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體冷凍靠不靠譜?待我3020年醒來就告訴你
原創 水母 時光派 收錄于話題#續命黑科技24個
@水母
營養學助力抗衰老
吃得好一點,老得慢一點
“今日一別,恐再無相見那天,我將獨自踏入寒冷的黑暗,忘記呼吸,停止心跳。再見了朋友,不必悲傷,因為我會在五百年后醒來,享受共產主義勝利的果實。如果還有什么話要說,那就讓你的曾曾曾曾曾孫來向我問候吧……”
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抗衰再好,也不能保你長生不老;延壽再久,也不能撐到千百年后。
兄弟姐妹們,實在是拿你們當親人才會說這些:你吃再多NMN也看不到3020年的太陽不是嗎?倒不如試試這人體冷凍的黑科技,筆者親測(可能/也許/大概)好用!等你從冷凍室里走出來的那一刻,千百歲的你還是一副年輕貌美之態,豈不美哉!

01
生命真的可以暫停再開始?究竟是科幻還是科學?
1
液氮活魚/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暴露年齡系列),各位的初中化學老師在課堂上給你展示過這樣一段表演:將一條弱小可憐無助的金魚放進極低溫的液氮(大概零下196度)中,魚兒瞬間冰封,然而將其拿出來再放入溫水中,又能神奇的“活過來”自由游動。
魚,似乎還是那條魚...
可是復蘇后一般也只能存活一周左右。
因為低溫會使細胞中的水形成冰晶,體積會增大對細胞結構和機體組織結構造成損傷(而且極有可能是不可逆性的損傷)。“液氮魚”之所以還能“復活”是因為放入液氮后,溫度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降至冰點以下,形成的冰晶體積非常小,但這個過程仍然會對魚的體內組織造成損傷。

冷凍胚胎/
冷凍胚胎技術成功的跨越了科學與科幻這道鴻溝,從1972年首例哺乳動物凍融胚胎成功妊娠至今,這40余年來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將試管培育技術得到的胚胎進行冷凍保存,在你準備好迎接新生的時候,寶寶就順利的到來咯。
除此之外,像冷凍精子、冷凍卵子這些輔助生殖技術也在蓬勃發展,甚至還有冷凍器官的保存,或許這些騷操作真能幫我們和很多疾病說拜拜呢!

人體冷凍
哦!這里并沒有你想要看到的研究證據!不過還是可以列舉一二正在進行時的例子 [1]:
1
●
美國心理學家James Bedford
美國心理學家James Bedford是世界上第一個接受人體冷凍技術者,他生前得了腎癌,隨后全身擴散,即使放在現在也無法治愈。1967年James Bedford去世,家人遵從其遺囑,選擇冰凍其遺體。然而原本計劃2017年將其復活,卻沒能如愿以償,如今依舊躺在液氮之中。

●
美國棒球運動員
Theodore Samuel Williams
美國著名的棒球運動員剛剛去世沒幾天,他的家人就為如何處理他的遺體爭論不休。他的兒子建議,把他的遺體用冷凍術給凍起來,以便將來復活或者利用克隆技術讓他再生!

●
中國作家杜虹
杜虹是著名科幻小說《三體》的編審之一,也是一名兒童文學作家,在確診胰腺癌后,杜虹及其家人聯系了Alcor公司,選擇將其大腦進行冷凍保存。2015年,兩名來自美國的外科醫生將61歲的杜虹進行了灌輸保護處理,隨后將其大腦運送到了Alcor公司,儲存在液氮中。
就國內本土冷凍技術來說,首例由國內機構實施的人體冷凍是在2017年,病人名叫展文蓮,死于肺癌,為她進行冷凍保存的是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是國內第一家可以獨立完成人體低溫保存的科研機構。

人體冷凍分幾步?和把大象關冰箱也差不多嘛!

那么再來看看人體冷凍如何操作?
1. 簽約付錢;2. 靜候閻王;3. 打開液氮罐;4. 把人放進液氮罐;5. 關上液氮罐;然后等待時機成熟,你就可以如睡美人般醒來,重獲新生
是不是就比大象關冰箱多了兩步:交錢和等死。
▼
言歸正傳,要想實施人體冷凍,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選擇一家靠譜的冷凍公司,簽約,付錢,然后正常生活,靜待死亡的到來。隨后,這家公司將會派出一支專業團隊,時刻伴你左右,保持亦近亦遠的舒適距離,監測你的生命體征,一旦死神降臨,立即采取行動:
通過降溫、血液替換和體外心肺支持等措施保證人體(尤其是大腦)的良好狀態,運送至公司后迅速向體內輸注冷凍保護劑,然后就是低溫冷卻以及后續的長期儲存。工作人員會在大腦表面放置一個稱為crackphone的裝置,通過聲音來監測后續儲存過程中病人的身體是否發生破裂。在這個過程中,相應的工作人員會定期進行儀器檢查,以保證病人的妥善保存 [2]。

掌握核心冷凍科技,損傷還能更少一些!
就像是液氮活魚的例子中,冷凍似乎不可避免得對細胞和組織造成了或多或少的損傷,如果冷凍之后卻要拖著殘破之軀醒來,消費者肯定不會買賬!因此核心科技必不可少。
冷凍保護劑——玻璃化冷凍
考慮到直接冷凍對組織細胞所造成的不可逆損傷,人體冷凍技術采用的其實是玻璃化,也就是將一種物質轉化為非晶態無定形的固體形態。
冷凍保護劑是一種很容易滲透到細胞內部并降低水的冰點的小分子,如甘油、乙烯-甘油和二甲基亞砜(DMSO,能夠滲入細胞內發生水合作用,使溶液的粘性增加,從而減少冰晶的形成。
高濃度的冷凍劑在超低溫環境下凝固,形成不規則的玻璃化樣固體,保存了液態時正常分子和離子分布,因而在細胞內發生玻璃化時能起到保護作用 [3,4]。簡而言之,冷凍保護劑就是為了防止細胞在降溫過程中形成冰晶,從而減少降溫過程對細胞和組織的損害。

人們相信,大腦是一個人的核心所在,一個人的思想、性格、記憶全部儲存在大腦中,并且由大腦所決定。大腦完美保存,醒來后我仍然是我。
在國際生物醫學老年學協會第十屆大會上,Alcor的醫學顧問Dr. Jerry Lemler展示了大腦玻璃化冷凍研究所取得的進展,認為玻璃化冷凍技術可以完好地保存大腦結構 [4]。
但是真的做到了嗎?阿根廷一位78歲女性的大腦是世界上首例大腦冷凍保存的案例,她所用到的冷凍劑中包含13%的二甲亞砜和13%的甘油。為了驗證這項冷凍技術對大腦神經的作用,Martina等人開展了動物實驗,發現這種冷凍劑能較好的保存大腦皮層中的神經元,而對于下丘腦多巴胺能神經元,其結果卻是高度可變的 [5]。So,脆弱卻重要的大腦能否保存完好?That is a question!


04
冷凍不是你想凍,想凍就能凍
先“走”一步,再談冷凍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倫理問題一直都是人體冷凍技術難以跨越的坎兒。也就是說,絕非你突發奇想或是有錢任性就可以隨隨便便的靠人體冷凍技術“穿越時空”。從上面的步驟介紹中可以看出,人體冷凍實施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冷凍的客戶在當前醫學認知中已經被宣布臨床死亡,或合法死亡。
按規定“走”,做好計劃
因此,人體冷凍的服務對象實質上是有明確需求的:
比如已經確診為惡性腫瘤或其他不治之癥,造成生活質量急劇下降且所剩時日不多的患者。但人體冷凍對于死亡也并非照單全收,如果已垂垂老矣,或是壽終正寢的老人,恐怕人體冷凍技術也愛莫能助,畢竟這只是一項生命暫停與重啟的黑科技,它能在你生命過程中添加一段或長或短的空白期,而非延長壽命或追求永生的手段。
“走”得突然,自求多福
另外,如果因車禍等突發意外導致的死亡,其身體結構和組織受到較大創傷,此時人體冷凍的技術人員,在現有水平上也只得告知一句:
盡力而為。
05
人體冷凍技術哪家強?
如果已經做好了萬全準備,冷凍公司當然要慎重選擇,生死之事,可不是拼夕夕就能解決的。目前來說,最主流的兩家人體冷凍技術公司是Alcor和CI:
▼

▼

寫在最后:復活≠永生
人體冷凍祝你實現穿越時空的美夢,但左右不了壽命的長短,復活并不等于永生,更何況現在復活也尚未實現,如果實在執著于一直活下去,倒可以試試夜間出行,看看能不能結交一位吸血鬼友人。
當我們以樂觀的心態去看待人體冷凍技術,仍舊會有幾個問題縈繞心頭:
誰來決定“我”的復活時間?本人清醒時簽署的復活協約?還是子子孫孫互不相識的后代?還是非親非故兢兢業業的工作人員?
萬一“我”復活后對此時的環境并不滿意,還能有第二次選擇的機會嗎?
醒來后,誰還會認得一個普普通通的“我”?
所以吧,如果沒什么特殊需求,還是先老老實實抗衰老吧!

參考文獻(滑動查看)
[1] 袁海. 冷凍術:可以復活生命嗎?[J]. 黃金時代, 2002.
[2] de Grey ADNJ. Cryonics Takes Another Big Step Toward the Mainstream. Rejuvenation Res. 2020 Jun;23(3):191-192.
[3] 胡軍祥, 趙玉勤, 姜玉新,等. 動物胚胎的玻璃化凍存[J]. 科技通報, 2005, 21(006):679-682.
[4] Best BP. Vascular and neuronal ischemic damage in cryonics patients. Rejuvenation Res. 2012 Apr;15(2):165-9.
[5] Lemler J, Harris SB, Platt C, Huffman TM. The arrest of biological time as a bridge to engineered negligible senescence. Ann N Y Acad Sci. 2004;1019:559-563.
[6] Canatelli-Mallat M, Lascaray F, Entraigues-Abramson M, Portiansky EL, Blamaceda N, Morel GR, Goya RG. Cryopreservation of a Human Brain and Its Experimental Correlate in Rats. Rejuvenation Res. 2020 Jun 8.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