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難忘2020 | 負重起飛,航空業的自救108式
澎湃新聞記者 錢成熙
走進如今的機場,測溫槍和每個人臉上的口罩在提醒著我們仍然身在新冠疫情之中,登機前的最后一步也不再是核驗登機牌,而是地勤人員向你手心按下一泵免洗消毒液。
但放眼望去,機場內外人來人往,繁忙程度幾乎一如往常。12月9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國國內市場幾乎完全復蘇。”
對于國內航空業而言,這是大落至低谷,又在挑戰中尋找機遇,努力奮起的一年。無論是在低迷時期的開始以“客改貨”積極自救,同時為戰疫添磚加瓦,還是在疫情好轉初期開發出“隨心飛”等產品,不僅為航空業復蘇提供了機遇,更刺激了國內旅游市場的回暖。如今元旦將至,又一輪飛行高峰即將到來。
從觸底到自救
2月,北上廣深幾大城市的機場的旅客吞吐量減少百分之八十以上,3月開始才緩慢上升。出行數據低迷,沉重打擊了航空業。
中國民航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整個上半年,民航業虧損額達到740.7億元。三大航空公司中,國航和南航上半年虧損均超過60億元,即使虧損最少的東航也達到了40多億元。
為拯救瀕危的航司,政府首先伸出援手。今年3月起,中國民航局陸續出臺包括發放專項補貼、免征航空公司民航發展基金、延長虧損結轉年限等16項政策為民航企業紓困減負。5月,民航業獲批1100億元低息優惠貸款,可用于企業補充流動資金。
來自政府的舉措固然關鍵而有力,航空公司也在嘗試扮演疫情下的新角色,以此自救。“客改貨”便是最先采用的措施。疫情期間,許多人都知道了“口罩航班”——由內羅畢飛往廣州的一個普通商業航班,整個飛機的前部機艙坐的不是客人,而是一箱箱口罩,這便是一個“客改貨”航班。

工作人員正在改造機艙
從最初的防疫物資,到逐漸復工復產后商貿往來的運送,都使得航空物資運輸迎來高峰。
3月開始,從國際到國內,中外航空公司都開始“客改貨”。一部分航司將貨物固定在客艙座椅當成貨運包機使用,另一部分則選擇將座椅拆除改裝成臨時貨機,待客運航班量恢復后再恢復原位。也有航司轉變經營戰略,將服役時間較長的飛機徹底改裝成全貨機。
3月下旬以來,東航有6架空客A330機型通過客艙座椅拆除改裝和運行。增加了載貨空間的A330飛機,成為中國民航目前最大的一支非常規客機航班的改裝寬體機隊,到12月為止,改裝后的“客改貨”機隊共計完成近6000班航班運輸。到11月19日,海航的1000架次“客改貨”航班運送了將近2.8萬噸物資,業務收入突破15億。
在疫情最嚴重的上半年,中外航空公司平均每周執行定期貨運航班2390班,比疫情前的每周1014班增加135.7%,可以說是靈活適應了疫情下急速轉變的運輸需求。
腦洞大開,航空營銷催生新旅游方式
疫情使得人們紛紛將目光轉移到線上直播,航空公司也不例外。
4月25日,春秋航空董事長王煜首次直播,介紹該公司即將開通的夏秋航季新航線,還在直播中送出新航線免費機票、酒店免房券等禮品。5月13日,深圳航空則在直播中不僅推出優惠券、房券,還售賣限量機模、飛機香皂禮盒、小飛行家制服等產品,打造品牌。

春秋航空董事長王煜的直播引來883萬人觀看
南航在直播間開啟了飛行模擬機體驗,天津航空的“天航云端旅行艙”,與文旅局、各景區合作,由空姐空少帶著用戶云游新疆、赤峰、海南等地,云游直播的同時,用戶可參與搶購該游覽地特價機票和國內單程免費機票。

南航推出的飛行模擬機體驗讓人耳目一新
這些舉措,無疑為低迷的航空公司刷了一波存在感。這些直播火爆的流量數據證明,它確實起到了非常好的宣傳效果。
到了6月18日,東航“隨心飛”的橫空出世,在成為話題爆款的同時,也幫助短途飛行的國內游方式重新回到了大眾目光之中,成為旅游業復蘇之中不可忽視的新浪潮。
居住的成都的旅游達人Z先生對澎湃新聞說,在隨心飛產品推出之后,周末的成都總是擠滿了人,“很多都說上海話。”
旅客以3322元特價購買“周末隨心飛”產品并激活后,可在今年內的任意周六和周日,不限次數乘坐東方航空和上海航空航班,暢飛國內除港澳臺地區外的各大城市。推出“隨心飛”后的首個周末,東航表示已經售出了10萬份套票,而當時首個周末就激活了6.5萬份。籍此,東航回籠了3億元現金流。
此后,海南航空推出“海航隨心飛”產品,適用于集團旗下12家航空公司。此外,華夏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等也相繼推出了類似產品,都取得了火爆的銷售成績。

OTA上各航空公司的“隨心飛”衍生產品
9月后,航司紛紛開發“隨心飛”的進階產品,在內容設計上針對時間、空間和不同群體,力求差異化。光一家航空公司的“隨心飛”套票便有好幾個版本,比如繼“周末隨心飛”“567貴賓室隨心享”“早晚隨心飛”(個人版、企業版)之后,東航又推出了“西域隨心飛”和“灣區隨心飛”,面向個人和企業用戶開放銷售。
11月9日,趁著雙十一,春秋航空在飛豬發布了“想飛就飛”產品,包含全國版和區域版。其中,全國版可以最低2999元的價格無限次乘坐春秋航空的全國航班,區域版則針對更為細分的航線人群,有浙、蘇、冀、蘭、沈、潮汕六大區域供選擇,價位也進一步拉低至999元起。
其實,從10月21日第一輪雙十一預售開始,就已經有海航、山航、川航、深航等11家航司陸續在飛豬推出“隨心飛”升級版產品,趁著雙11搶占未來半年出行市場。據飛豬數據,系列“隨心飛”產品已經售出超過20萬件。
海航集團旗下的首都航空在其轉場大興機場一周年系列活動中,發布了“首航京興飛·京華無限游”產品,購買此產品的消費者可不限次搭乘首航北京大興進出港國內航班。
1月22日,中國國航推出包括雙城次卡、好奇心日歷、青春權益卡等三個因私出行產品:包含多張優惠券的“雙城次卡” 面向經常往來兩個城市間的客群推出;“好奇心日歷”是一款優價預約產品; “青春權益卡”為年滿18-25歲的年輕人打造……

國航的權益卡
這也在不同程度上改變了許多中國人的旅行習慣,讓他們發現了利用周末時間去探索一個陌生的遠方城市這么一個“甜蜜的負擔”。
一位三個月內飛了20多次的網友yeah告訴澎湃新聞,她購買的是海航“渝悅飛”,從重慶出發,每個航班限十個座位。不過,除了拉薩、北京這樣的熱門航線,其他航線兌換都很容易。9月到現在,她已經飛了12個城市,24個航段,最遠到了烏魯木齊,還實現了兩天半內珠峰大本營往返。
她還表示,“由于有冬季景點優惠,我免費游覽了布達拉宮、珠峰大本營、天山天池這些景點,去故宮、龍門石窟、瀘沽湖也有半價。”

網友yeah因為海航“渝悅飛”,趕上了布達拉宮的免費門票。
毫無疑問,這些“隨心飛”“無限飛”的商業營銷模式,是疫情下的商業典型案例,既營銷了品牌,也以出售長期套票的方式,獲得了現金流的部分回籠。
國際航協認為,中國成為全球恢復程度的最好的國家之一,除了得益于經濟的增長外,也受益于“隨心飛”產品刺激的需求增長。
目前,我國國內航空業已經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12月22日,民航局副局長董志毅在國務院新聞辦介紹,中國民航業在全球率先觸底反彈,二季度以來行業生產運輸規模穩健回升。11月,民航國內航線運輸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貨郵運輸量分別恢復至去年同期的93.5%、93.8%、94.0%,各項指標恢復程度全球領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