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凡爾賽文學還能火多久?我們從3000篇帖子中看出了套路
原創 彤彤 曹俊 書瑤 上觀數據
隨著蒙淇淇爆紅微博,什么“#凡爾賽文學大賞#”、“#凡爾賽文學水平考試#”、”#凡爾賽文學研究與實踐#“等話題相繼登上微博熱搜。
始于豆瓣,火于微博,上觀新聞記者爬取了該豆瓣小組的近3000篇帖子及凡爾賽相關話題下的1300條微博,經過分析,來為大家劃出當代凡學最重要的知識點,以及,順便掐指算算“凡學”還能火多久。
1
學業、家庭、顏值…… 你屬于哪一種“凡”
凡爾賽文學之所以既親民又易上手,是依賴于它“萬物皆可凡“的包容性,即可以源自生活中任何一件不經意的小事。
“凡學”其實早在今年上半年就存在了。
5月,在豆瓣一處隱秘的角落里,“凡爾賽學研習小組”誕生了。以第一篇帖子《第一帖丨入門必看》開始,開拓了一片凡學天地。
但我們對近3000篇帖子的內容進行了分類,發現了凡學創作離不開3種主題。
第一種:炫學歷。
其中權重較高的相關詞有高考、英文、教育、研究生、985、清華等。
舉個例子,“清華”要如何出現在凡文里而不顯突兀?你可以這樣寫:

第二類主題則非常老生常談且通俗易懂:炫家庭。總的來說就是炫富。不管有錢的是你自己,還是你老公,你男友,還是你媽,都可以被寫進凡文,真·萬物皆可凡。
比如,我們來看看,在這類凡文中母親、老公這些角色都可以得到怎樣的運用:

最后一類主題:炫精彩的大學生活。

當然,實在不想實踐的話你也可以只專注于理論,或是做一個單純的吃瓜群眾。豆瓣小組中也有許多這樣的網友,他們或是不斷普及“凡學三要素”并拿著這個標準為每一篇作品查漏補缺,或是一個勁”哈哈哈哈哈“,又或是對自己在朋友圈等平臺上見到的”凡人“嗤之以鼻。

2
在微博,讀懂凡爾賽的起源
“凡學”真正出圈還是因為微博網友“蒙淇淇77”炫夫,比起豆瓣,微博網友說到凡爾賽,會更多地提及蒙淇淇。
此外,微博還承擔起了溯源凡爾賽文學的責任,因此“小奶球”、巴黎、凡爾賽宮等詞匯也會出現在微博討論中。
“小奶球”是最早使用“凡爾賽文學”這個詞的博主,也被稱為凡爾賽文學的創始人。她從講述18世紀末法國凡爾賽宮貴族生活的日本漫畫《凡爾賽玫瑰》里找到靈感,用“凡爾賽”來諷刺故作優越感的人。“凡爾賽文學,意指在朋友圈中表現優越貴族感的一種文字形式,目的是漫不經心地裝逼,故作苦惱地炫耀,欲拒還迎地責怪。”
她在視頻《凡爾賽公開課》里總結出凡爾賽文學的三要素:
文字先抑后揚,明貶實褒;
自問自答,喜歡在評論區里“統一回復”;
能夠靈活運用第三人稱視角,借助他人之口來稱贊自己。
凡學還有一個要點是定位。凡是遙遠的、稀缺的都是值得炫耀的,歐洲、法國、巴黎、藝術館,甚至是北京戶口。
凡爾賽文學熱了以后,連真正的凡爾賽宮,波旁王朝的奢靡生活都被重新翻出來討論。
3???????
凡學:是快樂源泉,也是文化糟粕?
我們對近3000篇帖子逐篇進行了情緒分析。去掉中立、以及篇幅過短無法判斷情緒的帖子,積極向及消極向的帖子分別占比46.35及53.7%。

比如同樣分享一位“凡人”,有的人會說:
“字有點多,但真的非常精彩,希望大家能看完。“
但帶負面情緒的人卻會說:
“這字里行間的凡味給爺看吐了…… “
消極帖則著重表達自己對這一類人的不滿,積極帖的網友是把凡學當成了快樂源泉,但字里行間看得出來,本質上還是對炫耀行為的調侃和不屑。
當然,凡學愛好者會強調,“凡學根本不是單純的炫耀也不是貶義詞…… ”蒙淇淇77的微博下面也會有網友真誠地呼喚她繼續裝富婆給大家制造更多的快樂。
不過,從我們分析的這些評論來看,“凡學”的流行,基本上還是基于對“炫耀翻車”的審丑心態。因此雖然“凡學”承載的心理和情緒戳中了某些時代病,但內涵過于簡單,它的火估計也只會是曇花一現。

原標題:《凡爾賽文學還能火多久?我們從3000篇帖子中看出了套路》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