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成都趙女士,你都確診了,還妄想有隱私?”
原創 戴口罩的 法律先生

文 | 玉林羅美蘭
成都人麻煩了。
兩天之內,郫縣3起本地新增病例,持續向主城區靠攏,讓四面八方的1600萬常住人口心頭一緊。
郫縣,成都西北角上的豆瓣醬之鄉,相當于北京的昌平;上海的楊浦;深圳的龍崗。
消息一出,用來查詢健康碼的天府通應聲崩潰;
知名寫字樓IFS門口擠滿了打不開碼的上班族。

網紅熊貓腳下的辦公樓
情急之下,成千上萬顆緊張的心臟,快速找到了情緒的出口——20歲的年輕姑娘趙女士,官方公告里的1號病例。
12月8號清早,成都官方公布了趙女士的基本信息,以及活動路徑。

根據官方信息制作的行動軌跡
一小時不到,她的身份證信息、詳細地址、個人照片、朋友圈截圖、甚至微信號,開始以超病毒的速度,在各個本地微信群流傳。
這個千禧年出生的年輕人,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被推到1600萬成都人面前,并向全國蔓延。

這些具體到個位數的信息究竟從何而來?
「愛耍」的成都,不再「好耍」了。
一夜之間,趙女士在不同酒吧轉場的行蹤,成為她的「劣跡」證明,網絡道德警察四面出擊。

「社會經歷豐富」的網友點評
曾經高唱「想在成都街頭走一走」的八方來客,忽然成了夜間宵禁的提倡者,要求年輕人按照富士康作息生活。
大量自己家孩子作業都搞不贏的家長,百忙之中劃撥出精力,言之鑿鑿地評價起陌生人的私人行程。

我們還是選怎給嘲諷趙女士的網友打碼
其中更有甚者,還要發揮自己渾濁不堪的想象力,惡意編排趙女士的職業。
充分證明了某包郵區作家百年前的論斷。
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
——魯迅《而已集·小雜感》
居委會真應該在這些人中定向招募志愿者,把放錯位置的垃圾利用起來。

言之鑿鑿的「知情人士」
七嘴八舌的惡評當中,更多成都人開始發聲。
有人在朋友圈追溯自己年輕時的夜生活,聲援網絡暴力中心的患者趙女士;

沒開上帝視角的成都本地作家
有人在微信群中仗義執言,奉勸大家停止傳播趙女士個人信息,以及不要繼續施加網絡暴力。

微信群里的就事論事的網友
這些擲地有聲的發言,展示了成都這座城市包容萬千的底色。
縱然趙女士的生活其實僅在日常范疇,本不需要啟動包容模式。
聲援趙女士的段子
午飯左右時間,影響力微乎其微的《成都日報》官微,發布一條短評,呼吁市民不要苛責確診患者。
今天下午兩點,成都警方做出回應,開始調查趙女士個人信息泄露問題。

個人隱私問題引起廣泛關注
熱火朝天拿趙女士下飯的人群終于開始散去,好像一切都迎來了完美的結局。
可對趙女士本人來說,噩夢已經實實在在發生了;牽連其中的,還有一位根本不在四川的外地網友。
她的照片被人指認為確診患者,四處傳播,熟人都來詢問是否確診,沒完沒了。

莫名其妙「被確診」的女網友
事情正如蘇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隱喻》中所說:
疾病被妖魔化之后,就不可避免地發生轉變,錯誤被歸咎為患者,不管患者本人是否屬于疾病的犧牲品。
更糟糕的是,趙女士這樣的事故,在2020年接連不斷地發生。
被迫與新冠相處了一年之后,我們在很多問題上,并沒有比過去做出多大改善。
個人隱私的保護,仿佛是比新冠疫苗更大的難題;普通人一次又一次的替代病毒,成為斗爭對象。
如果這樣的惡性循環得不到解決,那么病毒將成為大家的雙重噩夢。
人人都要準備成為下一個趙女士。

- End -
原標題:《成都趙女士,你都確診了,還妄想有隱私?》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