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核觀察|拜登勝選,將一改特朗普時期激進核政策?
從目前形勢來看,2020年美國大選,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入主白宮已經基本沒有懸念。特朗普過去執政的四年實施了各種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舉動,備受關注的一點是對美國參與的雙邊(多邊)軍控條約、國際核態勢以及地區戰略穩定態勢的破壞。
拜登與特朗普的政見有不少不同之處,從拜登的競選網站上的文件以及競選期間的相關評述中,或可勾勒出未來拜登政府在軍控方面的態勢。

美新型戰略轟炸機B-21預計明年首飛。
延續黨內前任軍控思路的姿態明顯
在拜登競選網站中提到,如果他順利當選,會推動美國政府宣布核武器的“唯一目的”(sole purpose)是威懾所謂對手國家的核進攻,如必要則用于對對手核打擊的報復打擊。這一觀點反映出拜登政府未來或會強調淡化核武器的作用,這與特朗普政府謀求降低核武器使用門檻,擴大核武器使用場景有本質的不同。
把核武器只用于威懾和報復打擊,這與“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觀點非常相似,但拜登并不是近年來提及美國核武器“不首先使用”的第一人。2016年,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曾在卸任前夕提及考慮宣布美國版本的“不首先使用”政策,奧巴馬的觀點是美國核武器的唯一目的應當是威懾對手的核進攻。這一觀點遭到了美國國內以及盟友國家尤其是日本的強烈反對。美國的核保護傘是其盟友國家眼中的重要安全保障,如果美國修改了核武器的使用政策,其在亞太和歐洲的盟友國家會認為美國的核保護傘不再有效,進而擔心自身會受到亞太和歐洲地區其他大國的常規軍事威脅。奧巴馬考慮改變美國核武器使用政策的努力因國內外壓力無果而終。
如今拜登重新提及該觀點,表明拜登的軍控政策會在較大程度上延續其黨內前任奧巴馬的思路。但是,拜登所處的時機與奧巴馬不同。奧巴馬嘗試宣布“唯一目的”是在其即將卸任美國總統之時,而拜登則是在總統競選之時。也即是說,相比于奧巴馬離任前受到國內外施壓的局面,拜登從入主白宮的第一刻起,就將面對美國國內和盟友國家對其核政策走勢的關切,拜登這四年能否頂住國內外壓力,協調說服各股力量,把民主黨人的核政策思路貫徹落地值得關注。

特朗普任期內一直謀求降低核武器使用門檻,擴大核武器使用場景。圖為B61-12低當量核炸彈。
核軍備理念與特朗普有較大差異
拜登在其競選期間提到,如果順利當選,會縮減特朗普政府時期的核武庫發展建造計劃,例如反對特朗普政府提出的W76-2核彈頭和海基潛射巡航導彈(SLCM)等武器裝備的發展計劃。甚至還有學者提及,拜登會將美國已有的由洲際彈道導彈、戰略導彈核潛艇、戰略轟炸機組成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改變為“二位一體”,即取消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的更新換代計劃,未來只依靠戰略導彈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維持核威懾能力。
拜登對核威懾能力有效性的看法與特朗普有著明顯不同。特朗普試圖以大規模、多樣性的核武庫、復雜的指揮控制體系維持美國核威懾能力的有效,而拜登則傾向于以較小的投入,換取可信的威懾能力,強調依靠生存能力、靈活反應保持核威懾能力的有效性。拜登的核武庫建設思想,可以說是美國版本的“精干有效”,這也呼應了其對核武器“唯一目的”的觀點。
但是拜登的核武庫建設思路會面臨較大挑戰。多年來美國戰略政策和戰略武器庫的建設有著較強的發展慣性,多年來美國的工業部門、軍方部門有著一系列連續的核武庫發展建設規劃思路,而且在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的“三位一體”核作戰體系的更新換代項目已經被各軍工企業所包攬。例如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拿下了美國下一代陸基戰略威懾武器(即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的訂單,還在2015年拿下了美國下一代隱身遠程轟炸機的研發訂單,通用動力電船公司獲得了美國下一代戰略導彈核潛艇的研發訂單。如果拜登的核武庫建設政策發生了大幅度變化,其勢必會遇到美國國內工業和軍方部門的阻力,不排除拜登政府會與美國的軍工集團、軍隊、國會進行一系列的博弈,甚至有所妥協和讓步。

維護中的“民兵”-3陸基洲際導彈。
對話合作意愿高于特朗普
拜登在競選文件以及大選期間表達出的觀點中提到,如果他當選,會爭取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并有可能接受俄羅斯提出的無條件延長5年的提議,此外,會以此條約為基礎開展未來新的軍控條約談判。《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將于2021年2月5日到期,也即是說,如果特朗普在最后任期的兩個多月內不再做出例如宣布退出《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等破壞美俄軍控格局的舉動,拜登就職總統后,會有兩周多時間供其與俄羅斯商定續約事宜,同時就續約后美國新政府與俄羅斯圍繞核軍控的一系列后續事項進行協調安排。時間之短、內容之多,著實需要拜登政府加緊與俄羅斯開展密集的對話溝通。
在地區核擴散問題上,拜登在競選期間曾表示,如果伊朗遵守協議,美國將考慮重新加入伊核協議。對朝核問題,拜登在競選文件中也表示,將會與地區盟友和地區其他國家合作,推動實現半島無核化的目標。拜登此類言論表達了較為積極的態度,起碼表明拜登政府或會在地區核擴散問題上加大與其他國家的互動交流,這與特朗普政府的單邊主義舉動有著明顯差異。這也反映出民主黨人更傾向于在涉及國家安全利益方面構建規制,拜登政府或會在未來更加重視開展雙邊、甚至多邊的核裁軍談判和對話。
伊核協議是奧巴馬政府的產物,拜登的團隊中有參與當年談判的人士,不排除未來拜登政府會在伊朗核問題、甚至朝核問題上與當事國進行直接對話交流。但是,現在距拜登入主白宮仍有一段時間,特朗普政府表達了一系列對伊朗繼續施壓的觀點,如果在地區核擴散問題上,特朗普政府為了給拜登留下一個殘破之局而做出諸如軍事打擊等激進的舉動,可能會給拜登政府對地區核擴散問題的應對帶來更多阻力。如此看來,現階段能夠給拜登團隊應對地區核擴散問題帶來不確定性的力量不在國外,而在美國國內,特朗普政府這兩個多月的舉動將會備受關注。

美國已經開建“哥倫比亞”級戰略導彈核潛艇。
拜登曾任奧巴馬政府時期的副總統,近4年來,拜登可以說目睹著特朗普顛覆了一系列奧巴馬政府構建的內政外交局面。拜登的軍控思路延續奧巴馬政府的態勢明顯,但同時又帶有其自身的特點。如果未來入主白宮,在軍控領域拜登會面臨兩大挑戰。其一,國內阻力挑戰。拜登的軍控思路與特朗普有著明顯不同,如果拜登極力推行其軍控思路,會面臨國內各利益集團、尤其是軍工和軍隊部門的阻力。其二,國際挑戰。現在的國際局勢已不同于四年前。一方面,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退約“退群”等單邊主義舉動,降低了美國在國際軍控體系內的信譽度,如果拜登政府希望重回國際軍控體系,則需要用較大精力和時間成本彌補特朗普政府破壞的軍控信任漏洞,修補特朗普政府拆臺的千瘡百孔的軍控局面。另一方面,現在的大國間關系已不及當年,特朗普政府把大國間關系拉入了戰略競爭。此外,由人工智能、外空、網絡等新技術領域的軍事應用對國家安全帶來的影響日益凸顯,拜登政府會面臨比奧巴馬政府時期更為復雜多樣的國際軍控局勢。
拜登團隊中有多位軍控專家,未來拜登政府的軍控方案會更加精細,拜登在競選時對軍控問題的表態趨向積極,但是最終其能否完全落實,最終走向何處仍需進一步觀察。相信在2021年1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后的一段時間,拜登的一系列政策觀點會趨于明晰,屆時美國新一屆政府的安全政策會依次展示在世人面前。
(作者系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博士后,研究軍備控制與國家安全方向)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