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侯金林教授:互聯網醫療助力肝癌早期預警和診斷
原創 瑞金感染張金銘 瑞金感染科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的侯金林教授帶來了互聯網醫療助力肝癌早期預警和診斷的報告,新冠疫情之下,互聯網醫療可以幫助病人和醫生跨越時空進行溝通,并且我國是乙肝大國,然而對于乙肝的診斷比例和治療比例遠遠不足。乙肝如果沒有及時被發現進行治療,就可能進展成肝癌。利用互聯網這一強有力的工具,可以對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進行監測,及時對病人進行隨訪,同時有利于構建合適的肝癌預測模型。

因此提出aMAP概念,aMAP模型的構建用于預測抗病毒治療時代肝癌的風險。起點是“小貝殼”APP,終點是小程序。消除病毒性肝炎改變人類命運。2016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2016-2021年全球衛生部門病毒性肝炎戰略》:在該戰略中的基線是2015年病毒性肝炎的情況,提出到2030年,發病率減少90%,死亡率減少65%。中國政府在2017年11月也出臺了《中國病毒性肝炎防治規則》,開始全面實施病毒性肝炎各項防治措施。互聯網在乙肝病毒的防治中扮演著積極的角色。小貝殼“乙肝母嬰零傳播工程”,是2015年7月在北京啟動的一項前瞻性的研究,先后經WHO、巴西世界肝炎峰會的認可,2019年11月小貝殼APP獲得器械注冊證。

隨后,侯教授介紹了“終點”---小程序:aMAP模型的建立。建立患者隊列之后,通過數學建模整合生物標志物來建立肝癌風險預測模型。

當然,侯教授也指出肝癌風險預測模型需要新要求:需要構建一個適用于多種慢性肝病、多個種族、不依賴于病因學指標的肝癌預測風險的預測模型。


aMAP評分有其優勢也有其不足:

最后,侯教授總結了肝癌篩查的“金字塔”策略,在乙肝、丙肝、脂肪肝以及其它慢性肝病的人群中,aMAP風險預測評分利用性別、年齡、血小板、總膽紅素、白蛋白進一步識別出10%的高風險人群,再進一步通過生物標志物識別出極高風險人群,密切隨訪,提高早篩早診斷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