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男朋友容易生氣,哄不好那種|這2步能解決吵架問題
原創 KY KnowYourself

策劃 / 二狗子
插畫 / 莫恩恩
編輯 / KY主創們
大家好,我是KY作者Cyte。
“面對生氣的伴侶,你會怎么辦呢?”
這是我真心的困惑。每次對象生氣的時候,我好像只會把情況變得更糟糕:

吸取了這次慘痛教訓之后,我去知乎輸入關鍵詞“伴侶生氣”,在眾多相關問題和答案中,我get了一個關鍵詞——“哄”。
結果依舊讓人不好受。

01.
避開這兩種不恰當的回應方式
當你的伴侶生氣時,你可能會聽到很多指責(criticism),無論伴侶對你的指責有沒有道理,你都會覺得自己被評判和攻擊了。
臨床心理學教授Matthew McKay在《Couple Skills》中指出,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兩種回應伴侶的方式對你們的關系有害無益:



婚姻關系專家Markman(1993)和Gottman(1994)的研究發現,離婚的主要預測因素就是伴侶處理憤怒和分歧的方式。那些最有可能擁有成功婚姻的伴侶,大多數都能夠對關系中的矛盾和問題進行討論,并盡可能達成解決方案。
當我們在考慮如何處理憤怒和分歧的時候,需要牢記Matthew教授指出的這點:我們無法與一個正在生氣的人進行有效溝通。
所以KY良性戀愛教練認為,面對生氣的伴侶,著重考慮兩個部分:

02.
氣消了再講道理,這個順序不能錯
那么,我們該如何讓伴侶消氣?
今天給大家介紹超級實操的“三步安慰法”,并為大家準備了小小測試題,幫助大家學習知識點。來看看你能否在心愛的ta的怒火中順利“通關”吧~
? ROUND 1 ?

就能查看對應的解析啦!
▽ ▽ ▽
當伴侶生氣時,我們要允許伴侶生氣,給予ta情緒表達的自由空間。
想象你的伴侶是一只正在燃燒的刺猬,你要做的不是拔光ta的刺,也不是撲滅ta身上的火,而是允許ta在感到不安全的時候開啟防御模式,直到你讓ta感到安全,ta就會露出柔軟的肚皮來擁抱你。
但有時,平和的詢問并不一定會讓狀況變好,你的ta或許依舊激動,抱怨到停不下來:
? ROUND 2 ?

就能查看對應的解析啦!
▽ ▽ ▽
如果你的伴侶在生氣時喋喋不休,你不要挑戰或打斷ta。憤怒需要能量,ta可能會在10-15分鐘內放松下來,這段時間內,你要不間斷地去傾聽ta在說什么(Uninterrupted Listening);你需要面朝ta,保持對ta的關注,結合眼神、肢體語言來回應ta。
最后!
試著用你的安慰(Comforting),讓對方能夠感受到自己被關心著。
研究發現,觸摸可以產生浪漫伴侶軀體內共鳴,而這種生理狀態的變化是形成情緒傳染和共情的前提條件(Chatel-Goldman et al., 2014)。不妨通過溫柔的撫摸、輕輕的拍打等等觸摸的形式,來安慰ta吧!

03.
那么,如何與伴侶溝通憤怒背后的需求?
首先,嘗試了解伴侶此時此刻的想法和感受。
你可以留意ta之前的話語中聽起來情緒最強烈的部分,試著引導ta說出為什么對這個部分生氣,并問一些具體的例子來幫助你了解伴侶的想法和感受。

然后,承認話語中你也認同的事實。
聽起來是不是很簡單?我們不妨代入下面的場景,想象一下,這樣的時候,通常你會作出什么樣的回答?

就能查看對應的解析啦!
▽ ▽ ▽
有時候,雖然伴侶已經完全消氣,表面上你們已經和好了,但你可能是以犧牲自己的需求為代價的。
有研究發現,犧牲會讓親密關系中的雙方陷入相互埋怨的境地(Rusbult & Van Lange, 1996),最常見的就是,一方因覺得自己犧牲了很多而感到不平衡,而另一方因對方的過度付出而感到負疚、被操控。
在這里,KY良性戀愛教練建議,如果你感到自己的需求好像沒有伴侶的重要,其實這說明你也感到生氣、委屈,而你完全可以溫柔地通過自我堅定(assertive)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試著和伴侶達成真正的和解。
你可以從非語言和語言兩方面來表現自我堅定:


最后,我想說,面對生氣的伴侶,如果你可以通過適當的應對方式化解這一次小小的矛盾,你們的互動模式、整體的親密關系都可能會得到大幅度的改善。
References:
Chatel-Goldman, J., Congedo, M., Jutten, C., & Schwartz, J. L. (2014). Touch increases autonomic coupling between romantic partners. 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8, 95.
Gottman, J. (1994). Why Marriages Succeed or Fail.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Lerner, H. (2014). The dance of anger: A Woman's Guide to Changing the Patterns of Intimate Relationships. William Morrow Paperbacks.
Markman, H. J., Renick, M. J., Floyd, F., Stanley, S. M, & Clements, M. (1993). Preventing marital distress through communication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training: A four-and five-year follow-up.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61, 70-77.
McKay, M., Fanning, P., & Paleg, K. (2006). Couple skills: Making your relationship work. New Harbinger Publications.
Rusbult, C. E. & VanLange, P. A. M. (1996). Interdependence processes. In Higgins, E.T. & Kruglanski, A. (Eds.), Social Psychology: Handbook of Basic Mechanisms and Processes. New York: Guildford.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