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現代社會的通病——沉迷于符號的消費
如今的小朋友在出生后的某個時間,都會被放在許多物品的前面,古典一點的有筆、墨、紙、硯、算盤、錢幣、書籍等,現代一些的還會放上一些電子產品,讓孩子在里面挑選出自己所愛。這個有趣的小儀式被稱為“抓周”,一般是在孩子一周歲的時候舉行,雖然如今不再有人相信孩子抓到的會成為其一生的主題,但卻也把這儀式作為一種對孩子,其實更是對家長的一種暗示和祝福來進行。

還有一個傳統的習俗,是每個小朋友都期待的,就是過年的“壓歲錢”。不過仔細觀察的話,孩子對這個壓歲錢的期待還是有些差異的。似乎存在著一條分界線,在這個線之前的小朋友,似乎只是在湊熱鬧,覺得有人給東西很好,也就是感興趣“壓歲”這件事,至于“錢”并不在意。而隨著年紀的增長,突然有一年,小朋友意識到“錢”才是真正的主角,可以換成任意想要的玩具,滿足自己的需要,于是孩子關注壓歲錢的重點就從“壓歲”轉移到那個人人都喜歡的東西上了。
抓周時,孩子看到的跟家長看到的,是一樣的東西,卻也不是一樣——孩子看錢幣是花花綠綠,而家長看到的卻是孩子的偉大“錢程”。對于壓歲錢,小一點的孩子和大一點的孩子看到的,是一樣的東西,卻也不是一樣——小孩子看到的是給與的過程,而大孩子看到的是錢所代表的對欲望滿足的神奇能力。
作為一個成人,如果不去回顧自身的某些經歷或者去看看那些孩子,幾乎漠視這種差異,而這種差異,最明顯的體現就集中在所謂的“青春期”,這期間也是兩種不同視角產生最大沖突的階段。在那些到了叛逆期的孩子們的世界里,充斥著為了抵抗成年人給他們的壓力所塑造出來的各種有趣的東西,包括成年人聽不懂的話、看不懂的文字和視頻。
隨著社會物質條件的豐富,青春期孩子還創造出了屬于他們自己的流行產品,無論是文化層面的比如“嘻哈”,還是物質層面的比如“球鞋”。處于觀察視角的成年人可能會心生疑問,嘻哈有什么好玩的?球鞋怎么會有那樣的價值?但這種略帶有貶低的疑惑,只不過是成年人的一種先入為主的偏見,對于這種所謂“虛無”價值的塑造,成年人玩的更遛,看看馬路上令郎滿目的霓虹燈和人們身上穿戴的奢侈品就知道了。

東西在怎么看,都是那個東西,為什么在不同的人眼里,會看出差別?這個問題的解讀有許多不同的名字,比如關涉到人理解力的抽象程度,或者是象征的使用等,較為通俗簡單的解讀就是——“符號化”。隨著人使用象征的手法的增多,思維的抽象程度的增強,一些本來來源于客觀世界的概念,被逐漸“符號化”,而且這種抽取并不是單向的,人們對把符號注入客觀世界這個游戲樂此不疲。
根本不用刻意去尋找,隨便的在一個年輕人的房間里,就會發現具有偶像力量的張貼畫,帶有各種神秘力量的飾品,以及似乎可以給他鋪平未來道路的一把吉他。在一個成年人的車里,也能看到帶來幸運的水晶,或者保平安的某種飾品。現代人,雖然拋棄了某種宗教的信仰,卻似乎人人都變成了祭司,把某種“念力”注入到所能觸及的環境當中。
都說人生在世,需要一些高于柴米油鹽的品相,符號化的行為本身就是人能夠超越物質性限制的一種能力的體現,對符號化的追求也是體現出人高于一般生物的精神性的特點。人類引以為傲的那些文明、文化、文學等全部都是符號化的產物,這些也吸引著每一個人,或者說給人們以擺脫物質世界的限制,徜徉精神海洋的希望。
照這么來說,人們癡迷于符號也是無可厚非。但在符號和現實交界的地帶,有著大量灰色的產物,人們試圖發起一種符號化的反噬,讓符號去支配物質世界。中古世界里關于魔法的幻想,導致了屠殺女巫的悲劇,而現代世界在祛魅之后也并沒有變得更好,反而隨著消費主義大行其道,在制造商的廣告推波助瀾之下,符號變成了一種能夠提供爽、酷的東西,變成了讓現代人類癡迷的“符號毒品”。
最明顯的是那些標著不同logo的同質化的產品,在工業化流水線里出來的類似的東西,被賦予了不同的故事背景,成為人們愿意投入精力、耗費心思在其中研究琢磨并以如數家珍為傲的品牌。
某品牌的車的操控性能絕佳,而另一品牌的安全性非常值得信賴。某包代表著中產階級的突破,而另一種包則代表著富貴人對自身的重新定義。白色的T恤印上某個牌子就是國際范,而另一個牌子就是國潮。人們樂此不疲地在這些相同卻有不同的東西上做著區別,這一行為,從孩子抓周已經走出了太遠。

現代文化工業還有個更加恐怖的名詞,叫做“IP化”。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個的符號通過工業化的生產,完成了對現實的僭越。超級英雄們,憑借著不同的能力跟凡人生活在一起,武俠世界的江湖客,也在被不斷的排名消耗。
也許是現代社會的過度發展,讓人們富余出太多的精力,在無處安放之時,只能深陷于“符號毒品”所創造出的快感之中,但正如“毒品”的快感過后是無盡的空虛一樣,符號化的消費,本身就是一種“毒品”式的漩渦,在快感與空虛交替的放大中,人成為自己創造的符號的奴隸,沉淪在無止境的墜落中。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