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維生素B5全球龍頭億帆醫藥,創新轉型后為何還未受青睞?
原創 黃仲平 每日財報

手握近年最熱門的生物創新藥平臺,股價為何連跌幾個月?
出品|每日財報
作者|黃仲平
2020年7月7日,億帆醫藥在上海、北京、深圳、香港四地,就創新生物藥貝格司亭(F-627)的臨床試驗結果召開了說明會。與會者除了囊括幾乎全部醫藥行業分析師外,還包括了100余家公募、私募投資機構,是國內2020年醫藥行業舉辦規模較大的一次說明會。F-627,是國內第一個通過國際三期臨床試驗的創新生物藥,這連恒瑞醫藥都尚未做到。
本以為這場說明會之后億帆醫藥股價會就此起飛,怎料卻成了利好出貨的契機,股價走到34元之后便連續幾個月下跌,這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這樣的下跌是不再看好未來,還是只為了吸足籌碼?

億帆醫藥近一年股價走勢 來源:同花順
機構投資者寥寥無幾
《每日財報》從和訊網站查詢億帆醫藥機構持倉時發現,截至今年三季度,只有6家機構持倉。其中,全國社保基金四零一組合持股比例最多,達0.95%,780萬股,為三季度新進機構。這和最近陷入“賤賣”子公司風波的沃森生物104家機構持倉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億帆醫藥三季度機構持倉情況 來源:和訊網
但就在今年二季度,持倉億帆醫藥的機構高達233家,短短幾個月時間,清倉出逃200余家機構。
12月11日,億帆醫藥股東葉依群、馮德崎、林行及喻海霞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又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111.4萬股,股份合計減少0.09%,權益變動后持股比例合計為0.36%。
如果單純只是分析如此斷崖式清倉,還以為億帆醫藥出現了重大負面新聞。但事實上在消息方面,億帆醫藥可謂風平浪靜;在基本面上,三季度報顯示,業績發展平穩,前三季度營業收入41.4億元,同比增長9.12%;凈利潤9.1億元,同比增長22.79%。三季度機構步調一致的清倉行為確實讓人有些費解,或許個中緣由尚需時間才能揭曉。
從歷史機遇來看,億帆醫藥在A股中號稱“撿漏大王”。億帆醫藥前身是鑫富藥業,2004年上市,主營泛酸鈣,是當時全球最大的泛酸鈣生產商,產能占到全球總產能的40%以上。泛酸鈣是一種精細化工產品,屬于原料藥,主要用于醫藥、食品及飼料添加劑。

上市之后泛酸鈣產品的價格下跌,且持續低迷,鑫富藥業的業績一落千丈,雖然2007年業績有過短暫的回光返照,但是公司很快陷入了虧損。2010年和2011年,公司連續兩年虧損,隨后被ST。2013年,實際控制人過鑫富開始謀劃賣殼。
2014年,億帆藥業愿意借鑫富藥業的殼上市,雙方一拍即合,億帆藥業于2014年完成借殼。這個過程中,億帆藥業實控人程先鋒甚至一分錢沒花,就順利買到殼,更名“億帆鑫富”。2014年底到2015年上半年進入牛市,億帆鑫富市值猛增,億帆鑫富開始大舉收購。
2014年12月,收購四川美科;2015年,收購蚌埠驕陽、沈陽志鷹、安徽天康、阿里宏達盛康、沈陽澳華;2016年1月,收購四川天聯;2016年7月,收購DHY公司53.8%股權,其主要資產是上海健能隆;2018年1月收購NovoTek;2018年8月收購SciGen Ltd(賽臻)公司;2019年11月收購收購新加坡東人及Perfect Trend,間接獲得波蘭佰通31.65%的股權。
這些收購,出資價格都不算高,但是收購對象成長性卻十分良好,有些甚至極有可能成為“爆款”。
手握極具成長性創新藥平臺
7月7日那場說明會的“主角”創新生物藥貝格司亭(F-627),便來自于2016年收購的DHY公司的子公司上海健能隆。億帆醫藥在說明會上也宣布,旗下創新生物藥平臺健能隆正式更名為億一生物,英文名EVIVE BIOTECH。這意味著EVIVE完成了從研發、臨床到生產、申報及市場商業化的重要轉變。而轉變的重點正是其生物創新藥貝格司亭(F-627)完成了全球三期臨床試驗,處于申報上市的前夕。

Evive在研藥情況
根據億帆醫藥《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貝格司亭(F-627)是國內第一個通過國際三期臨床試驗的創新生物藥,也是目前G-CSF藥品中,全球唯一的既與長效原研產品,也與短效原研產品進行對比研究的臨床項目,并均達到臨床預設目標。
在目前開發的所有的長效G-CSF中,貝格司亭(F-627)作為目前唯一可作為替代性治療方案的產品而在市場中又成功區別自己于生物類似物,并占據任何一個生物類似物產品都無法占據到的市場份額。
而更具“爆款”潛質的是另一款通過臨床2期的在研藥F-652,F-652擬用于治療急性組織損傷和炎癥性疾病,包括治療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急性胰腺炎,急性酒精性肝炎、肺炎/COVID-19、藥物損傷及心臟移植等,是名副其實的“萬金油”。目前,F-652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急性酒精性肝炎適應癥上均通過了美國FDA 2a期臨床試驗,并獲得GVHD孤兒藥資格。
在治療酒精性肝炎(AH)中,通常的激素療法主要療效指標的達成反應率僅為 6-12%,而F-652為82%,取得重大突破,同時目前市場上沒有經批準的藥物可供治療AH,F-652有望成為治療AH的同類首創、同類最優藥物,獨享數十億美金的廣闊市場。
謀求Evive(健能隆)獨立上市是億帆醫藥控股Evive之時就已確定的發展方向,是解決Evive研發資金的主要來源之一,不排除在合適時機啟動獨立上市工作。參考近年上市的創新藥企,如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君實生物以及近期上市的和鉑醫藥,發行市值都是以百億計算。當初以10億元收購DHY(Evive母公司)53.8%的股權,現在看來,極有可能換來10倍收益,“撿漏大王”果然名不虛傳。
而支撐億帆醫藥四處收購的底氣,來自于其維生素B5全球龍頭的地位。
龍頭地位造就“現金奶牛”
全球維生素B5市場呈高度寡頭壟斷格局,全球僅6家生產企業,億帆醫藥、山東新發、山東華辰、兄弟科技、帝斯曼、巴斯夫。目前年產能27000噸,其中億帆醫藥是維生素B5(泛酸鈣)龍頭,產能為8000噸至12000噸左右,占全球總產能40%左右。
維生素B5所屬行業為醫藥制造原料藥細分行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大宗原料藥,年需求量特別大,一般達到千噸到萬噸級別,并且需求非常穩定。下游主要為動物飼料、食品添加劑和醫藥原料藥,分別占75%、15%和10%,所以跟豬肉周期有一定的相關性。
維生素B5前段生產工藝有多種,生產后段拆分方法有化學和微生物酶拆法兩種,國內外大部分廠家采用化學法拆分, 世界上僅日本第一制藥和億帆醫藥采用(日本第一制藥早已退出維生素B5產業),微生物酶法拆分DL-泛解酸內酯的工藝具有生產成本低、對環境友好等特點,這也是最先進的工藝。億帆醫藥使用的“微生物拆分制備D-泛解酸內酯及用于生產D-泛酸鈣與D-泛醇”專有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曾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專利有效期至2025年11月22日。

早在2017年,山東因為發生化工廠爆炸事件,環保督查的力度空前加強,采用化學拆解法生產維生素B5的山東新發、山東華辰兩家企業受環保督查影響關停,億帆醫藥成為國內唯一泛酸鈣供應商,市場出現明顯缺口,泛酸鈣價格一路攀升,當年原料藥業務貢獻營收19.9億元。
較為先進的生產技術成了億帆醫藥在維生素B5等原料藥領域的護城河,而這道護城河穩穩地為億帆醫藥貢獻源源不斷的利潤,2017年原料藥營收19.9億元,毛利率79.52%;2018年營收12.7億元,毛利率67.07%;2019年營收12.4億元,毛利率79.53%;2020年上半年營收9.9億元,毛利率83.02%。
正是有了維生素B5等原料藥這頭“現金奶牛”,才能夠支撐億帆醫藥在全球布局,不斷兼并收購。
結語
億帆醫藥手上的進攻利器還不止前文所述,比如其還有一塊高分子材料業務,隨著限塑令不斷加嚴,這塊業務的收益也將越來越明顯;其醫藥產品縮宮素鼻噴霧劑、復方黃黛片都是有特殊應用的有效藥;其間接控股的波蘭佰通生產的重組人胰島素也極具成長性。
這么一家有多元化的醫藥公司,手握近年最熱門的生物創新藥平臺,股價卻連跌幾個月,機構一跑而光,實在令人費解。《每日財報》還將繼續跟蹤。
原標題:《維生素B5全球龍頭億帆醫藥,創新轉型后為何還未受青睞?》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