- +1
陳道明新劇再上熱搜:他只要出演,就是品質的保證
原創 洞見 洞見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

作者:洞見·安娜貝蘇
舉世混濁而獨清,眾人皆醉而獨醒。
有人說,娛樂圈明星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陳道明式的,一種是小鮮肉式的。
最近,陳道明一部新劇又上了熱搜,不同別的任何劇目,評論區里沒有撕逼,沒有引戰,都在夸贊陳道明的演技。
“他只要出演,就是品質的保證。”
從業33年,陳道明只拍了30多部電視劇、19部電影,還比不上一個流量明星3年的作品。
但每一部作品,他都精挑細選,反復打磨。
《末代皇帝》里命運沉浮的青年皇帝溥儀、《圍城》里玩世不恭的方鴻漸、《康熙王朝》里嬉笑怒罵的康熙,《慶余年》中的梟雄慶帝……
陳道明用扎實的演技,為觀眾奉獻了一個又一個經典角色,戲里演好別人的人生,戲外追求自己的人生。
他避開喧囂,遠離流量,不媚世,不逢迎,在自我的世界里越活越高級。
“世人多媚骨,唯有君如故。”
曾說自己無奈于世道的陳道明,于人生中沉淀下來的幾點總結,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01
“上山的人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
因為他風光過;
山上的人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
因為他們會爬上來,一定要做好自己。”
這是參加綜藝節目《一年級》時,陳道明對年輕大學生的忠告,也是他多年以來最一直踐行的準則。
陳道明是中國電影協會主席、被稱為“國寶級演員”,諸多贊譽加身,卻一直對自己的位置有著清醒的認知。
他曾調侃自己就是個戲子,借此抨擊娛樂圈的亂象:
“戲子就是一種機會主義職業,當一個人什么也不是時,便低眉垂目、四處求人;一旦紅了,立刻不知道天高地厚。”
身處浮躁虛榮的娛樂圈,人往往會在誘惑中迷失自我,生活中,這種人也比比皆是?
他們身處巔峰時,便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卻不曾想輝煌總是與落寞交替,再風光的人,都有可能下一秒就跌落谷底。
沒有什么會一成不變,升沉榮辱都在一時之間。
容易膨脹、有點成績就不可一世的人,說到底是經驗太薄,閱歷太淺。
楊絳先生說:
“無論人生上到哪一層臺階,階下有人仰望你,階上有人俯視你,抬頭自卑,低頭自得,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實的自己。”
人,需要時時刻刻都找準自己的位置,在人之上把別人當人,在人之下把自己當人。
順境時的自滿,遠不及巔峰時的清醒。

02
“對于外界的評論,我向來是有心理準備的,
就像天冷了,就加件衣服,
天熱了,再脫一件一樣,
這么多年,我早已經適應了。”
作為演員,難免被人評頭論足,但陳道明向來不介意,因為“你沒有辦法讓所有人都接受你,總會有人討厭你。”
人活到一定年紀終會明白,世界上發生的事情,90%都與我們無關,生活是自己的,不是給別人看的。
一個合格的成年人,要有接受質疑的能力。
在近期的一次采訪中,趙麗穎被記者問到:“你如何看待網絡上對你的負面評價?”
趙麗穎堅定地說:“出道十多年了,如果我老糾結這個問題,你說我還干不干了?如果接受不了,就不要干了。”
一個人能承受多大質疑,就擁有多少反彈的能力,很多人能夠成功,往往源于內心的篤定。
他們腳步堅定,既不被外界的聲音左右,也不用別人的標準綁架自己。
聽過一句話說:“人生這碗雞湯,總要撇去表面那層油,才能看清自己的碗里到底是什么。”
如果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只會亂了自己的方寸。
只有學會屏蔽外界嘈雜,修得一顆從容之心,才能讓我們手握刀劍,不懼世間風雨。

03
“人生大部分是空白,
忍受不了空白就要往里填東西,
給自己加載。”
一次采訪中,陳道明談起自己的人生觀:
“在這個名利場,我得到很多,也失去很多。演員這個職業會使很多人個性扭曲,會虛偽、虛榮、不擇手段。”
認識到這點之后,他選擇了從成功的標配人生中急流勇退,擯棄浮躁,拒絕社交,把自己沉浸在書本和藝術的世界。
閑來無事,就彈琴、畫畫,年紀再長一點,開始手抄《道德經》,或是憑著記憶畫下去過的地方。
他愛給妻子縫皮包,給孩子捏糖人,在無聲的歲月中釀造出了別樣的祥和與幸福。

周作人曾在《北京的茶食》中寫道:
“我們于日常需要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游戲與享樂,生活才有意思。”
好的人生,需要留白,紅塵喧囂,我們需要給自己的心靈安一個家。
做些無用之事,從滿滿當當的行程中把心騰出來,才有富余的地方去存放幸福。
插花、下棋,邂逅一場春雨,品酒、彈琴,梨樹下靜坐。
生活的意趣不在那些宏大的敘事中,而藏在“無用”的微末細節里。
那些不起眼的小事,那些留出來的空閑時光,會在經年累月中,慢慢沉潛到我們的心靈中,在黯淡的時光里給你慰藉,點亮我們瑣碎的日常。

04
“人有時候得給自己膨脹的思想減減肥。”
陳道明年輕的時候,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心中有著各色的夢,他的三個夢想:一為醫生,二為外交官,三為律師。
但到年歲漸長,方才頓悟:“這一輩子,把演戲這一件事做好了,就很不容易了。”
小的時候,我們總是什么都想要,長大了才知道,越是舍不得失去,就永遠不會有得到。
賈平凹在《自在.獨行》里寫:
“會活的人,或者活取得了成功的人,其實懂得了兩個字:舍得。
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給自己的思想“減肥”的過程,也是一個學會“斷舍離”的過程。
家有良田華廈,未必使人不憂懼;日日珍饈佳肴,難保凡人健康無病。
人生如行旅,縱有千般得到,最終都要學會舍。
舍去妄念,才能得到珍貴的“心安”。
有句電影臺詞說:“當你握緊拳頭,手中什么也沒有,你松開十指,卻能擁有整個世界。”
人生本不苦,苦在欲望過多;生活本不累,累在索取太甚。
世間一切為我所用,終歸非我所有,不可貪戀太深。

05
“年輕人想改造世界,我從不反對,
我幾乎不太對年輕人指手畫腳,
我不干涉他們——包括對我的孩子。”
生活中的大多數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要他們成績名列前茅、要他們考入名牌大學,找一份好的工作,順利戀愛、結婚、生子……
我們中的太多人,太想要給孩子定制一個順風順水、功成名就的人生。
但陳道明卻說:“對于女兒,我第一是希望她身體好、第二要快樂、第三盡量有所成,至于命運是否能承載那么多偉大,那就交給命運吧。”
凡事不強求,順應孩子的天性和世界的規律,這是陳道明在看透了生命本質之后最通透的教育理念。
萬物皆有自己的宿命,每個孩子,也有他自己的軌道。
我們打著愛的名義,急匆匆地拖著他們負重前行,卻忘了孩子有自己的節奏,也有他們想過的人生。
《奇葩說》里雷軍曾說過一席話,聽來頗為動容:
“我們為孩子設定各種目標,只是把他的人生變成了我們想要的,而不是孩子想要的。
父母之于孩子,可以是人生的導師,陪伴的朋友,但不要扮演他生活的上帝,要給他自由的空間和舞臺。”
為人父母,在必要時保駕護航,在合適時給孩子翅膀,才是為孩子著想一世的遠見。

06
陳道明說:“人認識問題,但不一定能解決問題,對問題有所認識以后也是一種享受。”
人生是一場漫長的自我塑造的過程,沿途有旖旎風光,也有痛苦的覺醒。
生而為人,難免諸多困惑,“前輩”陳道明,用他的生命歷程,和對于人生的感悟,為后輩撥開迷塵,點亮心燈。
他說:“我們無奈于世界,卻無法改變世界,只能努力做到世界無奈于我,盡量不被外界的事物所左右。”
“舉世混濁而獨清,眾人皆醉而獨醒”。
在這個喧囂的年代,覺得浮躁、迷茫時,不妨靜下來讀一讀陳道明這5句話,學著讓生命回歸質樸和純粹。
愿我們都能堅守內心,千帆歷盡走過滄桑,依舊心有熱愛,眼里有光。
與朋友們共勉。
原標題:《陳道明新劇再上熱搜:世人多媚骨,唯有君如故》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