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賣保險測水質工作五花八門,干部呼吁別把社區工作當筐啥都裝
新華社12月16日消息,社區干部有多少奇葩活?半月談記者在多地調研發現,一些職能部門以“工作進社區”之名,把一些本該自己負責的事務性工作強行攤派給社區,幾乎上面有多少部門,社區就有多少工作,原本工作繁忙的社區干部更不堪重負。社區干部呼吁,不要把“社區當個筐,啥都可以往里裝”。
社區干部活咋這么多
最近,中部某縣的社區干部多了一項新工作:賣保險。
原來,該縣在全省的平安建設排名中一直處于較后的位次。為應對今年的平安建設電話抽查,縣政法委以普及綜治保險為抓手,試圖提高群眾對平安建設工作的知曉率、安全感和滿意度。
“上頭直接規定社區必須向群眾推銷綜治保險,并對銷售率、知曉率進行考核排名。”一名社區干部說,這段時間忙人口普查工作就夠累了,又要賣保險,實在忙不過來。
半月談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上級各部門派給社區的工作五花八門,不僅部分工作與社區的本職工作無關,更有些工作是社區人員難以勝任的。
——配角變主角。山西一名社區干部曾協助統計部門進行經濟普查工作,但事到臨頭發現只有自己一個人干活,成了主角。“社區干部對很多經濟術語和基本分類都不明白,如何進行經濟普查?”
——沒有金剛鉆,被派下瓷器活。東部某社區書記告訴半月談記者,社區內開火鍋店需要開具水質合格證明,這項工作最后落到社區頭上:“可社區沒有設備來檢測水質!”
——多一項活,就多一項考核“緊箍咒”。中部某縣為加快推動高速公路ETC發展應用,提出了年底全縣汽車ETC安裝率必須達80%以上的目標。一名社區干部向半月談記者反映,為了不讓該鎮在全縣ETC安裝考核中排名落后,他們甚至給報廢車輛也裝上了ETC。

社區干部向社區居民解讀便民服務事項
權力無限小,責任無限大,社區“小馬拉大車”
上級活往下派的同時,卻將權力把得死死的,涉及自身利益的事不愿放權,導致基層一線只能“小馬拉大車”。
中部某鎮轄區范圍內設有該縣的產業集聚區,而新一輪機構改革后,該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將最棘手的信訪和安全生產責任劃歸到了鄉鎮及其下轄農村社區,其他事項仍由產業集聚區管委會管理。該鎮一名社區工作人員向半月談記者反映:“原本產業集聚區就是一個內循環,各項事務不歸鄉鎮管理,社區更是沒法管。我們之前和產業集聚區內的企業都沒有過接觸,導致現在連一些企業的大門都進不去。”
半月談記者同時了解到,雖然在機構改革后,鄉鎮街道有了自己的綜合執法隊,但由于人員遲遲不能到位,大部分還屬于空有編制的“空殼部隊”。有社區干部透露,目前綜合執法隊工作歸鄉鎮考核,但人員還是歸縣區城管局管理,社區一級更是無人又無權:“我們發現問題后,沒有直接處理的權力,放權賦能并不徹底。”
由于沒有執法權,諸如河道治理、拆除違建等事項,基層干部都無法名正言順處理。一些社區干部坦言,社區工作本就千頭萬緒,并不介意再多一兩項任務:“責任放下來,但也要給我們相應的權力,讓我們能夠接得住。”
不能層層攤派,勿忘分級負責
多名基層干部反映,社區和政府部門一樣,都不是萬能的。職能部門要認清社區的定位,不能隨意向社區攤派責任和任務。街道和社區有屬地管理責任不假,但職能部門也別忽略了分級負責。
采訪中,街道社區干部提出,職能部門在城市治理過程中要劃清各自職責權限,在委派任務的同時,及時下放相應的權限和經費,避免社區干部想擔當反而亂作為,挨了處分還覺得冤枉。
有社區干部建議,可參考北京等地區,各職能部門設立工作專干協助社區人員完成下派任務。專干人員由職能部門進行社會招聘,工資和辦公經費由職能部門承擔,社區提供辦公場所。
針對社區人手不足的問題,社區干部建議參考抗疫期間機關人員下社區的做法,讓職能部門人員現場辦公,一線解決問題。
此外,職能部門在下派任務時要加強對社區人員的工作培訓,在具體的工作要求上制定明確的標準,讓社區人員真正“有心也有力”去完成相應工作。
(原題為《半月談 | 還賣保險?咋啥活都往社區派》)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