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蘇錫常一體化峰會丨蘇錫常聯手,欲重新定義太湖
11月24日,無錫的綿綿細雨中,第二屆蘇錫常一體化發展峰會如約進行。蘇錫常三市黨政主要領導乘坐游船,在太湖湖面上展開了一個多小時的對談。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注意到,他們腳下的太湖,成為這場對談的重要話題。比如協同治理,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提出設想:蘇錫常是否可以聯合組建“養護大隊”,不間斷地對太湖進行養護?“每個家庭每天都要打掃衛生,太湖也需要一個常年運轉的維護機制。”許昆林說。
再比如文旅合作,常州市市長陳金虎建議,加強常州太湖灣和無錫拈花灣,以及蘇州東太湖地區的文旅資源合作開發,共同推動“環太湖旅游度假區”建設。
具有顛覆性的,是三市達成“共建太湖灣科創帶”的共識。
澎湃新聞注意到,建設太湖灣科創帶的設想由本次峰會東道主無錫市首提,意在打破“寸土寸金”的空間容量限制,以科創之名,再造一個“新蘇南”。
無錫市委書記黃欽在峰會上說,“我們非常期待和蘇州、常州合力打造太湖灣科創帶,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對此,“無錫日報”微信公號發文解讀稱,三市聯手共建,這意味著太湖灣科創帶真正由一地走向一域,一個以環太湖灣為最終目標的科創帶正在顯露雛形。
這是重新定義太湖的一盤大棋局。
正所謂“太湖熟、天下足”,自古以來,“包孕吳越”的太湖是蘇錫常,甚至是整個長三角地區的“母親湖”。
澎湃新聞注意到,打造太湖灣科創帶,是以科創之名賦予千年太湖新的內涵。太湖,也將有望從魚米之鄉的哺育者,到原始創新的策源地。
共建太湖灣科創帶,契合三地的發展需求。事實上,科創是蘇錫常共同的短板,以國家重點實驗室數量為例,上海目前有21家,而蘇錫常加起來只有4家。科創成短板的結果是,蘇錫常目前的產業層次還相對不高。
破此困局,唯有科創。澎湃新聞從《蘇錫常共建太湖灣科創帶倡議書》獲悉,蘇錫常三地將打破行政邊界,建立蘇錫常跨區域協同創新合作機制。
蘇錫常將集中三市優勢資源,加快推進姑蘇實驗室、太湖實驗室、龍城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聯合技術攻關,推動產業鏈再造和價值鏈提升。
還有建設蘇錫常科技資源共享平臺。也就是說,一些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和專業技術服務平臺,將在蘇錫常內部實現開放共享。
澎湃新聞注意到,盡管蘇錫常三市經濟總量“豪橫”到占整個江蘇的近四成,占長三角三省一市六分之一左右,但在城市能級上,三市均為地級市。
好在,蘇錫常骨子里的基因就是“不等不靠”。長三角一體化更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蘇錫常一體化再次肩負起探路重任和“主力”擔當。
正如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所說,蘇錫常要在上海龍頭城市的帶動下,參與世界城市群之間的競爭,“所以我們的一體化,是帶著使命和任務的。”許昆林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