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開播沖到9.5分,國產古裝綜藝就該這么拍
原創 魚叔 獨立魚電影
2020,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周年。
故宮博物院也因此舉辦了600周年大展,共展出了450余件精品文物。
可謂讓許多游客大飽眼福。
當然,沒去成的也沒關系。
就在這個月,一部由央視出品的文化科普類綜藝終于回歸。
我國歷史上的許多珍品,都將在熒屏上得到展示。
與之配套的,還有無比精彩的古裝演繹,絕對值得一看。
今天,魚叔就來和大家聊聊它——
《國家寶藏》第三季

《國家寶藏》系列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央3的旗艦綜藝。
它創造性地將國寶級文物和真人秀相結合,讓國寶的故事在熒屏上活起來。
主持人則由大家熟悉的張國立擔當。

節目每期介紹三件國寶,分別講述它們的「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
「前世傳奇」,即邀請一眾名人用話劇的形式表演出來。
「今生故事」,即由現實中的素人講述自己與國寶的不解之緣。
通過兩種方式深入淺出,全方位地帶領觀眾了解國寶及其背后的文化內涵。

在經歷前兩季的沉淀后,第三季的觀感更加出色。
舞臺效果更為華麗,故事講述更為動人。

豆瓣一開分就直沖至9.5分。

看這彈幕的密集程度,反響那可不是一般的激烈。

光是開場白,就贏得了一片叫好。
介紹九大歷史文化遺產,用詞凝練,文采斐然。
「據坤靈之正位,仿太紫之圓方,六百年紫禁城」
「寶刻淵藪,漢青永照,九百三十年西安碑林」
「壯志諧風雅,咫尺筑天堂,一千年蘇州古典園林」
「守婆娑凈土,乘雪域雄風,一千三百年西藏布達拉宮」
「逴躒古今,并鑒四大文明,一千七百年敦煌莫高窟」
「八表同風,開啟中華大一統,兩千二百年秦始皇帝陵」
……
張國立老練的臺詞功力和這么一段神仙開場白相輔相成。
慷慨激昂,擲地有聲。
真可謂是技驚四座,若是身處現場,想必沒有人不想拍手叫絕。

進入正片。
第一期的主角,按照老規矩,便是集我國歷史文化大成之地——故宮。
恰逢故宮建成六百周年。
在如此重要的時刻,故宮博物院推薦的第一件國寶自然也是非比尋常。
它全稱為「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

極佳的舞臺效果帶來了拉風的亮相
可以說是非常拗口了,魚叔第一遍都沒讀通順!
也完全不知道如此長的名字該作何解釋。
不過,《國家寶藏》這個節目的意義也正是在于此了。
在專家的細致講解下,有關這件國寶的身世之謎逐漸浮出水面:
明永樂,指它的燒造年代。
青花,指工藝品種。

青花瓷在世界范圍受到歡迎
海水江崖紋,指紋飾類型。
三足指器型,爐則指用途。
燒制于永樂年間的它,伴隨著紫禁城一起走過了六百年風風雨雨。
是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器」。
除此之外,這座三足爐還有著另外一個重要身份。
前兩季的忠實觀眾可能會覺得它有些眼熟,像是在哪見過。
這種感覺沒錯。
如果細看《國家寶藏》的Logo的話,就會恍然大悟。

原來,「藏」字中藏著的那件寶物,正是這件。
在一眾國寶中被選為Logo,其地位可想而知。
這不僅是因為它的悠久歷史,也源自它的豐富寓意。
三足爐,由鼎演變而來。
安放它即意味著「安定」。

通體繪有的海浪和山崖,兩者組合則是「江山」之意。
代表著「福山壽海,江山永固」。

而通過以靳東所飾演的鄭和為主角的前世傳奇,它的含義更是進一步加深。

原來,雖然我國古代工匠瓷器燒制技術高超,各種復雜樣式信手拈來。
但要想達到理想的色彩,有時還得借助借助「外力」。
使用進口的染料。
比如這座三足爐,若要呈現出飽和度如此之高的藍色,就得使用產自中東的蘇麻離青。

只是,當時統治該區域的帖木兒帝國對大明敵意漸漲,擅自中斷兩國貿易。
第一任統治者帖木兒甚至于1402年,欲以百萬大軍侵略大明。
對此,大明該如何回應?
兩大帝國,是戰是和,決定了歷史走勢的大事。
通過鄭和斬釘截鐵的臺詞,大明的態度鋒芒畢露。

「我大明從不惹事,但也絕不怕事。」
道的是,不畏強敵的國家自信。

「天下安定,重在合作,齊心協力,守望相助,即使遠隔萬水千山,也一定能走出一條安定大道」
說的是,愛好和平、樂于合作的大國胸懷。
從古至今,中國正是以這種兼容并蓄、開放包容的姿態擁抱世界。
本著這種深入骨髓的意識,鄭和與帖木兒帝國的使臣友善交流。
雙方才能不計前嫌,禮尚往來,重啟貿易。

于是,像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這樣的美麗瓷器方才可以繼續燒制。
這么一件工藝品,居然還是我國與世界其他文明交流合作的見證。
讓人不得不贊嘆歷史的神奇。

第二件國寶——
「金嵌珍珠天球儀」。
代表的是中國古代天文學。

通過由張子楓扮演的清代「奇女子」王貞儀的故事,講述了我國古代對浩瀚星空的求索之旅。

第三件則立足于故宮這一整體。
將「午門」選為了節目中首個建筑類國寶。

曾幾何時,只有帝王、皇后和考取功名的狀元、探花、榜眼可以走過的它。
如今,卻早已是供成千上萬的游客進出的門戶。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種歷史的傳承感厚重而深沉。
有關后兩件國寶的故事同樣是借古喻今,發人深省。
第一期的質量,不可不謂是——強,無敵。

第二期則持續著高能。
離開位于北京中心的故宮,來到了兩千二百年的西安秦始皇陵。

「大秦」和「秦始皇」,最近相關話題的討論因為《大秦賦》的播出頗為火爆。
雖然多半是對它的吐槽,尤其是對于張魯一的始皇形象。

但這也體現了大家對于先秦時期的無限憧憬和遐想。
赳赳大秦,巍巍華夏,泱泱中華。
這第二期便通過了「跪射武士傭」「秦陵銅車馬」「青銅仙鶴」這三件國寶。
讓大家可以進一步了解神秘的秦始皇陵和強大的大秦帝國。



更讓人驚喜的是——
「青銅仙鶴」的國寶守護人所展現的「前世傳奇」,當屬前兩期最佳,唯有用「驚艷」來形容。
這名國寶守護人正是低調無比的實力派演員——富大龍。
由于在《大秦帝國之縱橫》中對于秦惠文王嬴駟的出色演繹。

觀眾希望能在《國家寶藏》的舞臺上看見富大龍的呼聲日益高漲。
這次,終于千呼萬喚始出來。

并且一步到位,飾演的還是秦始皇。

這扮相秦味十足
可真是太讓人期待了。
這一段演的是秦始皇與舊相識燕太子丹,時隔二十一年再相會的情景。
開場,只見嬴政斜坐于榻上,霸氣側漏。

想到將要見到舊友,不亦樂乎。

然而,太子丹卻是表情冷淡。
一句「秦王」,猶如陌路。

瞬間的失望與無奈之后,他立刻又回歸到常態,成為那個威嚴的始皇帝。


席間,又借鶴喻國,將馴養的六只鶴比喻成其他六國。
說「先征服那弱小的」時,盡是蔑視。

再說「再制服那強大的」時,又面露殺氣。

最后,心潮澎湃,顯志抒懷,說出一統天下的決心。

簡直是見到秦始皇本皇了。
短短十來分鐘的戲,臺詞簡潔有力,富有深意。
富大龍的表演更是充滿層次上的變化,時而舒緩,時而犀利。
對于秦始皇這一人物的內心情感的捕捉極其到位。
既透著一股子陰鷙狠辣,又有目空一切的睥睨。
蕩氣回腸,這出「秦始皇會太子丹」看得實在是太過癮。

而在第三期中,還有楊紫一身唐裝演繹文成公主。
為我們講述「法王洞文成公主像」的前世傳奇。
不僅造型美艷十足,而且演技沉穩細膩,同樣值得一看。

當然,《國家寶藏》第三季的看點遠不止于此。
名人們負責的前世傳奇精彩紛呈,素人們講述的今生故事也不遑相讓。
最讓魚叔印象深刻的是在「跪射武士俑」中出場的趙震。

他目前從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文物攝影師。
初看上去,感覺很年輕,以為是個初入職場的小伙子。
但經他自己介紹,才知道他竟然已經在此工作了整整23年。
每天的日常工作是給秦始皇陵出土的各種文物拍照存檔,其中又尤以兵馬俑為主。

同每位公民一樣,每尊兵馬俑也有著自己的「身份證」。

它們雖只是陶俑,但卻千人千面。
每一尊都是古代能工巧匠的心血之作。
為了便于收藏管理,不厭其煩地為其制作「身份證」是必要的。
而這份工作也比想象中困難得多。
每天僅在坑中就要工作4到6個小時,一天下來要走上幾萬步。
還要承受灰頭土臉之苦。

而且俑坑的環境溫差比較大,一號坑稱為「減肥訓練班」,一個夏天下來,可能會瘦十幾斤。
冬天時很冷,但考慮到文物的安全,穿得臃腫又是萬萬不可的。
坑內還不許打光,為了使照片的效果更好,只能苦苦等待完美的自然光出現。

這是一份需要極大耐心和吃苦精神的工作。
但即便如此,趙震對于它還是飽含熱情。

他說,「我有這個世界上最棒的工作」。
對他來說,這里存在的并不是沒有生命的陶俑。
而是歷史,是中華文明,是我們共同的先祖。
它們雖然是靜止的,但它們背后所承載的上古文明卻如潮水般涌動。
最美妙的經歷,莫過于他有次偶然在一尊兵馬俑的唇邊發現了一枚指紋——
是制作者的指紋!

震驚于這一發現,他當時就傻在了原地。
時光穿梭千年。
相距了兩千多年的兩個人居然能以這種方式產生聯系。

雖未曾謀面,但在他倆身上,那深刻于萬千華夏子孫血液中的「匠人」精神卻是相似的。
所謂「國寶」之所以是國寶,并不是因為它的價值是多高,能值多少錢,用了多少金,鑲了多少玉。
而是因為它們是我泱泱中華五千多年文明的濃縮成果。
是華夏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物質載體。
從這種意義上來說,那位在兵馬俑上留下指紋的秦代無名工匠。
一直堅守在崗位上的當代攝影師趙震——

也都是珍貴無比的「國家寶藏」。
人的價值,便在于此。
正是存在他們這樣的人。
中國那千古文明未絕之圣火才得以創造、記錄、延續下去。
感謝這檔綜藝節目。
讓我們記住了寶藏,記住了歷史。
也記住了,這些人。

全文完。
原標題:《開播沖到9.5分,國產古裝就該這么拍》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