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將精神分析恢復為具有活力的靈魂醫學
私人詞典系列
愛/焦慮/動物/金錢
安提戈涅/笛卡爾/福爾摩斯/美國總統

★弗洛伊德和拉康傳記作者、法國精神分析領軍人物伊麗莎白·盧迪內斯庫,匯聚歷史、文字、修辭、記憶,在89個詞條中破解精神分析迷宮。
★精神分析是20世紀的意識鏡像,是現代人的情感、文學、電影、政治的隱秘原點。從福爾摩斯到菲利普·羅斯,從拿破侖到特朗普,從貝魯特到華盛頓——一切皆可精神分析。
★文風輕快,筆法活潑不失嚴謹,每個詞條都如同一場以第一人稱敘述的思想漫游。突然的切入,錯位的呈現,道路頗具迷惑性,讀者可按序閱讀,亦可跳躍選讀。
★拒絕高頭講章,重新激發精神分析的現實闡釋力,探索自我、夢境與幻覺,將精神分析恢復為一種具有活力的靈魂醫學、一把依然銳利的批判武器。

引言
我對詞典一直情有獨鐘。它所含的知識,似一種永恒的秘密。每次翻開詞典,我知道定會有新發現、未知的秘密、歷史、字詞、名字、修辭手段等。這是歷史的記憶之所,迷宮般的敘述,狂熱著魔的清單,延展不止的名冊。1997年,我在普隆出版社出版了《精神分析詞典》(Dictionnaire de la psychanalyse),這本著作龐大厚重,被多次修訂。我從未想過有朝一日會重新編纂詞典,尤其自1938年,弗洛伊德移居倫敦的那一年,第一本精神分析詞典問世以來,已有幾十本同類型的著作出版。六十年后,我們在《詞典》中首次思考了概念、定居國家、重要流派、治療技術、歷史的參與者、歷史學編纂以及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

薩爾瓦多·達利,《記憶的永恒》,目前收藏于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達利的作品表現了一種"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個人夢境與幻覺"。圖源:wikipedia
這本詞典由讓·克勞德·西莫內(Jean-Claude Simo?n)主編,是一段美麗的冒險。著手之始,我思量再三,我恐懼重復,擔心沉迷前作,難以自拔,關于精神分析我究竟還知道些什么?

必須拋棄學術的土壤,方能產生全新的聯系。因此,在這本著作中不存在概念,無參與者,也沒有國家,唯有主題、文字、小說和領土,隨意地匯聚在一起,借鑒和引用其他《私人詞典》以及專有名詞檢索。在我的筆下,它似一段想象的冒險,以第一人稱敘述的流浪經歷,穿過鄉間蜿蜒的小路,突然的切入,錯位的呈現,道路頗具迷惑性,讀者可按序閱讀,亦可跳躍選讀。

在這本《精神分析私人詞典》(Dictionnaire amoureux de la psychanalyse)中,我運用歸納的風格分類、思考、辨析和命名,向讀者闡述精神分析如何從文學、電影、戲劇、旅行和神話中汲取營養,最終成為一種普世文化。我穿過城市和博物館,遇見熟悉或喜愛的人物、詩歌與小說。從愛到蘇黎世,探討了動物、費迪南·巴達繆(Ferdinand Bardamu),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澤諾的意識》(La Conscience de Zeno)、《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e)、夏洛克·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好萊塢(Hollywood)、哥廷根(G?ttingen)、耶穌會教士,《被竊之信》(La Lettre volée)、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紐約、巴黎、心理(Psyché)、達·芬奇、《W或童年的記憶》(W ou le Souvenir d’enfance)等等,這是一張無盡的清單,通過經歷和文字,追蹤一段永恒變化的精神冒險,它的歷史以及它的地理。

電影《福爾摩斯新探案》,圖源豆瓣
精神分析是20世紀最強勁的冒險,一種新的彌賽亞,在1895年至1900年之間誕生于維也納,奧匈帝國的中心。哈斯卡拉(Haskala)的猶太人是它的發明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它的核心。一切都是為了尋找一片新的應許之地:無意識以及治療神經癥和瘋狂的診所。城市化現象日漸興盛之際,精神分析是內心的革命,沒有國籍,沒有邊界,建立在重現希臘羅馬重要神話的基礎上,繼承了德國和法國的啟蒙運動和浪漫主義。它自誕生之日起就是世界性的,同樣適合法國雅各賓主義、英國自由主義、北美個人主義、拉丁美洲的多元文化主義以及日本的家庭主義。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圖源:wikipedia
寫到這里,人們也許會問是否有一個精神分析群體,對各種起源作出統一的闡述?可以說這個群體確實存在。要知道,這個世界中的精神分析師相互承認,無論他們是否交好。他們都宣稱繼承了弗洛伊德的思想,在各種國際協會上相聚。然而,也可以說這個群體并不存在。畢竟它由不同的團體拼湊而成,互不往來,卻都自稱是世界性的流派。各國的精神分析師彼此厭惡,每個團體都宣稱體現了其他團體不曾企及的弗洛伊德的超我。結果,這些團體的成員沉迷于這種幻覺,大多忽略了精神分析文化唯有多元性才得以存在;要理解精神分析,必須放棄某個學派優于其他學派的想法。作為歷史學家,我贊賞這種多流派。在我看來,每一次在精神分析的不同表達中縱橫遨游,破譯各種密碼、風俗以及奇特的敘述,領略一種指向常為幻想的普世性,沒有比這更激動人心的了。

弗洛伊德心理理論圖解,圖源wikipedia
精神分析成為當代大眾、政治和媒體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轟動的新聞、連環畫、諷刺畫、電視連續劇等。它廣泛應用于社論作者的筆下,它的詞匯,如口誤、無意識、長沙發、偏執狂、倒錯、超我、自戀等等,被加入各種形式的演說中。
精神分析最初的版本仍活躍在當下,它聲稱人類的命運早已注定,然而探索自我、夢境和幻覺能夠使人們掙脫沖動的鎖鏈。一種全新的靈魂醫學?確實是,然而它也是對理性世界的挑戰。這門奇特的學科,狂熱的宗教、極權體制或憤怒的科學家都猛烈抨擊它,他們貶低人類是簡單的腦回路。可悲的是,它的門徒醉心于術語,精神分析愈加衰弱,甚至面目全非。至于弗洛伊德本人,他是公認的20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但如同馬克思、達爾文和愛因斯坦,他一再被中傷。
這就是我的旅行,我試圖帶領這本詞典的讀者一起在意識的鏡像彼岸那未知之湖中遨游。

《精神分析私人詞典》,[法] 伊麗莎白·盧迪內斯庫 著,羅琛岑 譯,華東師范大學2021年1月版
《精神分析私人詞典》是“六點私人詞典”系列中一種,圍繞89個關鍵詞,剖解與精神分析相關的人物、城市、文學、電影、文化現象、政治風潮,帶領讀者在意識鏡像的彼岸遨游。秉承“私人詞典”的一貫風格,《精神分析私人詞典》文風輕快,筆法活潑不失嚴謹,兼具知識性、批判性與趣味性,每個詞條都是一篇漂亮的批評文章。
誕生于20世紀的精神分析曾大膽挑戰人類的理性世界,展現出強勁的闡釋能力,也因此遭到猛烈攻訐。如今,這門奇特的學科卻藏進學術的水晶宮,變得日益衰弱,但精神分析的影響已滲透進文化、文學、藝術、政治的方方面面,構成現代人隱秘的精神原點。盧迪內斯庫出生于精神分析世家,也曾師從德勒茲、福柯,她掙脫專業化的學科束縛,力圖將精神分析恢復為一種具有活力的靈魂醫學、一把依然銳利的批判武器。
作者介紹

伊麗莎白·盧迪內斯庫
法國思想家、精神分析師、巴黎七大的歷史研究學者。曾先后師從德勒茲、福柯等學者,并于1969年加入拉康創辦的巴黎弗洛伊德學派,成為拉康核心圈子的成員之一。盧迪內斯庫曾參與撰寫鴻篇巨制《法國精神分析學史》(Histoire de la psychanalyse en France),為弗洛伊德和拉康寫過傳記,并在2013年獲得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章,2014年榮獲法國“十二月獎”,其作品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
譯者介紹
羅琛岑,華東師范大學法語文學碩士,法語教師。主要譯著:《弗洛伊德傳》(合譯)、《石油內幕》(合譯)、《二十世紀藝術史》(合譯)等。
目錄
引言
A
愛(Amour)
焦慮(Angoisse)
動物(Animaux)
安提戈涅(Antigone)
偽經典和謠言(Apocryhes & rumeurs)
金錢(Argent)
自我分析(Auto-analyse)
B
費迪南·巴達繆(Bardamu, Ferdinand)
柏林(Berlin)
貝魯特(Beyrouth)
拿破侖·波拿巴(Bonaparte, Napoléon)
幸福(Bonheur)
布達佩斯(Budapest)
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
C
名人(Célébrité)
汝何所欲(Che vuoi?)
《澤諾的意識》(Conscience de Zeno[La])
大衛·柯南伯格(Cronenberg, David)
庫埃納瓦卡(Cuernavaca)
D
解構(Déconstruction)
最后一個印第安人(Dernier Indien[Le])
勒內·笛卡爾(Descartes, René)
欲望(Désir)
《第二性》(Deuxième Sexe[Le])
長沙發(Divan)
E
童年(Enfance)
厄洛斯(Eros)
F
家庭(Famille)
幻覺(Fantasme)
女性(Femmes)
瘋狂(Folie)
法蘭克福(Francfort)
G
喬治·格什溫(Gershwin, George)
哥廷根(G?ttingen)
朱利恩·格林(Green, Julien)
戰爭(Guerre)
H
白色哈姆雷特,黑色哈姆雷特(Hamlet blanc, Hamlet noir)
嬰兒陛下(His Majesty the Baby)
阿道夫·希特勒(Hitler, Adolf)
好萊塢(Hollywood)
夏洛克·福爾摩斯(Holmes, Sherlock)
幽默(Humour)
催眠(Hypnose)
I
亂倫(Inceste)
辱罵、夸張和誹謗(Injures, outrances & calomnies)
J
耶穌會教士(Jésuites)
L
《被竊之信》(Lettre volée[La])
書籍(Livres)
倫敦(Londres)
M
雅克·拉康的箴言(Maximes de Jacques Lacan)
墨西哥城(Mexico)
鏡像(Miroir)
瑪麗蓮·夢露(Monroe, Marilyn)
N
那耳喀索斯(Narcisse)
紐約(New York)
O
俄狄浦斯(?dipe)
倭格昂(Orgonon)
《世界的起源》(Origine du monde[L’])
P
巴黎(Paris)
美國總統(Présidents américains)
未開化的公主(Princesse sauvage)
精神分析(Psychanalyse)
心理(Psyché)
精神病學(Psychiatrie)
動力精神病學(Psychiatrie dynamique)
心理治療(Psychothérapie)
機構心理療法(Psychothérapie institutionnelle)
R
叛逆(Rebelles)
抵抗(Résistance)
夢(Rêve)
家族傳奇(Roman familail)
羅馬(Rome)
菲利普·羅斯(Roth, Philip)
S
圣彼得堡(Saint-Pétersbourg)
薩爾佩特里埃醫院(Salpêtrière)
誘惑(Sduction)
性、性別和跨性別(Sexe,genre & transgenres)
示播列(Schibboleth)
T
應許之地(Terre promise)
托皮卡(Topeka)
V
維也納(Vienne)
城市(Villes)
巴西的城市(Villes brésiliennes)
萊奧納多·達·芬奇(Vinci, Léonard[de])
W
《W或童年的記憶》(W ou le Souvenir d’enfance)
華盛頓(Washington)
喬治·渥林斯基(Wolinski, Georges)
伍斯特(Worcester)
Z
蘇黎世(Zurich)
伊麗莎白·盧迪內斯庫著作目錄
相關閱讀:“私人詞典”系列已出書目
《普魯斯特私人詞典》,[法]讓-保羅·昂托旺 [法]拉斐爾·昂托旺/著 張苗 楊淑嵐 劉歡/譯
《葡萄酒私人詞典》, [法]貝爾納·皮沃/著 李競言/譯
《美食私人詞典》,[法]克里斯蒂安·米約/著 楊潔 梁陶 等
《貓的私人詞典》,[法]弗雷德里克·維杜/著 黃葒 唐洋洋 宋守華 黃橙/譯
《想象地名私人詞典》,[加]A·曼古埃爾 [意]G·蓋德魯培/著 趙蓉/譯
《知青私人詞典——插隊十年:里陂上村雜憶》 ,夏建豐/著
《盧浮宮私人詞典》,[法]皮埃爾·羅森伯格/著 楊潔 等/譯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