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哮喘”病友日常生活需要管點啥?
哮喘是個長期病,
慢性病,需要長期管理。
患者教育時醫生都會提到
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前幾天一位患者直接向我提問:
“龔醫生,
您一直說哮喘管理重要,
可具體咋管?
我們咋做呀?”

確實這是一個實用性很強的問題,
今天我們就說點接地氣兒的話題
——哮喘病友日常生活需要管點啥?

第一 、管“用藥”
用對藥,備足藥。
哮喘是一類氣道致敏性疾病,
往往需要口服或吸入藥物控制癥狀,
這些藥物種類繁多,
特別是吸入性藥物。
關于吸入性藥物使用大家可以參考既往科普
“常用呼吸道吸入藥物如何選?怎樣用?”。
堅持規律用藥固然重要,
但是由于哮喘大多是過敏原刺激誘發,
在特殊環境常常會突發,
如果平日里口袋里常備沙丁胺醇氣霧劑等
起效快的支氣管舒張劑,
可以及時應對突然狀況,
減少風險。
|圖片來源于網絡|
哮喘病友們的用藥需要聽從醫生的建議,
貴在堅持。
不過治療方案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醫生會根據病友們的不同情況
“升階梯或降階梯”治療調整,
調整也是有一定規律性,
所以這就需要定期隨訪。
第二、管“環境”
避免過敏原接觸是遠離哮喘的首要措施,
很多哮喘病友有各種誘發因素如塵螨、
動物毛發、花粉、灰塵等等,
甚至運動和藥物。

所以針對平日生活、工作,
游玩的環境要特別留意,
避開過敏因素。
對于運動誘發型的哮喘,
運動本身就會誘發哮喘發作,
不建議劇烈的運動。
游泳、瑜伽、太極拳等運動
都可以幫助哮喘病友們增加肺功能。
第三、管“飲食”
民以食為天,
哮喘病友需要合理飲食,
均衡營養。
食用高蛋白食物,
富含維生素A,C,鈣 食物,
可以起到潤肺、生津、提高抵抗力的作用。
高蛋白的食物如瘦肉,
豆制品可以提高抵抗力,
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魚肝油,
胡蘿卜可以潤肺,
保護氣道,
富含維生素C 的食物如柚子,
西紅柿等可以預防感冒,
富含鈣的食物如青菜,
豆腐等可以增強氣管抵抗能力。
不過需要提醒哮喘病友的是,
由于個體體質差異,
對于有特殊食物過敏
(如魚、蝦、蟹、花生、牛奶等)的病友,

要根據自己的體質避免這些食物,
以免哮喘發作。
第四、記日記

我們都知道,
糖尿病患者需要監測血糖,
高血壓患者需要監測血壓,
哮喘患者有沒有客觀指標監管自己呢?
答案是肯定的,
哮喘患者可以根據日常監測呼氣流量峰值(PEF)
來了解哮喘控制的狀況。
|圖片來源于網絡|
可以理解它為簡單的肺功能監測,
這個指標主要反應的是呼出氣受限制的程度。

峰流速儀的使用方法很簡單,
分為五步
1. 安裝一次性口器;
2.站立持峰流速儀水平位,
游標至標尺的基底部;
3.深吸氣;
4.嘴唇包緊口器,
最大最快呼氣;
5.像吹生日蛋糕上的蠟燭一樣
吹峰流速儀(可參考附圖1)
|圖片來源于網絡|
正確使用呼氣峰流速儀并準確記錄哮喘日記,
是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可有效預防和減少哮喘發作的次數。
晨起、睡覺前各吹一次或用藥前后各吹一次,
要用最大爆發力去吹,
每次吹三下,
取最好值。
如果PEF變異率即
早晚二次PEF差值除以早晚兩次PEF的平均值
或用藥前后PEF差值除以用藥前后PEF的均值>20%
則表明哮喘可能控制的不太理想就需要調整方案。
除了峰流速監測數據,
哮喘日記(樣板見文后圖2)
還可以記錄當日的
氣溫、氣壓、飲食內容、運動和工作情況;
當天的癥狀和發病情況;
藥物使用及反應等。
堅持一段時間,
您會發現您對自身哮喘發作的情況
及誘發因素會有很好的了解,
就診時帶上哮喘日記展示給醫生,
也可以幫助醫生很快的分析出您的情況,
迅速及時的幫助您制定適合您的最佳方案。
另外對于哮喘病友,
每個月您也可以借助一些量表
來看看您哮喘的控制情況。
這個量表我們稱為
哮喘控制評分(Asthma control test,ACT 評分)。
量表很簡單(附圖3)
如果您的得分在25分說明哮喘控制的完美,
非常棒,
如果在20-24分說明基本控制,
但還需要關注可以做的更好,
如果得分在20分以下
說明可能要找找原因調整方案了。
總而言之,
言而總之,
哮喘是個慢性病,
哮喘是個常見病,
醫患合作,
長期管理好,
哮喘其實并不可怕,
盡量避免大發作,
也可以很好的生活、工作與學習。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作者簡介|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北院
醫學博士
自2002年來一直在上海市三級醫院從事呼吸內科臨床、
科研與教學工作。
上海市醫學會哮喘學組成員,
哮喘聯盟成員,
上海變態反應學組青年委員。
擅長慢性氣道疾病(哮喘、COPD)、
肺部結節、肺栓塞與肺癌的診治。
曾主持并完成國家自然基金課題1項,
參與多項上海市衛計委、市科委等項目。
以通訊作者,
第一作者發表SCI文章十余篇。
參編專科著作3部。
作 者 | 龔益
配 圖 | 張小妍
校 對 | 丁 宇
排 版 | 閔 勇 陳亦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