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紀念|我們的前輩——憶朵云軒水印名師胡琴云
木版水印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朵云軒自清代光緒二十六年創立之時起,就傳承了木版水印這一傳統技藝。歷經一百二十年,朵云軒已經將木版水印技藝發展成為一門綜合了繪畫、雕刻和印刷的再創造藝術,這其中,一代代人的薪火相傳,更是見證著這一傳統文化遺產的精神所在。
澎湃新聞獲悉,朵云軒木版水印老一輩水印技師胡琴云于12月3日辭世,作為1958年木版水印班26人的老大姐,手勢手藝都出類拔萃,1961年就負責印絹本《任伯年海棠白頭翁》和《宋人消夏圖》初一版,她的名字與朵云軒木版水印許多精品力作聯系在一起。她印的木版水印畫甚至還被當成原作出現在拍場。
胡琴云師傅12月3日靜靜地走了,我是三天后才知道她去世的消息。
我懷念她。

1990年代初 胡琴云受邀訪問美國某大學版畫工作室
第一次見到胡師傅,是20年前在欽州南路81號出版大樓六樓的水印間。至今難忘,衣著樸素,但清清爽爽的一位老師傅,干活動作不溫不火,刷色牽紙,在她清瘦雙手上如同呼吸空氣般的自然,有條不紊。
記得那是2000年5月某日的一大早,我揣著簡歷和地圖從杭州城站坐車到上海南站,然后按圖索驥找到了出版大樓——一幢被工地和簡易搭建的輕紡市場包圍著,有點像書籍狀的建筑。上海書畫出版社(朵云軒)就在其中,四、五、六、七,四個樓面。

朵云軒木版水印《明刻套色<西廂記>圖冊》
那天早上在五樓先見到總編辦主任薛錦清老師,說盧輔圣總編輯在開會,讓我在盧總辦公室外間先等一會。當時外間有位老師在電腦前非常熟練的敲鍵盤寫著什么,看到我拘謹地站在那里,拖了把椅子喊我先坐會兒。后來知道那位老師是湯哲明。
見完總編盧輔圣老師后,又見了社長辦公室主任兼人事科長顧瑩瑩老師。然后薛錦清老師陪我到六樓,見了木版水印室主任王崇禮老師,又陪我參觀了勾、刻、印、裱四道工序。
當時水印有兩大間工作室,胡師傅在印《吳青霞三黃名種九洲聞》,后來知道這是小紹興集團定版,這時胡師傅其實已經退休返聘十年了。那次我看到胡師傅在印的木版水印畫,前兩年被西泠拍賣當成原作上拍,還成交了。當然,這幅作品還不算她印的精品。“刻意亂真”胡琴云師傅特別有辦法。

1960年代朵云軒木版水印全家福 前排左二為胡琴云

胡琴云1961年印的《任伯年海棠白頭翁》
胡琴云是1958年木版水印班26人的老大姐,朵云軒木版水印第一批水印技師之一,手勢手藝都出類拔萃,1961年就能負責印絹本《任伯年海棠白頭翁》和《宋人消夏圖》初一版。1964年,朵云軒木版水印青年技術骨干去北京榮寶齋、故宮“取經”,胡師傅也是其中之一。

1960年代,木版水印工作現場

1960年代,木版水印工作現場

1964年北京“取經”留影 右一為胡琴云

李桂英 錢少卿 胡琴云 黃昌中 韋志榮 王崇禮
胡琴云師傅,生于1940年8月,原籍江西。1957年就讀于上海市出版局系統的一個職工子弟學校——上海民辦印刷業中學(1958年并入上海印刷學校,1960年畢業時為上海出版學校),適逢朵云軒在上海市出版局領導下籌辦木版水印室,招木版水印學徒,一個班26個人全都被招進去學習木版水印技藝,胡師傅也把一輩子交給了朵云軒木版水印事業。

朵云軒木版水印《徐渭雜花圖卷》

朵云軒木版水印《十竹齋書畫譜》

朵云軒木版水印《十竹齋書畫譜》

朵云軒木版水印《十竹齋書畫譜》

朵云軒木版水印工作現場
從1958年開始學水印,到2013年印完“花箋楹帖”封刷,胡琴云的名字與朵云軒木版水印許多精品力作聯系在一起:《宋人消夏圖》《徐渭雜花圖卷》《蘿軒變古箋譜》《十竹齋書畫譜》《明刻套色<西廂記>圖冊》《孫位高逸圖卷》……胡師傅也從40后同輩人的“大姐”,變成6070后的“阿娘(上海話奶奶)”。甚至20年前我到朵云軒時,不論老少都喜歡喊胡師傅為“阿娘”。

朵云軒木版水印《蘿軒變古箋譜》

朵云軒木版水印《蘿軒變古箋譜》

朵云軒木版水印《蘿軒變古箋譜》

朵云軒木版水印《蘿軒變古箋譜》
“阿娘”胡琴云師傅靜靜地走了。這幾年,我沒能去看望她,我很愧疚、也很遺憾。
我懷念我們朵云軒木版水印的老“阿娘”。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