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120:呼吸心跳停止病例同比略微上升,多見心源性猝死
“12月12日上海入冬以來,低溫天氣已持續多日,我們120接到的現場呼吸和心跳停止的患者數量,較去年同期有略微上升。”12月22日,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主任張志鋒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透露。
張志鋒表示,數據統計顯示,今年12月12-19日期間,現場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例數占總的急救任務數的6.06%,較去年同期上升0.06%。11月1日-30日,上海120接到的現場呼吸心跳停止病例數也較去年同期有0.93%的增長。
張志鋒表示,發生現場呼吸和心跳停止的患者病例救治中,心源性猝死最為多見,“心源性猝死即心臟驟停,心臟驟停是醫學上最危急的情況之一,表現為心跳突然停止,患者對刺激無反應、無脈搏、無自主呼吸或僅有瀕死喘息等,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救治常致即刻死亡。”
對于這類猝死病例能否預測其風險,張志鋒進一步解釋稱,現代醫學對心臟驟停的發生規律尚未完全掌握,無法準確預測哪些患者會發生心臟驟停,但有幾大類患者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
張志鋒說,如有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型心絞痛等冠心病的患者,或是嚴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等的患者,這些都是心臟驟停高危人群,這些人心臟驟停的發生率比一般人群高5-10倍。但目前,仍有許多心臟驟停患者生前并沒有因身體不適而就醫的記錄,日常健康管理對這些人群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他指出,心臟驟停的發生率難以精確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心臟驟停的年發生率為 41.84/10 萬,發生率約為 0.04%。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數的遞增,發生心臟驟停的總人數還將進一步增高。
“不僅僅是冠心病等這類心臟疾病,其他包括創傷、溺水、藥物過量等非心臟性原因也會導致心臟驟停,特別對于兒童來說,氣道梗阻等也會導致兒童發生心臟驟停,也需要提防這類意外風險。”張志鋒說。
如何能通過日常健康管理去發現潛在心臟驟停的風險呢?
張志鋒強調,許多患者在發生心臟驟停前有數天或數周,甚至數月可出現一些前兆,如心絞痛、氣急或心悸加重、易于疲勞等。心臟驟停發生時可出現心血管功能急性改變,典型癥狀包括持續性心絞痛或急性胸痛、急性呼吸困難、突發心悸、持續心動過速、頭暈目眩等。若心臟驟停瞬間發生,事前無預兆,則95%為心源性,伴有冠狀動脈病變。
張志鋒同時表示,院外發生的心臟驟停,以往救治成功率很低,但近年來已有改善,這與公眾場所AED的大量配置和使用、心肺復蘇流程的推廣有關,也與心肺復蘇技能的公眾普及有關,“院外發生心臟驟停的患者,若能及時接受心肺復蘇,生存率可提高 2-3 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