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球唯一雙料諾獎得主安德烈·蓋姆:面對難題,永葆好奇
原創 Kai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聯手字節跳動,推出年度特別節目《科學家,請回答2020》。今日出場的是“石墨烯之父”、全球唯一一位諾貝爾科學獎與搞笑諾貝爾獎雙料得主安德烈·蓋姆(Andre Geim)。

01
開啟二維材料新世界
2020年,產生了眾多重量級的科學成果。其中關于石墨烯的消息不算太轟動,卻有可能給大眾的生活帶來便利:有汽車廠商宣布石墨烯電池研制成功,華為也取得了石墨烯電池的專利。電動汽車的續航瓶頸有望得到解決,手機電量焦慮癥也很有可能被根除。
這一切得益于石墨烯。石墨烯是目前發現的最薄、最堅硬、導電導熱性能最強的新型納米材料。它可用于航空航天、軍事高精尖領域。因此被稱為“新材料之王”。
在節目中,蓋姆介紹了石墨烯的最大特色:“你環顧四周時,目光所及均為三維材料,有厚度、長度、寬度。但石墨烯僅由一層碳原子構成,是二維材料。
“這顛覆了古往今來所有科學家的認知。我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并不是因為什么具體的應用,而是因為石墨烯的出現,開啟了二維材料的新世界。”

蓋姆在節目中介紹石墨烯的特色。圖|WLF獨家
02
打開腦洞,打開科學之門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如此巨大的突破,竟然是以一種“小學生做手工”的方式完成的。
在蓋姆之前,有眾多科學家利用各種先進儀器與技術,希望能切割出單層原子的碳結構,均未能如愿。
2004年,腦洞大開的蓋姆和同事,突然有了一個想法,他們在一張涂滿鉛筆筆跡的紙上,用透明膠帶反復粘貼,如此一來,竟剝離出僅由一層碳原子構成的薄片,也就是石墨烯。
其實,實驗室里用膠帶粘石墨是常規操作。因為石墨是片狀結構,需要用儀器觀察石墨時,研究員往往會用膠帶去除石墨表層,從而露出一個干凈的表面。但別人撕下來的膠帶都被丟進了垃圾桶,只有蓋姆對廢棄的膠帶和粘著的石墨表層產生了好奇,并動手干到底。
好奇,驅動著手的實驗行動,這就是蓋姆的風格。在因為發現石墨烯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前,蓋姆因為“磁懸浮青蛙”,獲得了2000年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成果”的誕生,則是因為蓋姆對實驗室里能產生20特斯拉強磁場的超導磁鐵產生了好奇:如果把水、甚至生物體丟進這樣的強磁場里,會發生什么?就這樣,一只青蛙在磁場里,飛了起來。

蓋姆的“磁懸浮青蛙”。圖|SLATE
“我總是對周邊的一切充滿好奇。在我看來,推動基礎科學前進的最大動力,就是人類源源不斷的好奇心。”
在蓋姆看來,以好奇心推動科學進步,才能解決2020年人類面臨的各種難題。正如蓋姆在接受WLF的專訪中所言:“2021年,或許我們仍將繼續生存在新冠疫情的陰影中。然而禍福相依,科學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相信科學不但能夠將人們從疫情中解救出來,而且還能為人類當下面臨的諸多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蓋姆在第二屆WLF上。圖|WLF獨家

排版|Kai
編輯|羽華
責編|小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