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曾經行業第一,蝦米音樂終究沒能成為“大龍蝦”
每一個行業,在其興起之處的領風氣之先者,未必能笑到最后。
視頻播放器領域,暴風的消散讓人唏噓,可誰還記得被它打翻在地的超級解霸否。
電商領域,拍拍成了往事,當當也在下追,其實哪怕是易趣,也不過是昔日8848這個先驅的后來者。
類似這樣的先驅或霸主,成為歷史中不容易被記憶起來的角色,在快速迭代的互聯網行業里,數不勝數。
而在這個江湖里,最近又有一個昔日曾經的行業第一,被傳將要落幕。

11月29日,某微博認證為“NOVA娛樂主理人,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的網友發文稱:江湖傳聞,蝦米音樂明年1月份關閉。
對此,蝦米音樂給出的答案是不予置評。
但此時的蝦米音樂,生存還是毀滅,其實已經不是一個有關在線音樂市場走向的問題了。
蝦米音樂官網顯示,蝦米音樂成立于2006年,彼時名叫EMUMO,取的是EARN MUSIC&MONEY的意思,后更名為蝦米音樂。2013年,蝦米音樂被阿里巴巴集團收購。
不得不說,曾經的蝦米音樂,風頭很強勁。

甚至這個曾經,并不久遠。
2018年12月,也就是2年前的此刻。據國內知名移動大數據服務商Quest Mobile 發布報告指出,當年10月,蝦米音樂的月人均使用時長達300分鐘以上,位居行業第一。

然而,到了第二年,數據就完全不同了。
據極光大數據發布的《2019年國內在線音樂社區研究報告》顯示,以QQ、酷狗、酷我、網易云音樂為代表的第一陣營,滲透率達到8%,MAU(月活躍用戶人數)達8000萬;蝦米音樂則掉落至第二陣營,和咪咕音樂分得1%的滲透率。
蝦米怎么呢?答案或許可以簡單地看作是版權大戰之中,被擠出了隊列。
但事實或許并不這么簡單。

表面上,阿里收購之后對于蝦米的扶持,力度一度大到驚人,也由此有了2018年的極好數據。
而版權之戰,在當年度已經爆發,并呈現出騰訊音樂和網易云音樂之間的版權拉鋸戰,并最終以網易云音樂大量歌單變灰而落幕。
換句話說,蝦米其實置身事外。當然,并沒有獨善其身。
2018年以前,在線音樂其實是播放器大戰,即平臺就是個播放器,主要靠歌曲的數量、廣度、深度而吸引用戶。
但版權大戰一起,過去直接把歌曲加入后臺的模式不再可行,播放器無音樂可播也就決定了其哪怕行業第一,也會立刻跳水成為昨日黃花。
大量的在線音樂平臺從此離開歷史舞臺,而依托阿里大文娛而有一些版權的蝦米音樂則留下了,卻沒有更多的作為。
例如,有了阿里資本的加持,2014 年,蝦米音樂斥資 3000 萬元買下了《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的音樂版權。
原因很簡單,蝦米音樂還是停留在內容搬運工階段,過去單靠播放器和海量歌曲就活的很滋潤的舒適區,蝦米沒有離開。就如暴風影音在沒有了足夠的在線視頻后,僅僅靠一個播放器的解碼技術和所謂左右眼概念,已經無法真正讓用戶留下一般。

反之,網易云音樂也有一些版權,但在播放器大戰(比拼所謂聽覺質量)之時,卻另辟蹊徑,從個性歌單開啟了社區化之路。
盡管在版權戰中,依然不可避免的大量歌單變灰,但用戶的粘性(源于原創內容而非搬來的版權內容),得到保持,從而站到了第二的位置。
最終,網易云音樂獲阿里巴巴領投7億美元B2輪融資,隨后,網易云音樂相繼與優酷會員、支付寶、阿里影業旗下數據平臺燈塔專業版等阿里體系業務合作。反而,阿里旗下的蝦米,卻沒有獲得更多的投入。
蝦米就算還能存在,也不過如此了。

停留在舒適區,沒有創新,只想做“大自然的搬運工”,而不思進取,停留在過去成績單上的落寞的前巨頭們,名單上也多了一個沒有成為大龍蝦的小蝦米。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