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部校共建二十年,紅墻院落中的復旦新聞不斷拓展自身成長潛能
12月22日下午,隨著一場主題為《在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指導下,推進新時代城市建設和治理現代化》講座的結束,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歷時兩個月的“新時代的中國”國情教育系列講座圓滿收官。這場講座的主講人是上海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李琪。多年來,正是在部校共建的推動之下,有數十位像李琪一樣的學界、業界專家走上復旦的講臺,為廣大新聞學子帶來一場場精神的盛宴。

從2001年12月起,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與復旦大學簽訂協議共建新聞學院,這一舉措開創了我國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如今,這一模式已走到第二十個年頭,也成為國內新聞傳播教育史中的一抹亮色。在這片紅墻院落中,部校共建為復旦新聞學院的成長,搭平臺、引資源,促進了業界與學界互動、教學與科研貫通,培養了無數信仰堅定,專業過硬的新聞人才。
時光走過二十年,向陽生長、開啟新河
二十年間,復旦新聞在部校共建的大背景下向陽生長,不斷拓展自身的成長潛能。截至目前,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已分別與今日頭條、騰訊、澎湃新聞網、網易等新媒體巨頭以及上海市網信辦、中國聯通等機構建立戰略合作聯盟,將一線新媒體納入復旦新媒體教育框架。同時,復旦新聞也建立了以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上海新媒體實驗中心、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代表性的實踐基地,為學生的專業實踐教學活動步入常態化、實戰化提供強有力的硬件支撐。

豐富的實踐基地與專業資源。
此外,“部校共建”后學院充分挖掘與集納社會資源,在80多個國家級媒體、上海市等地方著名媒體建立了實踐教學基地,近10年共有8位新院教師前往媒體掛職,推動產學互促。更進一步,在部校共建的支持下,復旦新聞致力于講好中國故事,推動文化“走出去”。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自2017年設立以來,項目課題組先后赴越南、印尼等8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14所高校、3所華文中學、4家當地及中國駐外媒體機構、2個政府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進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更加有助于提高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的國際影響力。
在部校共建的大背景下,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也搭建了“大思政”格局,為每一位新聞學子補好精神之鈣。新聞學院于2016年就制訂了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方案,并被列為復旦大學課程思政示范學院。近年來,重點打造和組建了一個“專業課程+前沿講座+特色實踐”三位一體的新型課程思政框架。2019年,共有 11門專業課程通過了學校課程思政項目驗收,并報批上海市領航課程。2016年至今,由上海市委宣傳部、復旦大學共同主辦,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承辦的“新時代的中國”國情教育系列講座影響廣泛、廣受贊譽,僅2020年即輻射6所部校共建新聞學院學生8800人次。結合今年的時政熱點,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領導班子悉心策劃講座主題,積極聯絡講座資源,講座體系中既涵蓋浦東開發開放、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深化改革、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時代城市建設和治理現代化等國內熱點,也包括國際視野下的中國自信、當前國際形勢與中美關系等國際關系議題,還安排了“改革開放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共黨史研究”等“四史”教育內容,為新聞學院“大思政”格局的搭建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收獲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
時光走過二十年,思政育人,潤物無聲
2019年4月28日,復旦大學舉行“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會。會后,復旦新聞學院第一時間成立了“三全育人”工作領導小組,院長米博華任組長,并出臺了《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關于構建“大思政”格局:深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方案》。《方案》提出了“辦好思政課‘主心骨’”“守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建強教師隊伍‘主力軍’”三個模塊的多項亮眼舉措。
開展學院學工隊伍“形勢與政策”思政課與博士生講師團課程質量提升工程。學院領導班子帶頭講好思政課,博士生講師團走進支部講黨課,強化學院思政教育根基。
著力建設好“復旦大學網絡文化工作室”。疫情期間,由該院周葆華、徐笛、崔迪等老師帶領的“謠言可視化”團隊完成了《看了946條辟謠信息,我們提煉出一些信息辨別方法》的數據可視化作品,在疫情期間打出新聞學子的正能量。

該作品獲澎湃新聞發表
凸顯富有學科特征、發揮學科特長的學科思政。由學生自主運營的團隊“復新傳媒”發揮專業特長,制作的展現鐘揚教授奉獻精神的《種子的初心》以及老系主任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歷史故事的原創手繪微視頻均贏得廣泛贊譽。


原創手繪微視頻均贏得廣泛贊譽。


復新傳媒學生作品
推進“課程思政”示范院系工作。以“國情教育”和“走進新聞傳播”名編名記系列講座,以《新聞評論》等專業課打造“課程思政”雙劍合璧。


“走進新聞傳播”系列講座。
落實“課程思政”各門課程制度建設。在課程思政教育中,核心課程《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入選國家級精品課程和教育部網絡共享課程,馬新觀教學團隊也在2018年被評為復旦大學“十佳教學團隊”并被授予“鐘揚式教學團隊”稱號,同時被上海市教委列為2019年“為人為師為學”先進典型進行宣傳推廣。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馬新觀”團隊。
強化教師政治理論學習;選樹身邊典型,抓好典型引路。以“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等評選活動為依托,梳理優秀導學典型,倡導優良師風學風。


復旦大學“我心目中的好老師”、“我心目中的好導師”評選。
同時,復旦新聞也邀請市委宣傳部和媒體人員擔任專業碩士學生的業界導師,從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兩個層面,擔當學生的引路人。截至目前,業界導師涵蓋市委外宣辦、新華社、人民日報、上海報業集團等20余家單位,累計擁有業界導師近30名,極大豐富了學院的專業教學體系。
時光走過二十年,部校合力,碩果累累
春華秋實,碩果累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一直致力于為學生搭建起產學互通、德才兼備的五維育德體系,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中,同學們各美其美,一展風采。
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年會由復旦新聞開創,是全國新聞傳播學界首家由研究生自主創辦的學術年會,20年間從未間斷,年均收到來稿200余篇,參會者橫跨海內外,2019年更是實現了四校聯盟合辦論壇,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2020年是學術年會創辦的二十周年,來稿量創歷年新高,并首次實現與remix平臺合作進行線上轉播,觀看規模達3218人次,惠及五湖四海的新聞傳播師生。此外,以“新學沙龍”、“新聞晚會”等多彩的特色學術、專業活動打通本研,滿足學生的課余知識需求。

第十八屆中國新聞傳播學研究生學術年會。

第156期 新聞晚會
同時,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也一直精心打造文體美育的教育體系?!坝瘟λ姆健庇浾吖澯螆@會、“新韻合唱團”、研究生中秋晚會等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讓同學們擁有豐富的自我展示空間。新院學子也更在“院系杯”籃球賽中屢創佳績。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新韻合唱團。
復旦新聞人在實踐中“腳下有泥,心中有光”。品牌實踐“記錄中國”自2016年啟動以來,足跡遍及全國20個省份,涵蓋39個縣市,采訪對象300余人,切實增強了學生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并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該項目榮獲2016年團中央全國大中專學生專業實踐“千校千項”最具影響好項目,2017年、2018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學生專業實踐優秀項目二等獎,2018年度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在近兩年,也榮獲2019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學生社會實踐大賽二等獎、2019年復旦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十佳實踐項目、2020年復旦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十佳實踐項目等多項獎項。


多年來,復旦新聞“好學力行”的院訓被深深熔鑄進部校共建的育人進程。在未來,復旦新聞也會繼續搭建更寬廣的平臺,深耕更扎實的專業、培育更多彩的校園文化,為學生的成長成才保駕護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