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遲到的中年“叛逆”,可以來得更猛烈一點
最近看到一個新聞,56歲女子蓄謀一年“逃離”家庭。
她原本的一生,跟我們見過父母輩很相似,年輕時照顧家庭和孩子,孩子長大后繼續替孩子照顧孩子,忙忙碌碌,且不知忙些什么。

原來生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一地雞毛,是可以隨心所欲地詩與遠方。

開著POLO,從鄭州到小浪底,到三門峽,又跑到西安,再去成都……
這一路對于56歲的女性而言肯定辛苦,可是自由和美景治愈著所有,那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快樂。

這種狀態在中國家庭司空見慣,母親永遠在“給大家干活”,所有人都被她照顧很舒服,唯一她自己被忽略了。

青春期叛逆可能是因為我們自以為是了解這個世界,所以要抗爭要逃離;而中年叛逆更多的經歷之后發現這個世界的精彩,所以選擇放手一搏。
遲到的中年“叛逆”,才是真正炫酷的人生。

我想到了劉敏濤,一個正在享受叛逆的中年女人。

恍惚之間,觀眾沒有經歷過劉敏濤的青春時代,只覺得見到她已經是熟女的模樣。

考上電影學院,在事業上升期選擇結婚,然后回歸家庭相夫教子,她的天地一下子變得極為狹窄,連吃一個抹茶冰淇淋的自由都沒有。

所以她果斷選擇了離婚,跳出了那段溫水煮青蛙式的婚姻生活里。
一個女人帶著孩子或許辛苦,但是她靠自己吃上了抹茶味的冰淇淋,而且也有足夠的能力去給孩子更好的生活。


你成為自己生活的中心,你不斷地打破桎梏,去發掘生活中不一樣的側面,豐富而有趣。
一旦嘗試到了“叛逆”的甜頭,心境就會愈發開闊和自由。

豆瓣評分8.8,是一部很典型的家庭劇,其實整體上有點壓抑,但情感很細膩,很容易戳中你。

我決定跟你們的爸爸分開,不是離婚,用最近的話來說就是卒婚。

起源于日本,越來越多的夫婦在孩子長大成人之后,不離婚,但分開居住,各自實現夢想。
反正,就是終結婚姻形式另一種方式。


可是孩子們不同意,因為他們覺得媽媽太小題大做了,所有家庭都是一樣的吵鬧,然后在沒有浪漫和激情的日常中地過一生。
忍忍,就習慣了。

她想要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遠離這些討厭的元素。
她想找到自由和自我,不愿意把疲憊和麻木活成自己的底色。

這是相對戲劇化的處理方式。
現實生活中老來失憶,只會狼狽,哪有浪漫。

或許是心甘情愿的,但也是悲哀的。

多關注自己,多跟內心對話,你心里的柔軟就永遠不會枯竭,那是一種神奇的“單身力”。
希望我自己無論何時,都有“叛逆”的力量。
END
版權說明:本文原創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轉載請聯系。
原標題:《遲到的中年“叛逆”,可以來得更猛烈一點!》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