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內偶像經濟是偽命題嗎?
原創 毒眸編輯部 毒眸
文 | 符瓊尹、齊甜
編輯 | 何潤萱
塌房藝人年年有,今年偶像特別多。
12月5日,微博博主@小盒魚會喵喵叫嗎 發布長文,回憶了和R1SE成員焉栩嘉從網友到情侶的全過程,稱其“腳踏兩條船”“對自己冷暴力”。“塌房”由此開始:焉栩嘉過往和女生的合照被陸續扒出,另一位網友發微博稱自己也是他的女友,編劇李正虎則發微博稱他的女友不止4個……一系列的爆料,讓焉栩嘉2天上14個熱搜。
“偶像爆雷”,有人這樣概括今年以來一系列跟偶像相關的負面事件。這個金融術語,最早用于描述P2P平臺因各種問題未能償付投資人本金利息,而出現的平臺失聯、倒閉等問題。動用這個詞,實在是因為今年偶像們的幾起負面事件太“前無古人”,且接連出現,徹底拉高了偶像“負面新聞”的門檻——
2月,曾參加《以團之名》的練習生黃智博被曝口罩詐騙;肖戰粉絲因同人文舉報了AO3平臺;4月到10月,包括嘉弈、李汶翰、夏之光在內的多位偶像被曝戀情,其中任豪還被指劈腿;10月,周震南父親被曝被執行金額高達8.9個億,涉及600件官司,已經被限制高消費……
上述偶像,都是通過選秀出道或走紅。他們從比賽階段就靠著粉絲真金白銀的投入,日夜顛倒的打投,成了有流量數據、無出圈作品的“流量偶像”。相比于演員、歌手,他們的產品屬性更強,更為仰仗粉絲“愛的供養”。
而當粉絲們突然發現,這些投入了大量金錢、時間和愛的“偶像”們,原來只是個“假冒偽劣”的產品,爆雷也悄然開始了。

R1SE男團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偶像“爆雷”元年
如果說2018年《偶像練習生》的熱播,將中國帶進了“偶像元年”,那么, 2020更讓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選秀偶像們的頻頻“爆雷”。
在所有偶像“爆雷”的話題中,戀情曝光無疑是最受關注的一類。一直在輿論場中被反復討論的議題“偶像到底能不能談戀愛”,也說明了在粉絲心中,戀愛是偶像私生活中最被重視的部分。
粉絲小C告訴毒眸(微信ID:DomoreDumou),其實她并不介意偶像談戀愛,但是底線是“不能一邊戀愛,一邊對外偽裝單身人設”。樂華娛樂旗下藝人李汶翰和易易紫在今年9月被拍到親密互動,戀情緋聞傳開之后,再回頭看他在某次采訪中的發言——“聽過關于自己最假的料是‘談戀愛了’”。這對粉絲而言,無疑更難以接受。

在眾多的戀情緋聞中,欺騙粉絲只是“罪狀”之一,“爆雷”偶像們對待感情的態度更讓人大跌眼鏡。被網友戲稱為“劉星分餅式”塌房的R1SE隊內兩名成員任豪和焉栩嘉接連被曝戀情,涉及出軌、多位女友、辱罵隊友等諸多問題,場面一度混亂不堪。

如果說偶像戀愛打破了粉絲心中的“完美人設”和“男友幻想”,那么,焉栩嘉將粉絲打榜投票贏得的拍立得送給女友的操作,則是讓無數付出金錢和精力的“追星少女”夢碎互聯網。
與之相比,“只是”被拍到與女生進行過親密互動的偶像們,已經被劃分為“可以原諒”的范疇。畢竟他們至少對待感情的態度還算“專一”,而且也沒有前女友們親自下場“連環放錘”。比如,同為R1SE成員的夏之光和張顏齊接連被曝光戀情,但輿論反彈相較前二者并沒有那么嚴重,甚至被粉絲調侃與比較。
女愛豆們也并非“安全”。SNH48成員馮薪朵和同為偶像的陸思恒在今年年初被曝戀情,二人共同參加了一檔名為《超新星運動會》的綜藝。有網友吐槽該節目的戀愛成功率比《非誠勿擾》還高,包括林小宅和梁繼遠、夏之光和鐘麗麗多位偶像的戀情都來源于此。
除了戀情之外,甚至有偶像登上了社會新聞:樂華娛樂旗下藝人黃智博因倒賣口罩成為“法制咖”,獲刑三年零三個月;接連被曝“老賴父母”的周震南和黃明昊,不僅個人聲譽受損,也讓“老賴”問題波及到了眾多有著“富二代”光環的明星。

R1SE男團成員周震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爆雷”成為連鎖效應,從個人波及到團隊,形成大面積事件時。可以看出,偶像行業的爆雷,已經從單個藝人過渡到整個公司了。
焉栩嘉以一己之力將哇唧唧哇帶上微博熱搜第一,龍丹妮也因此開始被吃瓜群眾們瘋狂玩梗。更有網友總結了哇唧唧哇旗下男團R1SE的“爆雷”列表,名單顯示,至今為止還沒有“雷點”的只剩兩個人,“塌房率”高達81.8%。
在偶像行業扎根已久的樂華娛樂也成為了“爆雷”重災區。從年初因倒賣口罩入獄的黃智博,到被曝光約炮的YHboys隊員、未成年愛豆張銘昊,再到前日接連被曝“老賴母親”及與女生同游等新聞的黃明昊……不僅旗下偶像連環出事,公司本身也面臨財務糾紛等諸多“內部問題”:繼去年年底公司員工康雯因涉嫌貪污被警方調查后,上個月更被曝光存在內訌、腐敗、打壓藝人等問題,公司大門被貼紙條和潑紅色油漆。

在毒眸看來,當偶像個人的失格問題群體出現,證明了在偶像頻頻爆雷的背后,公司也并不全然無辜。而且越是頭部的公司,反而因為藝人數量更多、知名度更高,而面臨更大的風險。

偶像爆雷,公司“背鍋”?
在哇唧唧哇旗下藝人接連“爆雷”之后,有網友翻出龍丹妮在某個節目中的發言,稱其“不會阻止旗下藝人談戀愛,只要報備即可”,由于與“禁止偶像戀愛”的“飯圈文化”有所沖突,因此被認為是公司旗下藝人自由戀愛并接連“塌房”的直接原因。

法律博主@法山叔曾對此做出過解答:從法律上來講,“禁止偶像談戀愛”屬于違背公序良俗的條款,在經紀合同中很可能被視為無效。因此,其實大多數經紀公司都不會將“禁止戀愛”明令寫進合約,而是規定偶像戀愛需向公司提前報備,并且簽訂保密條款,無論主動或是被動,都不能對外公開戀情。
但法山叔同時也指出,“偶像戀愛”的話題之所以始終隱性地存在于在經紀合約中,其根本原因還是“粉絲在意”。對粉絲而言,選秀偶像的每一個舞臺都是他們用真金白銀砸出來的,因此偶像也需要讓渡包括“保持單身”在內的一部分權利,去換取這種關系的持久性。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偶像“爆雷”事件大面積頻發,公司的確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在過去兩年,盡管偶像公司的數量迅猛增長,但卻沒能夠發育出足夠成熟的偶像培養體系,導致未經培訓即過早“上崗”的偶像越來越多。
兩年前,《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兩檔選秀節目的熱播,讓一大批偶像經紀公司有了冒頭的機會。其中,除了旗下擁有TF家族的時代峰峻和仿照日本模式推出SNH48等女團的絲芭傳媒以外,被稱為“選秀教母”的龍丹妮一手創立的哇唧唧哇,以及憑借著在2011年就開始布局練習生產業的樂華娛樂,都在蓬勃發展的偶像市場上迅速穩坐第一梯隊。
此外,很多成立不足兩三年的偶像公司也在2018年趕上了這個風口,獲得了資本的青睞:向偶像市場輸送了紫寧、李希侃、羅正等藝人的麥銳娛樂,在《創造101》后就獲得了上市公司文投控股數千萬的A輪融資;旗下擁有男團ONER的坤音娛樂也獲得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領投、真格基金跟投的數千萬PRE-A輪融資。

火箭少女101 圖片來源:微博@騰訊視頻創造101
速生的行業環境必然會帶來頻繁洗牌:僅兩年之內,除了上述第一梯隊的幾家公司依然存續之外,過去的第二梯隊已經不見蹤跡——
坤音娛樂在接連遭遇卜凡退隊、被合作方拖欠資金等問題后,今年并未有新的偶像輸出;楊超越所在的聞瀾文化被收購;yamy原公司極創引力因年初的“職場PUA”事件逐漸沉寂。取而代之的是包括影視公司、MCN機構等在內的其他經紀公司,如虞書欣所在的華策影視公司、趙小棠和孔雪兒兩位出道選手所在的泰洋川禾等等。
回頭來看,曾經被認為是中國偶像產業出發點的2018年,竟成為了近兩年來無法超越的巔峰。

偶像經濟,并“不經濟”?
從偶像爆雷到偶像公司的滑坡,似乎都在揭示一個事實:偶像經紀在中國可能是偽命題。而這一切,早有預兆。
2018年5月,正是《偶像練習生》播出結束,《創造101》正熱播的當口,麥銳娛樂在這兩檔節目中均輸入了人氣選手,但其CEO王叢卻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卻感受到了焦慮:“包括麥銳在內,這個行業大部分的公司都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新人的成長速度要遠遠高于公司。”

NINEPERCENT男團組合
18個月,是王叢創業時計算出的本土化培養成熟偶像最短的訓練時長。彼時的絕大多數偶像公司,剛經歷了漫長的培養期,或者推出組合后毫無聲響的尷尬期,借著兩檔節目才看到了破局的曙光。對旗下每個團體都投入了超千萬的麥銳娛樂,也是到了2018年5月才借著節目的熱度,才收獲了第一筆正向收入。
而面對新人迅速增長的人氣,這些盈利周期較長、前期又投入了大量成本導致進展緩慢的公司,也漸漸失去了對偶像們的約束力。在“新人成長速度遠遠高于公司”的同時,新人輸出的數量也遠遠快于中國偶像工業的成長。這個行業發展再迅猛,也還是新生事物,并接不住3年8檔選秀綜藝輸出的新人。
即便在偶像工業成熟的韓國,這種拔苗助長的模式仍然會帶來畸形生長。
與中國的誕生邏輯不同,韓國的“101”比賽最早被媒體稱之為“中小企業聯盟”,是在大型韓娛公司已發展成熟,并長期處于壟斷地位的行業環境下,針對小公司偶像們難以出頭的痛點誕生的節目。多家中小型公司也因為在節目中出道的人氣選手,逐漸在韓國歌謠界占有一席之地。
而在進行到第四年的時候,這檔節目也走入了“竭澤而漁”的困境。眼看著出道組合的商業價值水漲船高,公司和平臺也開始了利益互補的合謀。去年下半年,舉辦至第四年的韓國“101模式”被曝出四季比賽的最終排名都有造假,上個月,總導演最終因投票作假被判處兩年有期徒刑。

無論是從國內偶像工業自身的發展,還是韓國101“模板”的失敗,不禁讓人開始懷疑“偶像經濟是個偽命題嗎”。資本市場也用行動給出了回答,據鉛筆道統計,截至2019年3月,3000多家偶像經紀公司中,僅有11家公司獲得25輪融資。絕大多數公司的融資歷程,都停留在2018年下半年。
而在韓國,傳統偶像經濟似乎也在四年的“101”沖擊下,開始陷入發展乏力。據《搜狐韓娛播報》統計,2019年是韓國新組合的“推新小年”,出道且打過歌的男團僅有25個,女團僅有31個。
但從受眾端來說,偶像經紀又似乎是一個朝陽產業。據粉絲綜合電商平臺Owhat曾從“C端市場變化情況”解讀,發布了《2019偶像產業及粉絲經濟白皮書》,預計2020年我國偶像市場總規模可達1000億元。

而從其數據分析來看,粉絲的付費規模仍在逐步擴大。而這也與國內的選秀綜藝重塑幾方之間的關系有關:舞臺概念、衍生節目或活動的出場機會、福利活動,乃至最終的出道名單……都能通過粉絲的打投改變,節目組賦予了粉絲“全民制作人”的名號,讓他們參與到這檔節目造星的全過程中。
這也讓“制造偶像”不再只依托于大型公司的精英式生產。即使韓國的“101”模式最終被曝出有暗箱操作,粉絲與偶像的關系也早已在這過程中被重塑,話語權越來越大。粉絲計劃好了這個月要“微博搬家”,偶像也必須竭力配合,每天帶話題發微博;偶像的服飾、發型、營業頻繁程度、身材……也都在粉絲監督之下,更遑論“戀愛”了。
當活躍的付費粉絲群體仍在擴大,選秀節目只要找到與大眾共鳴契合的點,出圈并非一件無望的事。
今年年初播出的《青春有你2》,在“wow”“就當是一場夢,醒來還是很感動”“淡黃的長裙,蓬松的裙擺”等出圈梗的助力下,豆瓣人數超過8萬,而據FUNJI統計,《青春有你2》也是同平臺另外兩檔同類節目《偶像練習生》《青春有你》總和的2.41倍。

THE NINE女團 圖片來源:微博@愛奇藝青春有你
而針對“偶像爆雷”的風險,一些頭部公司也開始踏入新的藍海,為中國偶像經紀指出了一個可能方向。
11月23日,樂華娛樂CEO杜華在微博發布了旗下新女團的預告——一個名叫A-SOUL是一支虛擬偶像組合。在不露臉地情況下展示完舞蹈后,預告最后打出的口號是“永不塌房,敬請期待”。而就在這支預告發布的六天前,韓國頭部娛樂公司SM新出道的女團aespa,也主打二次元和三次元結合的虛擬偶像概念。
虛擬偶像的商業價值早從初音未來就被驗證,2018年出道的英雄聯盟的虛擬偶像女團KDA也在全球范圍內收獲高人氣,音樂作品倍受追捧。最近幾個月來,K/DA的單曲《The Baddest》和《More》分別登頂Billboard全球數字音樂銷售榜榜首,在QQ音樂、酷狗音樂的歐美流行新歌榜、iTunes韓國流行音樂排行榜、bilibili全站榜上也拿到了多個第一。
那么,問題來了:中國可以越過日韓那樣漫長的偶像工業階段,直接進入虛擬偶像階段嗎?那也許得看他們除了“不塌房”之外,有沒有其他的優勢吧。原標題:《國內偶像經濟是偽命題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