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媒體:“金元足球”正吞噬著健康的體育市場肌體
經濟日報12月16日消息,12月14日,中國足協公布多項重磅新規,其中包括中超俱樂部年度支出不得超過6億元、中超一線隊國內球員年薪不超過稅前500萬元等。一時間,新規招來不少議論。
有人認為,職業體育應該遵循市場規律,既然足球已經職業化,就應該讓市場說了算,不應用一刀切方式加以干預。
這種論調,乍一聽似乎頗有道理,但細細品味,卻經不起推敲。在這里,有必要給吐槽者潑三瓢冷水。
首先,“金元足球”不是真正職業足球。以金錢來制衡足球市場,表面上看符合經濟規律,但體育產業不是一般的經濟活動,有自身獨特的發展規律:體育俱樂部的投資經營應符合市場規律,球隊球員的運作應符合運動規律,打造體育人才應符合人才培養規律……這些規律互相交織,有機統一才能平穩健康發展。
有錢即可任性,換來的或許是曇花一現,卻很難獲得持續發展的勃勃生機。近年來,中超多家俱樂部以天價高薪引進了多位世界級球星,在全球都產生了不小的轟動效應,但到頭來并沒有換來中國足球水平的提升。事實已經證明,“金元足球”并非長久之策,回歸深耕細作才是理性選擇。
其次,投資泡沫影響健康市場。不可否認,資本天然具有逐利性,似乎很難約束。但是,如果資本將負面影響無限放大,就不應該無底線放縱。放眼中超市場,資本惡性比拼,已經讓投資商不堪重負,嚴重損害了健康的市場環境。根據中國足協提供的數據,中國足球聯賽俱樂部的投入是日本聯賽俱樂部投入的3倍多,是韓國聯賽俱樂部的10倍多;中國球員薪資是日本球員的5.8倍,是韓國球員的11.7倍,“金元足球”正吞噬著健康的體育市場肌體。
更可怕的是,這種資本大比拼,讓足球市場滋生了嚴重的急功近利心態,市場四處散發著銅臭氣息。遺憾的是,中國足球職業化20多年來,幾經沉浮,市場發展環境并未真正好轉,表面上欣欣向榮,背后卻是危機四伏。
再次,天價投資和市場價值嚴重背離。體育的職業化,意味著體育市場化、產業化時代的到來,職業聯賽改變了計劃經濟模式,職業投資人應運而生。理性的投資,應該以市場價值為導向。但在當前的足球市場上,卻出現了投資和市場價值嚴重背離的現象。比如,球員可以輕松在國內拿到千萬元年薪,卻鮮有人有實力進入世界頂級職業聯賽。
足球市場上的虛火,已經造成了諸多負面影響。比如,球員不愿出國踢球提升自身水平;球員在俱樂部收入太高,在國家隊動力嚴重不足等。因此,遏制投機行為,不僅是中國足球及時止損的應有之策,也是尊重市場規律的題中之義。
(原題為《理性看待中超球員限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