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諾獎經濟學家:我們該如何在全球徹底消滅貧窮?
原創 Kai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收錄于話題#獨家專訪52#科學家傳奇38


人生而財富不均但為什么經濟不能從一開始就做好呢?為什么不能讓大眾都受益呢?
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在經濟領域的失業研究、增長政策和結構性改革上享譽盛名。他曾在2012年幫助塞普路斯走出金融危機,又在今年初臨危授命,負責起草希臘的長期經濟策略以幫助希臘走出新冠的經濟陰影。(更多關于皮薩里德斯的精彩故事請查看)。
1
新經濟模式能否消除貧富差距?
他在與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專訪中談到目前以他對勞動市場及其運作方式的研究,最大的挑戰在于如何運用新的經濟技術普世。皮薩里德斯教授認為毋庸置疑新的技術正在推動經濟增長,提高生活水平,但卻是以一種非常不公平的方式,一些人變得極其富有,許多人仍然貧窮。
皮薩里德斯發出了發人深省的質疑:“很顯然,事情有些不對勁,每個人的待遇是不公平的。很多人傾注巨資幫助貧困人士,做出很多貢獻。但為什么經濟不能從一開始就做好呢?為什么不能讓大眾都受益呢?為什么只讓一些人富有而忽略其他人?”
他表示經濟學領域當下有著巨大的潛力在如何通過科技創新影響生產力,從而以更加普及大眾的方式讓更多人受益上獲得突破。但是他現在還沒有看到任何進展。他希望未來有一天通過新經濟方法的建立,我們能夠直接消除貧窮。

皮薩里德斯發問:為什么經濟不能從一開始就做好呢?視頻|WLF獨家
2
新冠對經濟的長期影響

為你講解
新冠下的經濟
皮薩里德斯教授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期間,參加了主題為“疫情是經濟面臨的最大危機與挑戰嗎?”的世界頂尖科學家經濟峰會,他在論壇上分享了他對于新冠疫情對于經濟的長期影響研究。
他表示,“新冠疫情下,部分經濟停擺,很多辦公室關閉、工廠停辦、生產停止。而在這些停滯的活動中,有些本質的改變也在悄然發生。網上交易火速成為市場活動的最強力方式。”因此,皮薩里德斯認為自動化進程正因新冠而被迫加速,這意味著本來會在五年內失業被自動化取代的這批工人現在會在接下來的十二個月內就失業。
皮薩里德斯強調在“失業人數不可避免地因為新冠增加的情況下,政府必須要采取行動”。后疫情時代,哪怕疫苗面世,人們很多的消費方式、生產方式和市場上的經營方式,乃至個人的工作模式都有可能永遠地改變。
皮薩里德斯在峰會上提出現在不乏有人覺得只要我們在后疫情時代以社會性轉移的方式讓在疫情期間沒有收入的人獲得財產資助,從而讓一切恢復如初。他批判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
當然,我們需要支持貧困的人。然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走出舒適圈,鼓勵各領域不斷創造就業機會才是最重要的。我們需要繼續推進數字化轉型,重點關注教育和培訓,全面評估經濟,適應自動化,主動進行自身的經濟結構改革來增加經濟靈活性。

排版|Kai
編輯|羽華
責編|小文
原標題:《專訪|諾獎經濟學家:我們該如何在全球徹底消滅貧窮?》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