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千尋位置推“昆侖鏡”時空智能操作系統,加速北斗產業化進程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有一個神器,相傳擁有者可以利用其獲得自由穿梭時空之力,神器名為昆侖鏡。
在今天前所未有的數字化浪潮中,人類可能也需要一面“昆侖鏡”連接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而“時空智能操作系統”就是連接彼此的橋梁。
11月23日,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期間,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尋位置”)發布全球首個“時空智能操作系統”,代號為“昆侖鏡”,為萬物互聯的數字時代構筑時空智能“新基建”底座。
據介紹,千尋位置“昆侖鏡”時空智能操作系統,是首個支持城市級大規模時空感知、計算和協同的操作系統,能在廣域、統一的時空基準之上,提供高精準的實時定位、高清晰的動態地圖和高準確的時間同步能力,是城市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新基礎設施。
如同Windows操作系統開啟了PC時代,安卓和iOS系統開啟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時空智能操作系統將開啟萬物互聯的數字時代。
千尋位置CEO陳金培在采訪中稱,“昆侖鏡”是基于千尋位置的時空智能基礎設施大規模運營和實踐經驗,提煉出來的首個城市級大規模運營時空智能操作系統。在數字中國新基建建設的浪潮下,千尋位置希望將過去五年多來沉淀下來的大規模運營和服務能力,與政府城市、行業大型企業等共享,用時空智能新基建賦能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
目前,浙江德清、浙江上虞、安徽銅陵等地、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大型企業,已率先部署“昆侖鏡”時空智能操作系統。
在浙江德清,城市管理者可以像做心電圖一樣,對危房、橋梁、地基沉降、大壩等城市基礎設施進行毫米級感知監測。城市里的公交車、環衛車、攝像頭、道路施工錐桶等,統統數字化“上線”,為城市管理者提供了“云監管”的可能。



浙江德清已率先應用時空智能操作系統,實現對城市里各類要素數字化管理
在廣東電網,原來需要人工完成的輸電、變電、配電等環節巡檢工作,能實現無人機自主飛行作業全覆蓋。目前“昆侖鏡”已解算獲取超20萬公里的電網三維建模數據,有900架無人機跑在“昆侖鏡”上,作業里程已超12萬公里。
今年8月,北斗三號完成全球組網,讓北斗“天上好用,地上用好”成為下一階段的重要目標。中央“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實施北斗產業化等重大工程。中國衛星導航管理辦公室規劃也指出,到2035年,北斗還要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為智能化、無人化發展提供核心支撐。
陳金培認為,部署千尋位置“昆侖鏡”時空智能操作系統,能夠快速實現北斗系統與終端應用的連接,降低北斗高精度應用門檻。有了時空智能操作系統,北斗的應用范圍也不斷向外延伸,不僅僅是導航,可以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數字孿生等新技術融合,催生出各類無人化、智能化的創新應用,助力經濟社會信息化轉型升級。
千尋位置是一家時空智能基礎設施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公司基于北斗衛星系統(兼容GPS、GLONASS、Galileo)基礎定位數據,利用遍及全國的北斗地基增強站、自主研發的定位算法及大規模互聯網服務平臺,為遍布全國的用戶提供厘米級定位、毫米級感知、納秒級授時的時空智能服務。2019年10月,公司完成10億元A輪融資,估值超過130億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