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設心愿墻、用面粉測防護服效果……上海援鄂專家分享抗疫經驗
新冠疫情之下,如何避免院內感染?醫護人員直面病毒時,如何做好自我防護?如何克服心理壓力?
11月25日晚,“中國上海-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護理專項培訓會議”在上海交大醫學院召開。

在會議中透露,新冠病毒主要有四種可能的傳播途徑,它們分別為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密切接觸傳播、氣溶膠傳播與接觸病毒污染的物品傳播。
會上,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上海市第八批援鄂醫療隊專家傅小芳從四個角度,分享了醫院在新冠疫情期間采取的防護措施。
一是醫院中的空氣傳播。傅小芳建議,戶外通風良好的場所每天需要通風兩次,每次至少需要三十分鐘。而對于戶外通風不良或無法戶外通風的場所,可以采用人機共存的空氣進化消毒機,在無人情況下可以采用紫外線燈照射。在接診疑似或確診患者區域,除獨立風機盤管中央空調可以使用外,其他中央空調關閉。如采用全自動新風系統,關閉回風。
二是醫院的環境物表傳播。傅小芳表示,重點部門儀器設備、治療車表面建議采用消毒濕巾擦拭消毒。疑似患者環境物表建議采用過氧化氫消毒濕巾。而自動扶梯扶手以及電梯按鈕則要常規消毒。
三是對于患者的隔離安排。傅小芳表示,疑似患者應該單間隔離,采用獨立的衛生間與專用的醫療設備。確診患者則可以多人間隔離,隔離間應通風良好。此外,隔離病區需要滿足三區、兩通道的要求。
四是隔離病房的消毒措施。傅小芳指出,在隔離病房中應采用紫外線燈照射一小時或過氧化氫等離子消毒。病人床上用品、病床圍簾和病房窗簾應取下浸泡消毒后送洗,隔離病房只有在消毒完畢充分通風后,方可使用。
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感科醫師、上海市第六批援鄂醫療隊隊員石大可表示,大部分醫護人員赴武漢前都從未穿過防護服,院感培訓的目的,是要求醫護人員將穿防護服動作完成得就像條件反射。為了防止枯燥,院感科醫生們還想出了一個別出心裁的創新方法。
“他們將面粉模擬成病毒撒在防護服上,當醫護人員們脫下防護服,檢查身上是否仍有殘余的面粉時,便可得知是否成功。” 石大可說。
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管理也是防控工作的一部分,值得引起重視。
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上海市第九批援鄂醫療隊領隊王振教授在會上表示,在抗疫期間,護理人員面臨著體力、心理的雙重考驗,除了體力上的消耗,護理人員還面臨感染風險、在隔離的封閉環境居住等問題,會有一些職業挫敗感,內心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嚴重者甚至可能會出現抑郁的癥狀。為了緩解護理人員的心理壓力,他們為護理人員開展壓力管理,嘗試了健康飲食、充足睡眠、合理運動、音樂療愈、呼吸訓練等諸多方式。
王振進一步說,接納的態度是應對心理困難的基礎,人們應該試著換個角度看問題,并且通過有效的語言溝通,去及時疏泄不良情緒。當心理壓力過大時,也需要及時尋求專業心理醫療隊成員的幫助。“在武漢,上海援鄂心理醫療隊50名隊員累計為患者提供心理干預852人次,對于1075名醫護人員展開了心理評估,同時對醫護人員開展心理干預1445人次。”
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也對患者的治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上海交大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外科護士長、上海市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隊員章左燕說,抗疫期間,護士們會在自己的防護服上寫上一些有趣的話,例如“病房小天使”,這可以幫助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護士們還常與患者交流,鼓舞他們相信自己可以成功治愈。此外,醫院里還設立了“心愿墻”,患者們可以通過文字宣泄心中的孤獨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