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判斷宏觀稅負高低不應以別國為參照
11月25日,在“《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上,聯辦財經研究院專家、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表示,判斷我國宏觀稅負水平高低不應以其他國家為參照系,而應該綜合考慮國家安全、居民生活水平、企業競爭力、社會管理水平等。

針對我國是否還要繼續執行“降低宏觀稅負”的戰略決策,許善達認為應該先確定判斷宏觀稅負水平的高低的標準是什么。
許善達在發言中表示,宏觀稅負水平高低的判斷標準不能盲目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的稅負指標比較,因為各個國家政治體制、經濟制度、財稅收支等情況都不一樣。他認為,宏觀稅負水平高低的判斷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四點。
一是國家安全因素,包括行政管理、軍隊國防等。凡是國家安全帶來的支出需求都是決定我國宏觀稅負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例如我國在1949年以后,承擔著抗美援朝戰爭的需求,那時的“高稅負”就是合理的。“因為當時就有這個需求,高也是合理的,也是正確的,不能降低。”許善達稱。
二是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福利,包括社會保障、居民生活的住房、讀書、看病等問題,這些都是研究宏觀稅負高低的重要依據。
三是企業競爭力。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加入全球化浪潮,企業跟不光要跟本國企業競爭,更要跟國際上的企業競爭,“所以企業如果稅負偏高,沒有競爭力的話,稅源就會萎縮,長期來看稅收收入也會減少。”
四是社會管理水平,特別是稅務機關的征收水平。許善達認為,由于我國的名義稅率和實際稅負之間存在差別,“所以如果稅務征收水平高,名義稅率就可以降低;征收的水平低,就要把名義水平提高。”因此他認為,當社會管理水平總體提高,在提高稅務征收率的情況下,就可以事實上把社會整體的稅負水平降下來。
許善達稱,當前我國企業的稅制競爭力環境比美歐等發達國家的企業還有很大差距。要實現提高企業競爭力同時增加民生開支,就要“劃轉國有資本以補充社保缺口,同時在城鄉社保并軌的過程中加大農村宅基地、承包地資源的整合力度。”
許善達認為,我國要實現居民生活升級目前面臨兩方面壓力,一方面是企業競爭力不夠,另一方面是民生問題。他表示,我國增加民生福利的需求仍然很大,城鄉二元社會導致農村地區的社保水平與城市還有很大差距,面臨很大壓力。
“社保基金的缺口不能全靠征收社保費,也不能完全靠一般預算的收入來補充。”許善達稱,如果國有資本用于社保缺口能夠進行有效補充,那么我國不但可以降低社保費率,還可以減少一般預算給社保的補貼。
據許善達估算,近幾年中央政府從一般預算收入中補充到社保基金的金額大約8000億元,如果我們能夠用國有資本補這個缺口,那么我國的一般預算收入還可以有一部分調整空間。
在對于城鄉二元社會的改造方面,許善達表示,調查研究顯示,我國目前農村地區的承包地、宅基地分布過于分散,這是導致農業生產效率低下的一個主要原因。
“大規模的農業生產效率要比現在普遍的生產效率高很多。”他舉例表示,我國現在全國糧食畝產平均約400公斤,而一些大規模合作社則可以達到1噸以上。因此,在城鄉社保并軌的過程中,要有效利用國有資本的資源,整合農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資源,實現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