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于謙“人設”終于翻車了:中年人的婚姻,為什么這么難?
原創 樓 小樓聊心理

沒想到,口碑向來很好的于謙于大爺,最近竟然“翻車”了。
起因是于謙和妻子白慧明一起參與錄制的真人秀節目《幸福三重奏》。

我自己也非常喜歡看于老師的節目,尤其是他和他妻子的故事,不管是出現在媒體報道中還是郭德綱的相聲里,都充滿了趣味和溫馨,令人很是羨慕。
記得去年,于謙還曾因為在微博上圍觀分享了幾條不雅內容,引發熱議。本來這事擱明星身上,一定是要挨網友罵的,但對于謙,大家都很寬容,調侃他“手滑”,可想而知觀眾對于謙是有多喜愛。
不過,對于這次帶著妻子上綜藝的于謙,大家似乎就沒那么寬容了,紛紛在網上吐槽,甚至還因此上了熱搜。


和節目里另外兩對年輕小夫妻——吳京謝楠,奚夢瑤何猷君不同,于謙和白慧明結婚已經20年,算得上是老夫老妻了。
不過他們的相處模式并沒有人們想象中那么美好,有時反而看起來很揪心......
兩個人平時待在家,基本上是各做各的事,說不上幾句話。

看起來格外冷清。

于謙發揮他相聲演員的特長,把氣氛搞得開心熱鬧。


都結婚二十多年了,哪來那么多話?

兩人出去買東西,于謙自顧自和店主聊得起勁,卻把白慧明晾在一邊無聊地等。

白慧明跟于謙說:“任務還是很重的。”
意思很明顯,想讓他跟自己一塊收拾行李。
結果于謙直接坐下來換鞋了,完全沒有接收到妻子的意思。










郭德綱曾評價白慧明是一個忍耐的表演藝術家。

那時,于謙正處于事業的低谷期,最困難的時候,一個月一分錢的收入都沒有,兩人的生活花銷都靠著白慧明的工資過生活。

甚至白慧明生孩子進手術室那天,于謙沒及時趕到,兒子長到半歲,他在家的時間加起來還不到一個月。
家里所有瑣碎的、煩心的家務事,全都得白慧明自己處理。

二十年里,她犧牲自己的生活,把全部的時間幾乎都奉獻給了家庭和兩個孩子。
或許正是這樣20年的付出,讓于謙早已習慣妻子的默默奉獻,漸漸忽略了她的情緒和需求。
白慧明雖然內心有很多不滿,也渴望于謙能帶著自己一起玩,但她從不會主動表達,還安慰自己這就是老夫老妻之間的生活模式,只是偶爾流露出的傷心和委屈出賣了她。

沒有互動,就意味著沒有情感流動,而沒有情感流動的婚姻,就像在兩人之間豎起一面高墻,除了誤會會越來越多,更可怕的是會讓人感到隔閡和窒息。

幸好,因為上節目,在看到了其他夫妻的相互模式之后,白慧明開始有了觸動。
妻子們也給白慧明分享自己的婚姻心得,奚夢瑤鼓勵她勇敢表達內心想法和不滿,在溝通中尋找解決辦法,謝楠則告訴她要學會將事情進行“排班”。

比如要外出取調料,白慧明擔心迷路,直接跟于謙說,你去吧。
于謙很爽快地應了聲:行,我去。




恰逢于謙生日,白慧明親自給于謙做飯。
要知道,以前在家都是于謙給妻子做飯,這是她結婚 20 年來第一次下廚。


信中她回憶起過往甜蜜的點點滴滴,寫道:
想起那年你說嫁給我吧,我說可我什么都不會啊,你說我會。


這塊(蛋糕)給你,我的嘴,代表我吻你。

可是當一方能主動向前一步敞開心扉,另一方愿意接收對方的溝通,被隔閡的情感很快就能流動起來,使婚姻在這種情感流動中變得溫暖起來。

可恰恰是這種細水長流的相處方式,才更應該引起警惕——我們很容易就在柴米油鹽間忘了一個真理:美好的婚姻需要經營。
時間和忙碌不會把愛沖淡,卻會讓人變懶,懶得去關心伴侶的內心,也懶得去營造浪漫的儀式感。
如果兩個人彼此心意相通,各得其所,這樣的相處模式自然是歲月靜好。
但如果你需要伴侶給予你更多愛的回應,也不需要壓抑自己的內心需求,感到羞于開口。
只有主動溝通,才能打破情感隔閡,讓愛流動起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