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歲孩子一直腹痛便血、5次腸鏡2次開刀,都是因為這個病
原創 黃志恒 兒科黃哥黃醫生

許多孩子都有肚子疼的經歷,可是來自的江蘇的孩子小志肚子疼的經歷刻骨銘心,受了許多罪。
小志2歲時,隔三岔五喊肚子疼,有時大便有血絲,家人沒有在意。一天早晨6點,小志大哭不止,一直喊腹痛,為肚臍周圍持續性疼痛。一家人連忙到了縣醫院做了腹部B超,發現是腸套疊。空氣灌腸后,小志肚子不那么疼了。
灌腸后的個把月,小志仍時不時地喊肚子疼,家人非常焦急,聽周圍鄰居說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水平很高,于是連夜帶小志到上海就醫。
那天,正好掛的我的號。我一問小志病史,“孩子腹痛、大便血絲快3個月了”。我開了血常規和大便常規檢查,血常規血紅蛋白只有90g/L(正常值120-160g/L),大便常規隱血陽性,于是開了住院單,好好檢查一下。

3天后,小志完成了腸道清潔,管床醫生、護士還有小志爸媽送小志到內鏡室做胃腸鏡檢查。那天我休息,在醫院學習,也去看亮亮做胃腸鏡了。
小志開始還因害怕一直哭鬧,麻醉師把麻藥一推,小志立馬呼呼大睡了。
內鏡室醫生插入胃鏡和腸鏡管子的時候,周圍醫生們都驚呆了 。

胃里面許多息肉

結腸有許多大的息肉
小志的胃底、十二指腸降部、結腸里面長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息肉。這是一個多發性腸息肉病例,內鏡醫生說。
突然,內鏡醫生注意到,小志嘴唇上有一些黑色的色素斑,手指、腳趾末端也有散在的黑色素斑。


我在測量小志腸道息肉的大小,可見腳上黑斑
原來,小志患了一種罕見的遺傳性胃腸道疾病——P-J綜合征,也叫“黑斑息肉綜合征”。
1921年Peutz首先描述黑斑息肉綜合征,1949年Jeghers對這個病進行了詳細地介紹,為了紀念他哥倆,后人用他們名字的首字母命名這個病為“P-J綜合征”,漢語翻譯為“普-杰二氏綜合征”。

黑斑息肉病,就是患者面部、口唇周圍和頰粘膜的黑色素沉著,胃腸道長有很多息肉。
這是一種少見的家族遺傳性疾病,男女均可發病,發病率約為1/20萬,有較高的癌變風險,如不積極加以干預,一生中可能有93%的幾率罹患癌癥。
該病的息肉于0~9歲形成,10~30歲發病。主要表現為皮膚黏膜色素沉著(以口唇、手、腳黏膜黑斑常見)和胃腸道多發息肉。
該息肉為錯構瘤息肉,非常容易癌變,部分孩子有家族史。

辨別本病,有3個典型特征:黑斑+息肉+遺傳性
1、黑色素沉著
可以出現在嬰兒或少兒時期,并且容易發生在口唇及其周圍、面頰部、鼻孔內壁、手、足或會陰部。
2、胃腸的息肉
幾乎所有的黑斑息肉病患者都有胃腸道多發性息肉,可發生在整個胃腸道,以小腸多見,在胃、大腸、闌尾腔也有生長。
3.遺傳: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主要由STK11基因傳遞,同一家族中常有多人發病,也可散在發病。
下面這個圖是我講課的課件,講如何診斷黑斑息肉綜合征

臨床癥狀+基因檢測+胃腸鏡
治療、檢查和預防
本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根治辦法,治療主要以對癥治療為主,切除胃腸道息肉是治療的關鍵。包括內鏡治療和外科治療。
這種息肉摘除后還長,長了再摘,摘了還長,可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胃息肉及大腸息肉以內鏡下治療為主,配合手術治療。
小腸息肉或其它部位巨大息肉以手術治療為主,輔助內鏡下治療;小腸息肉不論數量多數,如無急腹癥,可不必急于手術治療,以免影響消化和吸收功能,手術一般僅適用于腸梗阻、腸套疊等并發癥及惡變者。

2015年我還在SCI雜志BMC gastroenterology 雜志報道過13例黑斑息肉病患兒的臨床特點、STK11基因突變類型、內鏡發現。我還在一些大會上發言,呼吁警惕這個病,關愛黑斑息肉的孩子,因為許多患本病的孩子及家庭都是非常痛苦的。
這次,小志胃腸道摘了25顆息肉。怪不得肚子疼,貧血,便血,都是黑斑息肉綜合征惹的禍。

過了半年,小志胃腸道息肉又長了出來,而且出現了腸套疊。家人帶小志去了南京某醫院,外科醫生沒有辦法整復腸套疊,只得開刀。發現小腸里面也有幾個巨大的息肉,所以發生了腸套疊。
再后來,小志又來我們醫院,又摘了一大盤息肉。
去年,小志又因為黑斑息肉病導致的腸梗阻,再次手術,術后出現了短腸綜合征,在醫院住了好久。他媽媽在網上募捐,我還捐了一些錢。
對于黑斑息肉病需要定期隨訪
對10歲以上患者常規每年行大便潛血檢查,每1-2年行全消化道造影檢查
20-25歲以上的患者,每1-2年還應接受胃腸鏡檢查
25歲后每年還需接受包括腹部、盆腔的全面體格檢查,重點是排查消化道腫瘤、性腺及肺部腫瘤
女性患者應行乳腺檢查、宮頸涂片和盆腔B超檢查;男性患者還應定期檢查睪丸
因家族成員惡性腫瘤發病率明顯高于正常人群,對患者直系親屬,特別是有家族史者,也應定期隨訪
有人觀察168例黑斑息肉綜合征患者,發現死亡8例,其中2例分別于26歲及27歲死于腸套疊及腸扭轉;2例于25歲及40歲時死于嘔血;2例于38歲及40歲時死于小腸癌;另2例于34歲時死于消化道以外癌腫。
雖然醫學發展得很快,但是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能力仍然非常有限,對許多疾病仍然束手無策,例如黑斑息肉綜合征,目前全世界都沒有好的治療方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小的息肉內鏡下套扎電凝切除,大的息肉開刀手術。
據我所知,小志從確診黑斑息肉病這4年來,做了5次胃腸鏡,2次開腹手術,輸了2次血。可憐的孩子,已經1年多沒有再見過他了,不知道他現在怎么樣了。
參考文獻
1.Management of Peutz-Jeghers Syndrome in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Position Paper From the ESPGHAN Polyposis WorkingGroup.LatchfordA, Cohen S, Auth M, Scaillon M, Viala J, Daniels R, Talbotec C, Attard T, DurnoC, Hyer W.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19 Mar;68(3):442-452.
2.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TK11 gene mutations in Chinese children with Peutz-Jeghers syndrome.Zhiheng Huang , Shijian Miao , Lin Wang , Ping Zhang , Bingbing Wu , Jie Wu , Ying Huang BMC Gastroenterol,2015 Nov 25;15:166.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