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沒有PS的年代,英國攝影師花60年拍攝人物,每一張都是故事
一張肖像照的珍貴在于,真實,不經PS的修飾和渲染。
經典的照片,能喚起人們關于那個時代的思考。
剛進組的3名“小魔法師”,臉上的嬰兒肥還未消去。

剛出道的披頭士樂隊,青澀稚嫩,滿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和好奇。

嚴肅正經的英國女王,偶爾會顯露出少女般的俏皮和爛漫。

私下里的奧黛麗·赫本,也會丟掉優雅的外衣,扮起斗雞眼搞怪。

高貴大方的戴安娜王妃和查爾斯王子,在一群搖滾明星中也會顯得羞澀和拘謹。

這,都出自于同一個人之手。
特里·奧尼爾,英國國寶級攝影師,過去60年最具標志性攝影師之一。
英國國家肖像美術館收藏作品最多的藝術家,至今有65幅作品懸掛于倫敦美術館中。
拒絕過性感女神瑪麗蓮·夢露的拍攝,評價凱特王妃“她無法讓我產生任何幻想”。
他,憑什么這么大牌?


跳槽的爵士鼓手
從頭說起。
1938年,奧尼爾出生于倫敦的羅姆福鎮,一個在防空洞長大的孩子。
戰爭年代,安穩的牧師工作是“金飯碗”。
15歲,奧尼爾順利進入牧師學校。
沒過多久,卻被學校以“信仰不足、毛病太多”的理由勸退。

▲70年代,奧尼爾給一名模特拍攝照片
一邊,老父親被氣得滿臉通紅。
另一邊,奧尼爾開開心心地跑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不是攝影師,而是爵士鼓手。

▲老年奧尼爾現身自己的展覽
和牧師不同,奧尼爾爵士鼓學得很快,地下音樂不再能滿足他,他渴望更繁榮的市場。
怎么辦?去美國。
買不起紐約機票,他就去航空公司面試空少,企圖蹭免費的機票。

▲特里·奧尼爾和前妻
天不遂人愿,奧尼爾的幻想落空,成為了航空公司的實習生,獲得了一份免費福利。
藝術學校的攝影培訓。
四四方方的“小盒子”裝載了新奇,很快,他就“移情別戀”了。
每天在機場徘徊,他用相機記錄下游客或歡喜、或悲傷,情緒流露的那一刻真實。

▲特里·奧尼爾和前妻共同出席他在紐約市的作品展覽的開幕之夜。
終于,轉機來了。
“一個穿著講究的男人靠著長椅打盹”。
一張平平無奇的照片成為了香餑餑,被人以高價買走,并出現在次日的報紙頭版上。
原因簡單:打盹的男人是英國內政大臣拉布·巴特勒。
這是奧尼爾拍的第一個大人物。

得益于此,奧尼爾在20歲那一年,跳槽到主流報社,成為倫敦“新聞街”上最年輕的攝影師。
故事,即將開始。

▲剛成為記者的奧尼爾

用相機的“歷史學家”
最初,奧尼爾絕對想不到自己會成為:“拿著相機的歷史學家”。
記錄下動蕩年代里的政治史、流行史...

▲準備前往美國參加表演的披頭士被一群記者包圍

▲90歲的曼德拉和妻子出席倫敦的紀念活動
在演講臺上威風凜凜的政客,也逃不了,被奧尼爾捕捉到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英國政治家和小說家杰弗里·阿徹(Jeffrey Archer)
“二戰三巨頭”之一的鐵血首相丘吉爾,在戰場上叱咤風云,私底下卻難得的耍些“孩子氣”。
剛出院、被送往救護車的路上,也忍不住要抽上一只雪茄。


英國第一位女性首相,“鐵娘子”撒切爾夫人,重振英國經濟、瓦解美蘇冷戰。
在“男人領域”的政治旋渦中,步步為營。偶爾,也會流露出一抹柔情。

南非首位黑人總統,“南非國父”曼德拉,反種族隔離運動的領袖。
奧尼爾跟隨他一星期,拍下了他生活里真實、平易近人的一面。


奧尼爾的鏡頭,不僅記載了政壇的風云變化,也保留了流行史上的光輝時刻。
60年代初期,沒有人拍過樂隊,也沒有人知道樂隊該怎么拍。
奧尼爾是第一個。
好在,他是個樂于交朋友的人。
和4個年輕人混熟后,他帶著放松下來的樂隊來到錄音室后院,拍攝他們拿著樂器的情景。


這是第一次報紙頭版上刊登流行樂隊的照片。
一發售,報紙就被售空。樂隊發行的首張專輯,也創下了連續30周蟬聯榜單冠軍的記錄。
這個樂隊是,披頭士,英倫搖滾的開創者。迄今為止,全球銷量第一的歌手,遠超邁克爾·杰克遜。
披頭士成功后,奧尼爾成為了音樂圈里的“點金手”,仿佛誰只要和他合作就能紅。


給滾石樂隊拍攝的頭版照片,捧紅了這支默默無名的小樂隊。

給皇后樂隊拍下標志性的掉頭照。

和大衛·鮑伊、埃爾頓·約翰...一起開創了后臺報道攝影。

▲在臺下化妝的大衛·鮑伊,這是他最后一次作為Ziggy Stardust演出
連《Vogue》、《滾石》等國際雜志也十分青睞他,音樂專輯、電影海報自然也不在話下。
毫無疑問,奧尼爾,成為了過去60年世界流行文化編年史的記錄者。
世界第一位超模,崔姬。

全球第一家美發沙龍的創始人,維爾達·沙宣。


影史上第一位“007”邦德,肖恩·康納利。



憑直覺的攝影師
“一張真正的肖像照片應該在今天,亦或一百年之后都能表明這個人的外貌與內心?!?/p>
奧尼爾,即是如此。

▲法國小貓碧姬叼著雪茄的照片被廣為流傳
在他的攝影哲學里,真實比技術、服裝更為重要。
通常,他依靠自己的直覺,把自己看到的畫面捕捉下來。
“雖然這不是一張完美的照片,但它真實記錄了那個時刻,以及當時正在發生的事情?!?/p>
在怕水的奧黛麗·赫本,被扔下泳池、驚魂未定的剎那,他悄悄按下快門,留下了她優雅外的另一面。


奧斯卡影后費·唐納薇,獲獎后的第二天清晨,睡眼惺忪,奧尼爾抓住了那一刻的精髓。

▲周圍散落的報紙刊登的都是唐納薇獲獎的報道
捕捉真實的前提是,如何讓主角們展現真實。
拍攝英國女王的時候,很不幸的,女王剛剛度過英國王室最槽糕的一年:
戴安娜王妃和查爾斯王子關系破裂、安妮公主和安德魯王子紛紛離婚、溫莎城堡失火...
拍攝的時候,女王心情十分低落,這可安慰不了失落的英國人民。
怎么辦?早有準備。
奧尼爾花費大量時間,給女王講關于狗和賽馬的笑話,這都是她喜歡的。漸漸地,女王臉上開始浮現笑意。

▲伊麗莎白女王和丈夫菲利普親王
更多的時候,奧尼爾充當的是朋友的角色,讓主角們卸下心防。
每一個和他合作的人,大多都會“淪陷”。
和弗蘭克·辛納屈的交情長達30多年,甚至可以跟著他進洗手間。


▲弗蘭克·辛納屈和他的替身、保鏢
陪伴彼得·塞勒斯度過他人生中的高潮和低谷。


連埃及艷后伊麗莎白·泰勒和大衛·鮑伊的結交,也是由他搭橋牽線,拍下了這珍貴的瞬間。


▲大衛·鮑伊和女演員伊麗莎白·泰勒很快進入狀態,共吸一支煙
但,08年以后,70歲的奧尼爾極少再掌鏡,
一方面,他已經老了,扛不住這些笨重的機器了。
另一方面,他的拍攝不再像從前那般自由。
時間被固定在半個小時左右,主角們戴上了面具,被包裹在精致的形象下。
真正的他們會是如何,又有誰知道。

▲光鮮亮麗的超模被聚光燈包圍
主角戴上面具、照片需要修飾,人物失去了原本的樣子。
這還是攝影嗎?
這個答案,奧尼爾也無法確定。
但或許,我們也和奧尼爾是一樣的。
在每年的老照片懷舊風潮中,相比于被修飾過的精致,更懷念沒有PS和濾鏡的真實感。

▲2001年,特里·奧尼爾在白宮拍攝總統夫人勞拉·布什
圖片來源:iconic images
- END -
原標題:《沒有PS的年代,英國攝影師花60年拍攝人物肖像照,每一張都是故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