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電競上海大師賽兩歲了,這是政府主導打造的城市電競名片
本周,2020電競上海大師賽在上海靜安體育中心舉行,經過為期5天的賽事決出了5個單項的冠軍歸屬。
電競上海大師賽的成功舉辦不僅意味著上海電競繼續完善其布局,對于上海打造全球電競之都和全球著名體育城市的戰略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澎湃新聞記者采訪了賽事承辦方上海電子競技運動協會,來進一步了解這項誕生剛剛兩年的賽事背后承載的意義。

比賽現場
政府主導,多項目、多廠商參與
“電競上海大師賽有別于其他在上海舉行的大型電競賽事,是一項由政府和官方來主導的賽事,政府是賽事IP的所有者,在電競領域,大多數賽事都由廠商主辦,過去很多第三方賽事也是由企業牽頭……”上海電競協會副會長朱沁沁一針見血指出了電競上海大師賽的特殊性。
據其介紹,賽事名稱中冠以“上海”需要由上海市體育局、體育總會授權認可,上海市民耳熟能詳的上海網球大師賽、斯諾克上海大師賽、上海國際馬拉松賽莫不如此,而這些賽事經過多年成長,已經成為上海的名片賽事,從這個角度看,電競上海大師賽盡管年輕,但任重道遠。
朱沁沁表示,上海大師賽成立的初衷就是要完善上海電競的賽事布局,此前在上海舉行的TI9、S10和PEC等電競頭部賽事的IP都隸屬于各個廠商,每年的比賽地都會有相應調整,考慮到上海電競的迅猛發展,尤其是打造全球電競之都的目標,這座城市需要有自己的官方賽事,這將極大填補此前電競賽事版圖中的空白,而一個成熟的電競大師賽同樣也能為上海打造全球著名體育城市添磚加瓦。

今年的賽事納入了移動電競項目。
既然是由政府主導的第三方賽事,上海大師賽秉承著多項目、多廠商參與的原則,旨在為各種受到玩家喜愛并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電競項目做推廣,一改過去電競賽事中各自為戰的狀態。以本次賽事為例,五個項目包括王者榮耀、第五人格、荒野亂斗、守望先鋒和魔獸爭霸3,來自于騰訊、網易等不同的廠商。
那么在項目的選擇上,上海大師賽又有怎樣的入圍標準呢?
朱沁沁為記者做了解讀,“首先這個項目必須擁有良好的用戶基礎,必須深受廣大玩家的喜愛;此外,項目本身需要擁有自有的職業賽事體系,這證明項目適合電競發展的需要;然而我們希望賽事可以是不同類型電競項目一起參與的一個平臺,去年我們都是PC端項目,今年就加入了移動電競,明年我們可能進一步進行拓展,比如加入模擬器,目前久事主辦的F1電競就屬于這個品類。”

現場觀眾
大師賽和傳統職業電競賽事深度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賽事之所以叫作“大師賽”,本身就貼上了職業化的標簽,是這個領域最優秀的戰隊和選手之間的競爭,和電競領域中林林總總的業余賽事也進行了區分。
本屆賽事中,比如荒野亂斗亂斗之星杯和魔獸爭霸3黃金聯賽冬季賽等賽事本身就是項目的傳統賽事,當下通過上海大師賽這個更高的平臺亮相,可謂一舉兩得。
按照朱沁沁的說法,作為一個年輕的賽事,大師賽和一些傳統職業電競賽事正在進行深度融合,在項目匹配的前提下,把一些原有賽事的總決賽納入到大師賽的序列中,這樣雙方可以實現賽事組織、宣發等資源的共享,帶來一個共贏的局面。
事實上,盡管剛剛舉辦兩屆,但電競上海大師賽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今年考慮到疫情影響,沒有安排大規模的線下觀賽,但線上觀眾異常踴躍,包括B站、虎牙、斗魚、快手等平臺都對賽事進行了轉播,總觀賽人次有望在去年5000萬的基礎上繼續攀升。
商業贊助層面,大師賽也在不斷升級,從去年的3家贊助迅速增加到三個級別總共13家贊助商。面對疫情的嚴峻考驗,以《守望先鋒》項目為例,一些海外戰隊無法親臨上海,但賽事方通過派遣技術團隊奔赴韓國,讓韓國俱樂部與國內俱樂部在線上PK成為了現實。

選手在比賽中。
可以說,上海大師賽小荷才露尖尖角,已經受到了行業、受眾和市場的極大關注和認可。當然,電競上海大師賽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在主辦方的設想中,未來的賽事在規模和維度上還將繼續上一個臺階。
一方面,賽事將開辟主賽場和分賽場,賽事有望從目前的舉辦地靜安區延展至上海其他區域,覆蓋整個上海,而不同場館可以舉辦不同的電競項目,為更多項目進入大師賽創造空間和相應的資源。
另一方面,項目類型方面,除了PC端和移動端電競之外,未來模擬器和VR技術都將受到關注,甚至機器人格斗這樣的科技體育類項目也有望進入電競上海大師賽。
“大師賽頭兩年得到了靜安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上海電競的發展中,靜安區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里有國內最大的賽事執行公司,比如VSPN,有全球各大電競游戲公司的落地,比如拳頭、EA,而隨著上海大師賽不斷做大做強,更多的區域和資源可以加入進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希望更多的上海本地企業能夠在大師賽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上海大師賽不僅僅要成為一個城市名片賽事,更要成為本地內容研發的一個展示窗口,要體現上海科技的實力和發展。”朱沁沁憧憬無限。
正值中國電競大發展的黃金期,依托上海的資源和平臺效應,電競上海大師賽無疑有著更光明的未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