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得了慢性腎炎,就一定會尿毒癥嗎?

2020-11-25 14: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創 李青大夫 腎病科普 收錄于話題#我的文章212#腎臟病4#慢性腎臟病71#慢性腎炎3#尿毒癥10

得了慢性腎炎,就一定會尿毒癥嗎?怎樣避免尿毒癥的發生?

天津市泰達醫院 李青

一個大學生說,他剛查出慢性腎炎,上網查了查說會發展到尿毒癥,他特別害怕,甚至不想上學了。

這位大學生有點過度擔心了。慢性腎炎不一定都會發展到尿毒癥,只有極少一部分類型和個別患者才發展到尿毒癥。

大部分類型的慢性腎炎,合理的治療完全可以避免尿毒癥的發生。

一、什么是慢性腎炎

慢性腎炎是慢性腎小球腎炎的簡稱,是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壓為基本臨床表現的一組腎小球疾病。病情緩慢進展,如果遷延不愈就會導致腎功能損傷,嚴重出現腎功能衰竭、尿毒癥。

根據發病原因,我們把慢性腎炎分為原發性腎小球腎炎和繼發性腎小球腎炎。前者是指沒有明確病因、原發于腎臟的腎炎,后者是指其他疾病比如糖尿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性紫癜、血管炎等導致的腎炎。如果不特意說明,我們常說的慢性腎炎指的是原發性腎小球腎炎。

慢性腎炎雖然叫“炎癥”,但并不是細菌、病毒等直接引起的感染,而大多是其他部位感染后誘發的自身免疫損傷。

二、什么是尿毒癥

尿毒癥不是一個病,也不是一種原因引起的。不管是慢性腎炎,還是糖尿病腎病等其他原因的腎臟病,只要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病情惡化,腎功能減退,發展到晚期就是尿毒癥。

一般來說,當腎小球濾過率<15 ml/min,或者血肌酐>707 μmol/L,并伴有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及其他全身癥狀時,就診斷為尿毒癥。

尿毒癥是通俗的名稱,專業稱終末期腎臟病,或者慢性腎臟病5期。

三、哪些類型的腎炎容易發展到尿毒癥

慢性腎炎有許多類型,包括隱匿性腎小球腎炎、IgA腎病、膜性腎病、微小病變型腎病、非IgA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系膜毛細血管性腎小球腎炎、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等,其中最常見的是IgA腎病和膜性腎病。

確診和分型一般需要腎穿腎組織病理學檢查。

不同類型的腎炎治療方法和預后都是不一樣的。有些腎炎病情非常輕,比如隱匿性腎小球腎炎甚至都可以不用治療;有些腎炎比如微小病變型腎病即便經常復發也很少腎衰;但有些類型的腎炎就容易發展到腎衰竭、尿毒癥。

按照嚴重程度,前三名的是:

1、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癥

也就是常說的FSGS,最容易發展到尿毒癥。

如果已經表現為腎病綜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等)的話,腎功能惡化的速度更快。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平均6~7年就會發展成尿毒癥。

2、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

進展最快。

目前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措施,大概10年就會發展成尿毒癥。

不過,這種類型很少見,患病率僅為0.03%。

3、IgA腎病

有資料顯示,30%的IgA腎病會發展成尿毒癥,平均需要20年。

當然了,是否發展到尿毒癥,除了病理類型之外,還與患者對治療的配合程度(依從性)有關。

全球著名的美國霍普金斯醫院研究發現,依從性差是導致青年慢性腎病患者進展為尿毒癥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依從率竟高達34.5%。

有人明確慢性腎炎后,不僅不改變生活方式,我行我素,不接受治療;有人到處尋醫、亂用藥。這兩種極端做法都是錯誤的,應根據診療規范,接受正規治療。

四、慢性腎炎怎樣才能避免尿毒癥的發生

這位大學生雖然明確了是腎小球腎炎,但還應該明確是哪一類型的腎炎,尿蛋白定量多少?血壓多少?其他指標如何。

如果有必要,應該腎穿,以精準治療。

有些類型的慢性腎炎,目前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措施,那就盡量延緩腎病的進展;對可控制的因素,一定要積極有效的控制。

1、飲食控制,調整生活方式

減少鹽的攝入,清淡飲食,平衡膳食,勿暴飲暴食;適當多飲水、不憋尿;堅持鍛煉,控制體重;避免感冒,避免鏈球菌感染,對咽炎、扁桃體炎要用抗生素徹底治療,必要時切除扁桃體。

對腎功能下降的患者,應該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飲食,每日蛋白的攝入量為0.6~0.8g/kg,可以選用牛奶、雞蛋、精肉等優質蛋白,大豆蛋白也是優質蛋白,也可以適量食用。

對嚴格優質低蛋白飲食者,可以同時服用復方α酮酸,既補充必需氨基酸,減輕腎臟負擔,又結合尿素氮,改善蛋白質的代謝。

2、針對病因,積極治療

慢性腎炎大都是自身免疫損傷的結果,所以對符合條件者,應根據指南使用糖皮質激素或者聯合免疫抑制劑等治療。

一些人過分放大激素的副作用,而有些人總是擔心激素的副作用大而拒絕使用。其實,應該思考一個問題:是激素的副作用大,還是尿毒癥的危害大?

3、控制血壓、降低蛋白尿

持續的高血壓和蛋白尿也是慢性腎炎惡化的最主要原因。所以,控制高血壓和蛋白尿是延緩腎臟病進展、避免發展到尿毒癥期的最主要治療措施。降壓和降尿蛋白治療應貫穿于腎臟病治療的始終!

此外,控制血壓還大大減少腎臟病人的心血管并發癥和死亡率。

研究表明,收縮壓平均降低20mmHg,尿毒癥的風險降低47%,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39%。

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血壓控制目標是血壓<130/80mmHg,蛋白尿的控制目標是尿蛋白定量<0.3g/d。

降壓藥首選ARB(沙坦類降壓藥)或者ACEI(普利類降壓藥),二者不但有降壓作用,而且還有降尿蛋白和心腎保護作用。不過,這兩類藥只能選其一,不能合用。如果需要降尿蛋白治療,ACEI和ARB的劑量可以用到降壓劑量的2~4倍。

此外,新上市的列凈類降糖藥,除了降糖之外也有降尿蛋白和腎臟保護作用,已經開始用于有蛋白尿的慢性腎炎患者的治療,其“保腎”效果甚至優于沙坦類或者普利類降壓藥。

4、嚴格控制血糖、血尿酸

長期高血糖、高尿酸也加重腎損傷,而嚴格控制血糖、血尿酸可以延緩腎臟病的進展。所以對血糖、尿酸指標也應該應該控制。

5、避免濫用藥

可以這樣說,一部分尿毒癥病人可能不是疾病惡化的結果,而是為了治療腎病或者所謂的“保腎”而濫用藥的結果,藥物導致的腎損害一直在發生,但常常被忽略。

慢性腎臟病人應盡量減少解熱止痛藥(非甾體類消炎藥)、氨基甙類抗菌素、含馬兜鈴酸和重金屬的中藥等藥物的使用。

6、糾正腎性貧血和鈣磷代謝障礙

血紅蛋白的控制目標是110~130g/L,可以口服羅沙司他、皮下注射人工促紅細胞生成素,以及靜脈或者口服鐵劑等。

應將鈣、磷和甲狀旁腺素控制在正常范圍,可以補充鈣劑、骨化三醇,或者使用擬鈣劑和磷結合劑等。

7、定期復查

自備血壓計,每天或經常監測血壓,定期體檢,至少每半年檢查一次血、尿常規,肝、腎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標,對自己的疾病及進展做的心中有數。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得了慢性腎炎,就一定會尿毒癥嗎?怎樣避免尿毒癥的發生?》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顺县| 临颍县| 图木舒克市| 重庆市| 桃源县| 宜州市| 铅山县| 凤翔县| 漯河市| 华安县| 班戈县| 晋宁县| 常熟市| 蕉岭县| 格尔木市| 汶川县| 江口县| 石楼县| 凤台县| 恩施市| 石林| 东乌| 福鼎市| 镇平县| 鹰潭市| 楚雄市| 怀安县| 新乡市| 长乐市| 沂水县| 马边| 锦屏县| 昂仁县| 吴桥县| 林西县| 富锦市| 万源市| 宜阳县| 孝昌县| 金山区| 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