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獲億元E輪融資,春雨醫生去往何路?
原創 夏天 艾問人物 收錄于話題#2020全球創始人大會12#春雨醫生1
艾問每日人物音頻 第1037期
喜馬拉雅FM/36氪/ 愛音斯坦FM/鳳凰FM
蜻蜓FM/網易云音樂/十點讀書/酷狗音樂/荔枝FM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把“數字醫療”這個話題一寸一寸地植入到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受居家隔離政策的影響,民眾的求醫問藥需求只能在線上得以釋放。據不完全統計,疫情期間共有10余家互聯網醫療平臺推出在線問診專頁, 咨詢人數已超千萬。
不過,早在新冠爆發之前,就有一人提前察覺到了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潛力,他就是張銳。雖然他已在四年前因突發心梗而離開,但也留下了坐擁5000萬用戶的移動醫患交流App——春雨醫生。

今年9月,【2020全球創始人大會·最佳新經濟領袖榜單】上榜人物王羽瀟帶領的春雨醫生完成了搜狗科技領投的億元級E輪融資。據悉,本輪融資將用于重啟春雨醫生“五芒星模型”的創新實踐,即連接醫生、患者、醫院、醫藥/器械、保險5個端點,將春雨醫生打造成醫療服務生態平臺。
截止目前,春雨醫生已經累計完成了七輪融資。

媒體出身 創業醫療
創業在醫療領域的張銳并非醫學出身,而是個地道的媒體人。
畢業于人大新聞系的張銳懷揣著新聞理想,先后擔任了網易副總編輯、《京華時報》新聞中心主任等職務。就在決定自立門戶前的幾個月,身為網易副總編輯的他還在為剛剛起步的網易新聞客戶端而出謀劃策。
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
多年來的新聞從業經歷將張銳的嗅覺訓練得更加敏銳。親眼目睹著移動端數據變化呈指數性的增長,張銳意識到,一個屬于移動互聯的新時代到來了,他絕不能錯過,“有前途有前景的事兒我們自己干。”

(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
創業路上,需要資金投入,需要運氣加持,更需要幾位靠譜的合伙人相伴同行。張銳找到了網易有道的曾柏毅和自己的發小李光輝。彼時,曾柏毅在有道詞典擔任首席工程師,而李光輝則在香港伽馬集團任職中國區總經理。
2011年前后,中國也發生了好多事情。那一年前后,門戶時代即將終結,移動互聯網正蓄勢待發。當時中國互聯網創業的氛圍非常濃厚,王興經歷過校內網和飯否網后開始創立美團,雷軍決定辭去金山董事長的職務創建小米,張小龍正帶領著騰訊廣州研發中心產品團隊打造微信。
此時,在網易內部立項做過網易手機客戶端、網易公開課的張銳,在網易副總編的任上,也想動一動了。在后來的一次演講中,張銳講述了他創立春雨的初心,因為“傳統醫學的基石建筑在一個往往被我們忽略的悲劇背景上——作為人,其實我們并不擁有對自己肉身的知情權和處置權”,他希望藉由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對傳統醫療進行價值鏈延伸、產業鏈延伸”,讓人們對自己的身體有知情權。
分人是因為看見然后相信,而企業家是因為相信,所以看見。考慮到國內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和復雜的醫患關系,張銳深信在當時,移動互聯網醫療領域尚無人觸及。不過也正如馬云所說的那句話,下一個超越我的人將出現在大健康領域。

張銳、曾柏毅和李光輝的創業組合被業內視為“鐵三角”,深受投資人青睞。一位投資人評價道:張銳具有感染力,這是做CEO的必備條件;李光輝商務拓展能力強,曾柏毅則是極客范兒的天才。
產品上線僅僅四個月后,春雨便拿到了A輪300萬美元的融資。次年9月,春雨又拿到了800萬美元的B輪融資;2014年8月,5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到手,創下當年國內移動健康領域最大的單筆融資記錄。
2014年11月,產品上線3年后,春雨的線上用戶數量突破3000萬,并且此后每天用戶以10萬級的數量平穩增長,每日平臺醫患溝通問題近5萬,一度超過中國最大線下醫院的門診量。
當天,公司舉辦慶功會,一向情緒克制的張銳站在桌子上,突然開始落淚。
落淚不是沒有原因,在看似一切順利的背后,張銳實則承擔了巨大壓力:春雨在盈利模式上一直找不到切入口,線上醫療模式曾并不為市場所看好,甚至在最開始,很多人都不知道“M-Health(移動健康)”的概念。
特別是在B輪融資的時候,張銳坦承自己常常失眠,半夜兩三點給人發郵件,探討產品設計或者商業模式。光是投資人,就來來回回見了700多個……
“我確實很焦慮。”他說,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晚上睡前會擔心資金鏈斷了怎么辦,早上又打起精神鼓勵自己說,自己的產品解決了那么多人的痛苦,這么有價值,一定會拿到錢,只是“緣分不到”。

精神上的壓力很快反饋給身體,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他兩邊的鬢角全白了,從醫多年的父親跟他說,這是植物神經紊亂。或許,這也為他在日后的不幸結局而悄然埋下伏筆。

繼任頻更 飄搖不定
實際上,在張銳創業之初,就曾有人質疑缺乏醫療基因的團隊能否做成移動醫療?對此,張銳曾信心滿滿地回應:“我們不懂醫療是福氣,不是弱點。因為我們不懂,所以不知水深水淺,可以無知者無畏地去干事。”
不過,業務上的外行人還是免不了出差錯,有時這種差錯甚至是致命的。
2015年夏天,張銳在北四環的一家大型商務酒店里召開發布會,聲音洪亮地宣布:“到2015年底,春雨將在全國50個大中型城市開設300家診所,并讓1億中國人擁有私人醫生,讓50萬中國醫生成為私人醫生。”
300家診所和50萬的私人醫生,這些數字讓人震驚,更讓人震驚的是這些舉措落地之后的待支付成本。
資金不足、經驗短缺,落地春雨診所成了張銳的滑鐵盧之戰。2016年下半年,春雨開始收縮合作診所業務。甚至有人分析,正是因為“重資產”擴張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導致了張銳的突然離世。
2016年10月6日早間凌晨3點,張銳突發心肌梗塞去世。
好在春雨診所在繼任者張琨的手上被按下了暫停鍵。在張琨之前,曾柏毅和李光輝都曾經短暫代任CEO一職,但始終未能幫助公司重振旗鼓。
2017年4月17日,春雨醫生內部發送的一封郵件中,畢業于北大醫學部臨床醫學以及英國華威大學醫學信息學專業的張琨,正式宣誓出任公司CEO。

(春雨醫生接任者:張琨)
除了醫學世家出身,張琨此前還曾在埃森哲、IBM、華潤醫療集團等公司任職,醫學專業背景加上企業管理經驗,張琨似乎是春雨再合適不過的接任者。
暫停落地春雨診所是張琨的第一項決策,緊隨其后的是剝離非核心業務、調整壓縮內部組織、注重財報、KPI和運營管理結果、梳理春雨業務模式……相比于學傳媒出身的張銳偏感性,學醫的張琨似乎更加理性。
張琨雖然給春雨帶來了不少改變:營收倍增、實現了難得的單月盈虧平衡,但難以改變張琨離開的決心,或許他已經對春雨未來的可能性及自己能做到的邊界有了清晰的預判。
2018年10月,在為春雨拉來了華潤的最后一筆投資后,張琨與李光輝、曾柏毅作別,面對兩人的極力挽留,張琨只留下了一句話:“這條路太長了,我熬不起!
此時,一向低調的張銳遺妻——王羽瀟從幕后走到臺前,表示將出任春雨CEO。

張銳離開后的春雨的確缺錢,但更缺的是精氣神。
正如春雨副總裁對王羽瀟所說的那樣:“你在公司里,說什么不重要。只要你坐在那里,大家看著CEO辦公室里的燈亮著,就很踏實了。”
王羽瀟回歸后,將春雨醫生的使命總結為“深度連接醫患,讓健康觸手可及”。“春雨醫生要做的事情,是用互聯網幫助解決中國醫療的現實問題”,她說,春雨醫生要走的路,在8年前那個鮮花盛開的下午早已確定。

移動醫療 龍盤虎踞
在【2020全球創始人大會·最佳新經濟領袖榜單】上榜人物王羽瀟的帶領下,春雨似乎正在一點點找回初生時的狀態。就在11月,王羽瀟在武漢出席“龍陽湖論健”活動時還表示,春雨醫生計劃在3-4年內上市。
此前兩個月,春雨醫生完成由搜狗科技領投的E輪戰略融資,華新、華錦基金跟投。值得一提的是,搜狗已在今年3月完成對春雨醫生的首輪投資,且搜狗CEO王小川新增為公司董事。據公開資料顯示,北京搜狗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位列春雨醫生的第七大股東,持股比例為6.39%。
數據顯示,搜狗近10%的搜索請求與醫療相關。事實上除春雨外,2018年11月搜狗還投資了AI醫療企業“認識醫生”數千萬元;2019年又相繼投資兩家醫療信息公司。
搜狗之所以如此頻繁地投資醫療行業,與互聯網醫療市場發展狀況密切相關。根據醫藥咨詢機構沙利文發布的《中國醫療健康應用報告》,2019年中國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達到267億元,2026年或將增至1978億元。在疫情的教育下,人們對線上問診的接受度進一步提升。
除了阿里、騰訊、字節、京東等巨頭在互聯網領域頻頻布局之外,作為世界500強的平安集團也早在二十多年前就開始了在醫療健康領域的耕耘。
就在本篇故事的主人公張銳拿到C輪融資之時,2014年8月,平安好醫生上線。依托強大的資本背景,自聘全職醫生團隊作為核心。產品服務覆蓋健康管理、藥品服務等多個環節,意圖打造完整的互聯網健康產業圈。此外,有權威品牌背書的丁香醫生也在行業內有著較高口碑和認可度。

(移動醫療產品對比)
《艾問人物》(iask-media.com)認為,作為互聯網醫療在線問診的先行者,春雨醫生一路摸索、發展至今已實屬不易,也依靠先發優勢積攢了足夠的品牌知名度、搭建了較為完整的生態圈。但“跑得早”卻不一定“跑得遠”,強大的競爭對手、快速變化的行業生態及不斷進化的商業模式,都給未來的春雨以不小的發展壓力。
參考資料:
1.獵云網:“春雨醫生”張銳:創業就像打麻將,很累卻很爽
2.丁香醫生競品分析:如何提升問診體驗、打通醫藥服務閉環?
END
作者:夏天
編輯:楊潔琳
圖編:萬姍紅
原標題:《獲億元E輪融資 春雨醫生去往何路?|艾問人物》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