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十月》年度中篇小說榜發布,講述記錄時代的文學力量
12月19日,“松山湖·《十月》年度中篇小說榜”(2019~2020)在東莞松山湖發布,邵麗《黃河故事》、蔣韻《我們的娜塔莎》、艾偉《敦煌》、葛亮《飛發》、鄭執《森中有林》5部作品榮登榜單。
2019年度《十月》年度中篇小說榜此前已于今年夏天揭曉。受疫情影響,與2020年度頒獎典禮合并舉行。《十月》雜志主編陳東捷介紹,《十月》雜志創刊40多年來,始終以中篇小說為辦刊特色,致力于展示當代中篇小說創作最新成果,發表了《黑駿馬》《綠化樹》《臘月·正月》《高山下的花環》《蝴蝶》等眾多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的作品。

頒獎典禮
《十月》年度中篇小說榜作為《十月》雜志創辦的常設文學獎項,全方位關注當下中篇小說創作生態,每年獎勵最有建樹的優秀中篇小說作品。
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在致辭中表示,《十月》年度中篇小說榜單評選的是最優秀的中國中篇小說。優秀的中篇小說應當向著未來、向著中國人民創造未來的偉大實踐、向著時代的發展和前進、向著正在改變和塑造生活經驗的有力、龐雜、生機勃勃的力量,要選出真正能夠和這一切產生對話,真正寫給正在創造未來的中國人的小說。“由此,我堅信,這樣的文學榜單,一定不會像現在數不過來的排行榜一樣,榜榜相似。這樣的文學榜,一定是站在時代潮頭和前列、真正能夠引領風尚的好榜。”
首先頒獎的是2019年度獲獎作品:尹學蕓的《青霉素》、孫頻的《獅子的恩典》、陳楸帆的《無債之人》、凡一平《我們的師傅》、東君的《卡夫卡家的訪客》。在頒獎現場,作家東君表示:“站在臺上,就有湖風吹過來的感覺。但是自己不會飄飄然,回去之后還要踏踏實實寫自己的東西。”
作家凡一平表示,自己第一次在《十月》上發表《尋槍記》,后來被改編成姜文主演的電影。20年后再次在《十月》發表作品,獲得了中篇小說獎,感到非常幸運。作家尹學蕓則表示,中國有幾個地方是以草命名的,其中就包括東莞和自己的家鄉薊州。天津的薊草跟東莞的莞草有相同之處,一樣都可以果腹,在困難年代拯救過無數生命。在因疫情推遲頒獎的幾個月里,自己恰好完成了對東莞的思念。
之后,今年的5部獲獎作品公布:作家鄭執的《森中有林》刊發于《芒種》2020年第10期。評委會認為,“鄭執以平常心和敏銳眼去處置現實百態,從而創造出一種波瀾不驚卻又耐人尋味的敘述,還包含著難以割舍的東北情感,將東北故事講出了新意。”
鄭執發表獲獎感言時表示,前些天寫小說,因為對一個詞拿不準,所以爬書架翻看《辭海》。那一刻他想到,自己好像有10年時間遇到拿不準的詞習慣用網絡搜索了,這其實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那天翻《辭海》,感覺自己好像又在嚴肅對待寫小說這件事了。19歲的時候他就寫了第一本小說,那時候對嚴肅文學抱著一腔熱血、躊躇滿志。后來因為個人原因,10年時間遠離了這個陣地。2018年因為一些契機,又重新開始好好寫小說。今天獲獎也給了自己非常大的鼓勵。
作家葛亮的《飛發》,刊發于《十月》2020年第5期。評委會認為,“在抽絲剝繭又平淡如水的敘述中,《飛發》將一個看不見波瀾的市井行業故事安排成了一個閃耀著輝煌光彩的人生大戲。葛亮在這部小說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和敘事節奏控制力,與小說的整體格調氛圍之間,構成了相當完美的呼應唱和。”受困于疫情未能到場的葛亮,通過視頻發表了自己的獲獎感言:“與《十月》結緣是在2010年,當時發表了一篇中篇小說。整整10年過去了,在時間的長河中10年可能是彈指一揮間,但對于雜志來說,十年對于文學的堅守是一件特別尊敬的事情。借此機會,致敬《十月》,致敬文學!”
作家艾偉的《敦煌》,刊發于《十月》2020年第2期。評委會認為,“艾偉的《敦煌》,一如既往地探究中國人的罪感和恥感、欲望和道德的微妙關系。貌似庸常的故事,隱藏著對欲望的深度思考和對自我的艱難辨認;敘事的一次次曲折和逆轉,映照出的是人性的斑駁、復雜、多變。”艾偉發表獲獎感言說,《十月》編輯部就像一個大家庭,對作者特別好,跟他們相處感覺特別溫馨。
作家蔣韻的《我們的娜塔莎》,刊發于《收獲》2020年第6期。評委會認為,“蔣韻通過娜塔莎的凄美故事,將被層層鐵幕包裹起來的歷史還原成一個個情感復雜的血肉之軀,從錯謬的命運中追問愛的沉浮。娜塔莎激活了‘蘇聯’這一曾經死去的詞語,在凝重的歷史感中傳遞了自我救贖的神圣情懷。”
蔣韻發表獲獎感言時表示,剛才看《十月》40年的短片,其中有一句話“《十月》,因國運而生”。這句話讓自己特別有感觸,差點掉下淚。“像我這樣年紀,幾乎是跟著新時期文學走到今天的人,特別知道這句話的分量,也特別珍惜這句話的分量。今天領這個獎,上這個榜單是有重量的。我謹記在心。”
作家邵麗的《黃河故事》,刊發于《人民文學》2020年第6期。評委會認為,“邵麗的《黃河故事》講述的是一段家族史,更是女性自立自強的命運史。其敘述語調的生活化和平實性帶來了藝術技法的‘陌生性’和風格化。是近年來中篇小說創作的翹楚之作。”
邵麗本人當天未能到場領獎,通過視頻發表了獲獎感言。她表示在自己的寫作道路上,如果沒有《十月》的扶持和鼓勵,不可能走得這么好、這么穩、這么快。自己獲得魯迅文學獎的作品,就是在《十月》上發表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