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賽迪智庫丨中國OLED面板形勢研判與應對
芯片之外,面板也是智能手機的關鍵器件,近年來圍繞面板,中韓企業競爭激烈。在貿易戰的背景下,國內顯示屏產業鏈現狀如何,產業鏈安全能做到什么程度?
形勢研判
OLED領域核心專利集中于韓系企業手中,國內企業可能面臨專利訴訟風險。經初步檢索,截至2020年9月16日,全球OLED領域專利申請量共計39534件,主要集中在中國、韓國、美國、日本等國家,主要申請人中居前四位的是三星、京東方、LG、華星光電,中韓企業各占2席。
其中,三星名列首位,專利申請量達3614件,實用新型7件,其余皆為發明專利,表明三星在底層技術中掌握了更多專利;LG雖位列第三,但它于2009年收購了柯達OLED業務,掌握了約400件OLED基礎專利,實際專利實力可比肩三星。另外,韓系企業擅于運用訴訟武器進行市場競爭(三星在美訴訟2384件,其中專利訴訟1096件,占比約46%),隨著國內OLED顯示屏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的提高,對國內企業發動專利訴訟的幾率很大。
OLED技術源自“美國原產技術”,國內企業難以擺脫美國出口管制制約。盡管美國出口管制可能只是此次三星“斷供”華為的借口,但國內OLED企業確實面臨遭遇美國出口管制的現實風險。OLED技術源于美國柯達公司,該公司于1987年最早發表其研究成果。此后,全世界許多企業和研究機構開始致力于小分子OLED器件和相關課題的研究,國內企業OLED技術均來源于此。
隨著中國大陸OLED產能的不斷釋放,中國OLED產業與韓國的差距將不斷縮小,并逐步構筑起領先優勢。考慮到目前特朗普政府迫不及待地要與我國科技“脫鉤”,以及以“中國議題”為選戰主軸,OLED領域大概率會成為美國的下一個“狙擊口”,成為下一階段被打壓的對象,應予以高度重視。
對策建議
一是鼓勵顯示領域優勢企業京東方、華星光電、維信諾、天馬等廠商發揮對產業鏈上下游的帶動作用,提高偏光片、液晶材料等本土化采購份額,扶持性采購本土化中后段設備,以應用牽引本土企業配套能力提升,提升本土材料、設備配套能力,逐步改變對外依賴嚴重的局面。
二是發揮顯示領域國家及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集聚科研資源的優勢,針對顯示材料、設備、器件等供應本土化形勢,加大扶持資金投入,加強顯示領域上游材料、核心制造裝備關鍵技術研發,推動關鍵共性技術突破、轉移擴散和商業化,盡快補齊產業鏈“短板”,增強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以增強內功為根本,強化知識產權風險管控。
一是鼓勵優勢企業聚焦顯示領域材料、設備關鍵共性技術,牽頭組織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進行戰略合作、協同攻關,同時積極儲備和布局專利,形成嚴密的核心技術專利保護網絡。
二是立足產業安全發展,圍繞材料、設備、器件等關鍵核心技術構建專利池,建立共同建設、共享資源、共擔風險的利益機制,提高我國企業在國際產業競爭中的主動議價能力,尋求與競爭對手開展交叉許可的機會,主動防范和應對來自海外競爭對手的知識產權訴訟風險。
三是積極參與或組織行業知識產權聯盟,開展模擬專利攻防戰以增加處理專利糾紛的經驗,提高有效應對海外知識產權風險的能力。
以維護產業安全為重點,把顯示領域產業鏈安全放到更重要的位置。
一是加強政策引導,將維護顯示領域產業安全作為戰略任務,推動上下游協同創新發展,產業鏈提質,供應鏈升級,增強產業鏈的安全性。
二是發揮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中國半導體照明/LED產業與應用聯盟等行業組織的作用,把握行業發展動態,凝聚行業力量,傳遞行業聲音,引導企業間構建新型“競爭-合作”關系,聯合建立產業安全預警機制,提前制定產業鏈安全事件防范和應對方案。
(作者李新、王磊來自賽迪研究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