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雙腿突然動不了?小心“低鉀”

眾所周知
鉀是人體含量最豐富的化學元素之一
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其中最重要的作用
是維持神經肌肉的興奮性
和心肌細胞的正常功能

低鉀血癥的原因
低鉀血癥的原因大體上見于以下三種情況,即攝入不足、排出過多和分布異常,下面我們分別來詳細了解一下。
1
攝入不足引起低血鉀
食物中含有豐富的鉀,單純由于鉀的攝入不足而導致低血鉀者在臨床少見,除非由于昏迷、消化道疾病,或胃腸大手術后不能進食,在靜脈高營養的同時沒有及時補鉀,或補鉀量不足,時間長了會引起低血鉀。
2
排出過多導致低血鉀
這主要包括胃腸失鉀和腎性失鉀。
胃腸失鉀是比較常見的原因。消化液(如唾液、胃液、腸液、胰液等)當中含有豐富的鉀,如果反復嘔吐、腹瀉,鉀隨胃腸液丟失過多,也會引起低血鉀。有這些病史的患者,應常規化驗一下電解質(包括血鉀、鈉、氯),就能及時發現低血鉀,從而避免嚴重后果。出汗一般不會引起低血鉀,但是在劇烈運動、高溫下作業等大量出汗的情況下,如果只補充水分而沒有補充電解質,也有可能引起低血鉀。
腎性失鉀是引起低血鉀的最常見原因。腎臟排鉀的特點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當從食物中攝入的鉀超過人體需要時,尿鉀排泄就會增加 ;當進食鉀離子不足時,尿鉀排泄就會自動減少 ;但即使不吃不喝,尿鉀也會有一定量的排泄,所以禁食 2 周以上會引起低血鉀。
臨床出現腎性失鉀的病因有以下幾種。
PART-1
臨床上導致腎性失鉀最常見的病因是利尿劑,如呋塞米、托拉塞米、氫氯噻嗪、吲達帕胺等,這些藥物常用于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腎病綜合征等疾病的消腫治療,利尿劑也是常用的高血壓用藥,很多復方降壓藥物(如培哚普利吲達帕胺、氯沙坦/纈沙坦 /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開富特、復方降壓片、珍菊降壓片、北京降壓0號等)里含有小劑量氫氯噻嗪或吲達帕胺等利尿劑,如使用不當或患者過于敏感,有可能引起低血鉀。
由此可見,非專業的病友不可擅自用藥,藥物調整還是應該咨詢專業的醫生。
PART-2
高血壓伴低血鉀除需考慮是藥物引起的以外,還需仔細檢查有無內分泌性高血壓的可能。腎上腺能產生一種名為“醛固酮”的激素,在遠端腎小管上發揮“保鈉排鉀”的作用,從而調節血壓和水鈉平衡。如果腎上腺增生或腺瘤自主分泌醛固酮過多,鈉在體內堆積過多導致高血壓,同時鉀經過腎臟丟失過多引起低血鉀,這個病就是所謂的“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如果查出來是這個病,通過切除病變的腎上腺或加用針對性的藥物,高血壓可以得到根治或顯著緩解。
PART-3
除了前面講的利尿劑外,還有很多藥物可引起低血鉀。
3
異常分布引起低血鉀
人體內98%的鉀離子存在于細胞內,細胞外的鉀只占2%,血鉀只占總鉀量的0.3%,細胞內鉀離子濃度(約140毫摩/升)是細胞外鉀離子濃度(約4.0毫摩/升)的35倍。這個濃度差是靠細胞膜上的“鈉 - 鉀泵”不停工作來維持的,這個泵負責把細胞內的鈉轉運到細胞外,把細胞外的鉀轉運到細胞內,該泵的功能稍微加強一點,就會對血鉀產生顯著的影響。
以下幾種情況需引起我們的注意。
PART-1
胰島素可以加強鈉 - 鉀泵的功能,使更多的鉀進入細胞內,結果引起細胞外和血清鉀濃度降低,因此靜脈滴注葡萄糖和胰島素的時候要警惕低血鉀的發生。
PART-2
甲狀腺素也可以增強鈉 - 鉀泵的功能,部分初發的甲亢患者(尤其多見于亞洲青年男性)可突發甲亢性低鉀周期性麻痹。所以碰到不明原因的低鉀,尤其是青年男性患者,別忘了檢查甲狀腺功能。
PART-3
與甲亢性低鉀周期性麻痹表現類似的另一個疾病是家族性低鉀周期性麻痹,多見于高加索人,多有家族遺傳史,患者通常發病年齡輕,無性別差異。肌肉麻痹的原因與骨骼肌上的離子通道(鈣、鈉、鉀)異常有關,下肢癱瘓周期性發作,多發生在勞累、暴飲暴食以及劇烈運動后,因為進食過多的碳水化合物會促進更多的胰島素釋放從而誘發低血鉀麻痹,所以此類患者應避免暴飲暴食、過度勞累及劇烈運動。
治療抓病因
補鉀有講究

NO.1
補鉀的原則以食補和口服補鉀優先,動植物食物當中均含有豐富的鉀,沒有先后之分 ;
NO.2
口服氯化鉀最好在飯后,以減輕胃腸道刺激 ;
NO.3
嚴重的低血鉀需要靜脈滴注補鉀,絕對不能靜脈推注氯化鉀;
NO.4
補鉀過程中應嚴密觀察血鉀的動態變化,以免矯枉過正引起高血鉀。
專家名片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
內分泌代謝科副主任、主任醫師
擅長領域:擅長各種疑難危重內分泌代謝疾病的診治,尤其在內分泌性高血壓的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青年委員,上海巿醫學會糖尿病專科委員會委員。目前重點方向是在難治性高血壓人群中篩查和診斷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患者,和放射介入科合作開展腎上腺靜脈分側采血技術。曾在中日骨質疏松論壇上做了《高鈣血癥的鑒別診斷》主題演講;在瑞金醫院內分泌科內分泌論壇上作了《糖尿病與感染》專題講座;在普陀區中心醫院舉辦的國家級繼續教育學習班上做了《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診治進展》講座;曾2次受丁香園醫學網站(www.dxy.cn)邀請接收專家微訪談,其中《低血鉀高血壓綜合征的鑒別診斷》微訪談獲得丁香園2013年度十佳微訪談之一,此后又做了《抗利尿激素異常分泌綜合征》微訪談。多次參加了美國糖尿病年會(ADA)和歐洲糖尿病年會(EASD);在2010年蘇州舉辦的全國內分泌年會上,當選為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青年委員;連續兩屆當選為上海市醫學會糖尿病專科學會委員。完成了一項上海市衛生局局級課題《腎上腺靜脈采血在原醛分型診斷中的應用價值》,近3年發表論文5篇,其中SCI 2篇。
媒體 | 家庭用藥
文 | 內分泌代謝科
圖 | 以上均為版權圖
編輯丨宣傳處
同濟醫院于1900年由德國醫生埃里希?寶隆創建,上海市同濟醫院是普陀區唯一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年門急診量超過 200 萬人次。擁有上海市重中之重學科骨科、精神神經學科,上海市重點學科心血管內科,上海市重點專科脊柱外科、心身醫學科、消化內科,上海市中醫示范科;實現急診與危重癥學科、老年醫學科、檢驗醫學科、臨床藥學科入選上海市級平臺學科建設計劃;院內形成以骨科牽頭的運動-神經-精神學科群,心內科牽頭的循環-呼吸-胸外學科群,消化內科牽頭的消化-普外-內分泌學科三個優勢學科群;以及由血液科牽頭的血液-腫瘤-影像-病理-檢驗學科群、婦產科牽頭的婦產-泌尿-腎臟-生殖學科兩個特色學科群。醫院整合學科優勢,成功打造三個國家級中心——高級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及創傷救治中心,成為滬西北地區的大型急診危重癥與疑難雜癥綜合診治中心。建有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美干細胞聯合研究基地。擁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973首席科學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等為代表的高水平專家隊伍。承擔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973 計劃等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20 余項。成果發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國際頂級權威學術期刊。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為標志的高等級科研成果。
同濟醫院作為一所百年傳承的現代化醫院,執著于精湛的醫術,形成了具有同濟特色的溫馨“家”文化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健康傳播文化。并以濟人濟世之心傳醫者之道,在歷次重大搶險救災、國際援助、扶貧幫困中發揮了同濟人“同心同德同舟楫”的博大胸懷,將同濟天下的愛國情懷灑滿大地。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