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涵股價一年半跌去77%,業績下滑張大奕“背鍋”
原創 貓妹小姐姐 貓財經
11月25日晚,如涵(RUHN.US)發布公告表示,公司董事會已于當日收到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和沈超發出的無約束力的“私有化”初步提案,將收購所有流通的A類普通股,包括以美國存托股票代表的A類普通股,以及B類普通股。
針對A類普通股,提案中表示將以每股0.68美元(或每股美國存托股票3.4美元)的價格進行收購。受此消息影響,11月26日美股開盤后如涵股價一度下跌9.74%,最終收盤時公司股價為2.89美元,跌幅為6.27%。

增速下滑、現金流轉負,
如涵不否認“回A”
某種程度上來說,2020年可以稱為“直播帶貨元年”,受疫情影響,“宅經濟”迅速爆發,大多數商家迅速從疫情中恢復的辦法都是引入線上直播帶貨,而到雙十一第一波預售時,僅李佳琦和薇婭兩位頭部主播GMV就達到近80億。
相比于2016年前后出現的普遍性網紅經濟熱潮,2019年前后的直播市場更向頭部集中,中腰部主播能得到的流量以及其帶貨能力可能并不如預期的強,而這在如涵的財報里也能很好的體現。
當“網紅經濟”、“直播帶貨”頻繁推動國內證券市場出現“妖股”時,正經的MCN機構如涵的營收增速卻開始放緩,事實上,由于對頭部KOL的依賴,如涵的增長一直都很缺乏動力,而想要成功復制一個頭部KOL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11月23日,如涵最新公布了2021財年第二季度(即2020年7月1日至9月30日)報告,公告顯示截至9月30日時如涵旗下簽約KOL數量已經達到180人,同比增長約23%,并且早已有前期單一的淘寶直播平臺向小紅書、快手、抖音等全社交媒體平臺發展,但同時凈收入總額卻同比下降9%,只有2.49億。

而一年半后,如涵股價跌去76.88%,三位創始人卻要以3.4美元的價格將公司“私有化”退市,不知當初以12.5美元買入的股東們作何感想。
那么如涵私有化之后要做什么呢?歷史上也有多家中概股私有化之后在A股重新上市,比如三六零、分眾傳媒等,這些公司“回A”后往往都有不錯的估值,二次上市后股價也都不同程度的上揚,而如涵相關負責人也向中國證券報表示,順利的話,公司將用8個月的時間完成私有化,未來不排除A股上市的可能性。
另外,年內也有聚美優品完成私有化,在主業美妝電商之外,業務重心開始偏向共享充電寶“街電”,那么對于如涵來說,未來更可能成為KOL“中介”。
“去張大奕化”難見成效,
負面輿論影響公司營收
A股的上市審查非常嚴格,對于營收、凈利以及業務模式等都有要求,因此去年納斯達克上市也是如涵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而當時,除了凈利潤水平不符合標準,如涵另一個常被人詬病的問題就是“過度依賴張大奕”。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在一文中,貓妹就提過,遞交招股書時,如涵旗下簽約了113名KOL,其中僅三大頭部KOL張大奕、大金和莉貝琳就貢獻了12.2億GMV,占總GMV的55.2%。

今年確實也驗證了這種風險的存在,4月時張大奕曾一度陷入“小三風波”,輿論也真實的反映在張大奕網店的銷量上,如涵在2021財年第二季度報告中提到,產品銷售收入的下降部分歸因于某位頭部KOL在4月時遭遇的負面宣傳,從而導致以其姓名命名的網店銷量大幅下滑。雖然如涵沒有明確提及,但就時間來看,指的就是張大奕。
去年招股書中,如涵就將自身業務分為紅人經濟、營銷推廣和電商業務三部分,彼時由旗下KOL通過自有店鋪銷售產品是如涵主要收入來源,2018財年及以前這種模式下的收入占比超過96%,但存在的問題是這需要背后MCN公司負責從設計、制造、物流、倉儲以及銷售等全產業鏈的工作,因此往往毛利率更低,重資產模式也導致資金使用效率低下。
2018年之后,如涵明顯開始偏向平臺類業務,即通過批量簽約KOL,經過統一培訓后為第三方品牌店鋪提供廣告或直播帶貨服務。這種輕資產模式也讓公司的凈利潤有轉正的跡象。
網紅電商到KOL“中介”,
自營電商嚴重“拖后腿”
其實,在上市以前如涵就有服務型業務,只是當時占比較低,主要收入來源還是以張大奕為代表的KOL通過微博等渠道吸粉,最后通過其淘寶店鋪進行變現,2017財年,如涵產品銷售和服務業務營收分別為5.72億和545萬,公司運營的核心模式顯而易見。
但正如前面提到的,這種電商網紅的模式下,如涵一方面只能以較低的毛利率水平運營,同時該項業務毛利率還在不斷下降,另一方面,2017財年、2018財年末時如涵存貨分別達到2.35億、3.2億,處于高位并不斷提升。

這種情況下,如涵開始不斷強化自身的平臺屬性,直到2020財年,公司產品銷售收入9.93億,同比增長5.28%,而服務業務營收達到3.03億,同比增長101.28%。

當然,直到最新的2021財年第二季度報告時,商品銷售收入依然是如涵的主要收入來源,不過此時服務業務與其規模上的差異已經不明顯了,甚至報告期平臺模式下實現了1200萬盈利,而商品銷售依然虧損。
原標題:《直播帶貨如火如荼,MCN卻逆勢私有化,如涵股價一年半跌去77%,業績下滑張大奕“背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