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辦期刊文章:警惕人口負增長陷阱
“俄羅斯遠東以及日本北海道地區的經驗顯示,更低的生育率與人口加速負增長相互促進,形成惡性循環,進而陷入一種‘人口負增長陷阱’。”
近日,由國家衛健委直屬事業單位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辦期刊《人口與健康》2020年第12期刊發了一篇題為《城市化、低生育率與人口負增長》(簡稱《城》)的文章。該文作者為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副院長陳友華以及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所(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員苗國。
《城》文稱,“低生育現象是工業化、城市化社會的重要人口特征。世界范圍內,無論是人口膨脹還是人口收縮的國家與地區,在經濟規律驅使下,人口向城市集中、向大城市集中是普遍趨勢。城市化具有抑制生育水平的能力,城市化與低生育率不僅導致人口負增長,而且還有促使人口空間極化。”
文章分析了美國、日本北海道、俄羅斯遠東地區以及德國的案例。其中,文章認為,“日本與俄羅斯推行積極的鼓勵生育以及人口區域調控政策都無法撼動市場經濟規律作用,人口加速負增長使得偏遠地區‘空心化’,甚至部分地區重新演變成‘無人區’,對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城》文指出,“中國目前正處在城市化的爬坡階段,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生育率將越來越低,這是發達國家走過的道路。中國城市化水平繼續上升,疊加當下極低的生育意愿與生育水平,未來人口加速負增長的效應將會與近鄰如出一轍。”
在兩位作者看來,“城市化與經濟發展必然要求產業的轉型升級,現代社會第二、第三產業對從業人員素質要求更高,特別是文化素質。這必然驅動家庭由投入孩子的數量成本向質量成本轉移,市場經濟促進人口城市化進程,遂使生育率大幅度下降,衍生出大城市長期的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齡化等結構性問題。新生人口無法填補老齡化和勞動力人口流失,造成非核心區域的鄉村與城市人口收縮。大城市對青年人口的‘虹吸效應’導致鄉村與落后地區遭受更嚴重的老齡化挑戰,這是周邊國家的現實案例,也是我國正在經歷的現實。”
公開資料顯示,《城》文作者之一的陳友華出生于1962年7月,自1980年起先后就讀于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北京師范大學數學系和德國馬爾堡大學社會科學與哲學系,并分別獲得理學學士、理學碩士與哲學博士學位,現為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社會學、人口學、社會工作、公益與慈善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另一位作者苗國出生于1984年 3月,畢業于南京大學,博士、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人口社會學、發展社會學。
刊發上述文章的《人口與健康》雜志由國家衛健委主管、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辦。
其中,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要開展人口科學、人口健康、人口和家庭發展相關領域研究,開展人口與發展領域調查評估,衛生健康信息化工程,開展人口、家庭、衛生和計劃生育輿情監測及信息咨詢服務、政策宣傳、國際交流合作等工作,是長期服務于國家人口與發展領域的國家智庫。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