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出于人道主義考慮,法國將巴黎“斬首案”兇手送回車臣下葬

路透社援引的社交媒體視頻片段顯示,送葬人群高喊的口號中竟不乏對安佐洛夫的褒揚之語。 截屏圖
當地時間12月6日,18歲的巴黎“斬首案”兇手、俄羅斯公民安佐洛夫尸體在家鄉車臣下葬。今年10月,他在法國首都巴黎郊區殺害了一名在課堂上展示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形象的歷史教師,隨后他被聞訊趕來的法國警察擊斃,法國政府認定這是一次恐怖主義襲擊。安佐洛夫死后,出于人道主義考慮,且經其家人申請,法國政府將其尸體送回俄羅斯。
路透社8日援引車臣政府人權顧問沙拉托娃(Kheda Saratova)的說法稱,安佐洛夫的葬禮遵循傳統習俗。
此外,路透社援引的社交媒體視頻片段顯示,前來參加葬禮的人在雪中行走,他們喊著宗教口號,扛著安佐洛夫的尸體。另據埃及“Al-Bawaba”新聞網站8日報道,送葬人群高喊的口號中竟不乏對安佐洛夫的褒揚之語。不僅如此,當地一條街道還被非正式地命名為“安佐洛夫路”。
據英國《衛報》援引俄當地媒體報道,至少有200人參加了安佐洛夫的葬禮,他們大部分都是當地的年輕人。Shalazhi村的行政人員甚至聲稱安佐洛夫是“英雄”,“我當然出席了葬禮,向他的親人們表達了哀悼,這是我的職責。”當天車臣警方還部署了65名警力封鎖大小路口,防止外來人員前來參與葬禮。
在今年10月法國歷史教師遇害一事發生后,與不少穆斯林人口占多數的國家類似,俄聯邦車臣共和國的領導人和輿論也將矛頭對準了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法國的世俗主義。據英國《衛報》此前報道,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在譴責了安佐洛夫殺害歷史教師一事的同時,也指責了法國政府對伊斯蘭教的“攻擊”,并警告了這么做的危險性。他聲稱,馬克龍的做法將會“強迫人們去犯罪”。
卡德羅夫的這些言論也讓俄羅斯政府感到不滿,克里姆林宮提醒他不要卷入外國事務。但他卻反擊稱:“我不能也不會對攻擊保持沉默。”
自從歷史教師被謀殺一案以來,法國政府加大了對極端主義的打擊力度。馬克龍政府希望切斷外國對法國境內清真寺的資助,使得法國的伊斯蘭教不受外國影響,同時,法國政府還對一些清真寺進行了檢查。此外,馬克龍還強調將捍衛言論自由和閱讀諷刺漫畫的權利。
然而,上述措施已經在一些穆斯林人口占多數的國家引發了不滿,部分民眾就此呼吁抵制法國產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