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共享充電寶開啟漲價模式,行業從此進入紅利收割期?
前幾年,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雨傘……掀起了一陣陣共享經濟熱潮,不少共享行業經歷“曇花一現”后,回歸理性或是“衰亡”,曾不被看好的共享充電寶如今卻依然堅挺。

題圖 / 圖源:網絡
來源:NBS新品略 作者:吳文武
近期越來越多的用戶發現,共享充電寶已經悄悄漲價了,而且越來越貴,充電50分鐘居然收費要6元錢,有的地方甚至更高。
那么,共享充電寶漲價了,用戶樂意嗎?共享充電寶行業現狀如何?行業是否就此進入紅利收割期?未來前景如何?
01 共享充電寶越來越貴
“國慶節的時候還是半小時1塊5,現在半小時就2塊了?”、“充了50分鐘,要了我6塊錢,以前一小時才2-3塊”。
有媒體測算,特斯拉Model3充滿電每小時所用電費2.6元左右,某品牌共享充電寶15分鐘5元錢,如此看來:共享充電寶價格比特斯拉充電還貴!
有不少網友開始吐槽,共享充電寶漲價,讓自己難以接受。
目前市面上大多數充電寶每小時的價格依舊在1.5元、2元,但在一些特殊場合,如景區、KTV、電影院、酒店等,價格則高于市場平均價,部分場合甚至高達10元/小時。
三年前,共享充電寶行業正處于風口期,當時有不少市場觀點質疑,就連王思聰都不看好共享充電寶行業。
三年時間過去了,共享充電寶不僅沒有走下坡路,反而發展形勢一片大好,終端鋪設范圍逐步擴大,用戶習慣已經養成,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應急充電是剛性需求、觸發條件很高、用戶選擇成本也較低。
據調查顯示,每天為智能手機充電一次的用戶占39.4%,每天充電2-3次的占比為41.6%,每天充電3次以上的為12.8%。
特別是在外吃喝玩樂時,時有碰到手機沒電,這就催生了應急充電需求場景。
共享充電寶行業經過幾年時間發展,價格自然也是逐漸提高,如今再無可能性回到最初的1元/小時的時代了。
共享充電寶為什么會漲價?有市場分析人士分析認為,商家是重要推手,但更多原因仍在于市場和平臺盈利等多種因素,更可以說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共享充電寶價格上漲是正常市場趨勢,不同區域、不同場所、不同商家的共享充電寶將會出現不同的收費標準,將會成為市場常態。
02 共享充電寶行業暴利嗎?
共享充電寶行業出現至今,共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2015年至2016年是行業探索期,主要培養用戶習慣和開拓市場,驗證可行性。2017、2018年,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共享充電模式基本確立,行業快速發展,行業洗牌加劇,競爭壁壘也逐步確立。2019之后,行業格局相對穩定,共享充電寶開始漲價,企業盈利提升。
目前,共享充電寶行業逐漸形成了“三電一獸”的格局,但還是有新玩家陸續加入。美團在今年5月份重回共享充電寶行業,再掀起一陣行業巨浪。
共享充電寶初期并不被所有人看好,經過多年市場的驗證和發展,共享充電寶行業商業模式是成立的,而且還能快速實現盈利。
一般情況下,共享充電寶公司能在8~10個月收回成本,可想共享充電寶行業的利潤有多高了。
有市場研究機構測算,共享充電寶成本只有70元,7個小時就能收回成本,年利率高達60%,簡直就是一個暴利行業。
聚美優品旗下共享充電寶品牌街電在2018年就已經實現年度盈利,2018-2019財年,街電營收超68億,營業利潤約3700萬元。其他幾家,小電、來電、怪獸充電也紛紛在2019年宣布盈利。
共享充電寶行業實現盈利主要原因之一是穩健的盈利模式與現金流。因此共享充電寶行業也被市場形容為:一次入行、終身收錢、利潤穩步增長的行業。
共享充電寶價格不斷漲價,行業是否進入紅利收割期,當前還無法判斷,但可以肯定的時候,行業已經進入了盈利期,而且會越來越穩定。
03 共享充電寶行業未來前景如何?
共享充電寶行業在2019年開始進入相對穩定而又快速變化的行業成熟期,但競爭仍在加劇,共享充電寶行業前景如何?
數據顯示,2017年到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用戶規模呈不斷上升趨勢,分別為1億、1.96億、3.05億。
根據新經濟研究機構艾媒咨詢發布的《2019-2024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預計,預計2020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用戶規模達4.08億人。
報告統計,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租賃交易規模達到79.1億元,呈現了141.3%的高速增長,行業對一二線城市的場景布局日趨完善,市場開始向三四線城市下沉。
而且下沉市場處于市場早期,還有大量的用戶紅利值得深挖,可見共享充電寶行業仍處于成熟期的早期,處于高速發展的關鍵階段。
共享充電寶行業自身的基礎模式已經成熟,效能將進一步提升,同時各家企業也會探索全新的商業模式,實現更大價值的商業變現。
經歷過多年的市場培育和市場發展,又是一個剛需行業,市場普遍看好共享充電寶行業的未來發展。
有研究機構預計未來幾年共享充電寶行業仍將保持50~80%的高速增長趨勢,行業前景可期。
但用戶最關注的是合理的價格和收費標準,以及與價格相對應的服務。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