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科幻成真:中國廠商全球首發“空中的士”,無人機有大作為
文|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互聯網和游戲產業觀察者)
無人機進入載客領域,億航已經成為了先驅,
全球首發載人無人機多時后,能否打開工業無人機的大市場,卻還需要經受考驗。

近日,智能自動駕駛飛行器公司億航智能發布第三季度未經審計財務報告,今年7~9月總收入7100萬元,同比增長104.3%,凈虧損110萬元,相比去年同期收窄89%。
根據億航智能財報顯示,第三季度里,該公司的客運AAV(全自動駕駛飛行器)旗艦產品“億航216”的銷量達到23架,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18架。

億航智能于2019年初成為中國首家且目前唯一一家載人無人機適航審定試點單位,后在中亞、歐洲等地區布局。今年7月,億航216先后獲得韓國、加拿大兩國的特許適航證,8月宣布將在奧地利林茨市開展空中交通試飛。
空中的士,成為了億航的標簽,但未來會如何呢?
就此,《中國經營報》記者曲忠芳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億航的方向主要在工業無人機,而不是消費級的無人機,這方面才是無人機的真正藍海和未來核心發展方向。

今年7月,億航智能還推出了“億航216”的消防版本,稱其是世界上第一款用于高層空中消防的大載荷AAV,峰值高度達到600米,因性能優于傳統的高層火災滅火設備,被有關部門所關注。
甚至可以說,工業無人機這樣的存在一旦達成一定程度,可以輕松降維進擊其實還停留在飛行的相機、偏重于玩具的消費級無人機上。

當然,載人無人機盡管億航走在前面并早已實現成功試飛,但真正要達到通航還有許多難題待解。畢竟飛行器,無論有人、無人,最大的難點還不在無人駕駛(算自動駕駛升級版),而在于各地的航空規則。
因此,要達到規模應用,需要在適配各種航空規則的前提下,將空中的士的成本控制下來,并達成和地面同行、傳統航空器飛行之間的無縫銜接,且目前這一模式的商用空間和用戶人群都很狹小,并不會有太強的市場效果。

億航智能招股書等公開資料上,該公司的營收結構主要分為四部分,即空中交通解決方案、城市智慧管理解決方案、空中媒體及其他。其中“空中交通”是主營業務,從應用場景來看又包括載人交通和物流運輸。
但愚以為,億航用載人無人機來形成市場號召力的行為,本身進擊空中的士領域的意圖,也不明顯。

反之,它是通過這種更容易被大眾和商界精英易于了解的方式,去亮肌肉、做營銷和為后期拿下產業無人機訂單做鋪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