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能容忍孩子不優秀是個什么心態?
原創 格十三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有一個問題:“不能容忍孩子不優秀是個什么心態?”
這位題主是個8歲女孩的媽媽,她說自己從小被父親嚴格要求著長大,雖然一路品學兼優但父親很少表揚她,總是挑她的不足,導致她至今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現在她有了孩子,她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成為一個“雖然優秀但不快樂”的人。
看到這兒還覺得挺感人的,但這個時候轉折出現了,她說發現孩子沒有按她的要求做時,她坐立不安,害怕沒有管束好孩子,她將來無法面對人生......


另外這話還有bug,不容忍能怎么著?孩子可以退貨嗎,能換一個嗎。一個班里總有優秀,有良好,有合格,還有不合格,這才和諧,如果大家全部都是優秀,你的焦慮會更大啊,你品!
其實很多家長有著同樣的困惑,他們也許平時不好意思承認“我要把孩子培養成精英”,因為怕“萬一失敗”,大話說出去了不好收場,于是我見過不少人說:“我要求不高,也不要孩子成什么人類精英,能進985就很滿足了。”
這個“自謙式凡爾賽”真的挺不好笑的。就說2019年吧,全國有超過50%的高考生是上不了本科的,有21%的考生是上不了大學的,全國有800多萬考生根本上不了一本,每年能考取985的人數占總考生人數的2%,就算是211也只占5%......所以,很多人口中跟玩兒一樣說得很溜的“要求不高,上個985就行”難道是把自己擺在上帝的視角來俯瞰中國高考的嗎。

正好,我前兩天和一個朋友也在聊這事兒。作為一個藝術領域的大V,這位朋友對自己兩個娃學畫畫這件事感到異常受刺激。



我說:你終于體會到了,沒錯,現在很多“教育”確實就是為了取悅家長。
比如畫畫,老師會用套路帶孩子完成一幅畫,家長一看,oh my god,我孩子的繪畫天賦與生俱來,將來會成為千年一遇的大藝術家!
也包括那些所謂的奧數班啊,英語早教班啊什么的,每一個都以各種形式給了家長無限興奮的理由,讓他們從中看到孩子的閃光點,以為自己生了一個天才。
但很快,放眼望去,大家發現馬路上好多天才啊!這時候家長就開始焦慮了。作為天才的父母,怎么可以讓我家千年一遇的天才輸給其他平庸的孩子?于是這些父母就開始追求更卓越,更優秀,不斷加碼加壓。
被“取悅”過的家長,萌生出很多不切實際的想法,覺得自己的孩子必然是某個領域的精英,但又吃不準到底是哪個領域,于是讓孩子不斷去試錯,試錯過程中又接受不了孩子“不是這塊料”的事實,一旦發現這個“神童”的殘缺,就感覺是對爹媽基因的侮辱啊......

但實際上她的孩子真的不優秀嗎?也許只是不完美,不面面俱到而已,但在某些家長眼里,那不可接受,因為他們看到了很多優秀的孩子。尤其是當年不如自己的張三李四,如今的子女都比自己娃優秀,他們就更不服氣了。
其實這個問題也是又一次印證了:最上面的不焦慮,最下面的也不焦慮,最焦慮的就是中間那一撮家長。
不上不下的中間層,一面努力想要向上進階,一面又要努力防止掉到下面。
就像題主這位媽媽,親身經歷體會過通過強壓和嚴厲管教而帶來的“相對成功”,就像一個只學過做川菜的人,你讓他向外國人展示中華美食,他就只能做川菜。所以,這位從小不被父母接受暇疵而長大的人,最終對自己的孩子也是不能接受瑕疵的。
其實他們不是怕孩子不優秀,他們只是怕孩子回歸平均值,或者回歸到自己拼搏之前所處的那個層次,那不就等于白費了他們這半生的努力嘛。

這社會風氣就很好笑,小區里有孩子考上清北,連居委會都要敲鑼打鼓組織育兒分享會,慶祝這家培養出了優秀的人。是不是沒考上清北的孩子都不是優秀的人了,那么全中國人總共沒幾個優秀的了。
人生就算只活到80歲,考上大學只用了不到四分之一時間,接下來漫長的人生,優秀不優秀還要走著瞧呢,是不是精英還要靠時間的打磨呢,怎么就那么早定性了?
有些家庭對優秀的定義特別特別簡單:“孩子什么都是第一,至少是前茅,就叫優秀”。在學校考試成績第一,課外班成績第一,各種競賽第一,只要是能排名次的東西,孩子都拿第一,俗稱“全能學霸”。
訓自己家孩子的時候也不知道怎么訓,就只會說:“人家誰誰誰多優秀,每次都考第一......”
成績漂亮確實代表這個孩子學習能力不錯,確實讓很多人都羨慕,但這就叫優秀了嗎?我小時候的那些班里備受老師捧著的那些第一名啊班長啊團支書啊課代表啊什么的,現在看看也沒什么優秀的,還不是每天在跟后浪PK的996之后吃著降壓藥為孩子考砸的分數而跺腳嗎。
就說這位題主,讀了那么多書品學兼優,從小城鎮拼到了大城市,她依然生活得迷茫焦慮。這正好說明人的幸福感滿足感真的和你讀過多少書沒有直接關系,讀書只能拓展你獲得幸福感的渠道,但就算路擺在眼前了,有的人也不會走,還在找所謂更優秀的路。

作為宇宙中的一粒粉塵,我們每個人在世上走一遭是為了活出自己的價值,不是為了實現別人給我們預設的價值。你可以教育孩子追求卓越,但你對他的容錯率也要提高。
一個蘿卜一個坑,每一個坑都需要一個蘿卜,你不能因為看上了某個坑,自己沒填上就一定要求下一代去填,因為也許尺寸不合適,可能塞不下,也可能空落落。只有找對適合你的那個坑,你才是一個能茁壯成長的蘿卜。然而,不管你是否茁壯,你也始終就是宇宙中的一粒粉塵,要做一個對自己認可、對下一代也敢于認可的粉塵,這本身就已經很優秀了。
十三姐
魔都高影響力KOL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