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凡爾賽文學為何會火?女性寫凡爾賽就被罵
原創 沈奕斐 奕斐有話說
最近有一個叫“凡爾賽文學”的名詞突然在網上爆火。作為一個努力跟上大家思路的70后,我專門查了相關解釋才弄明白。
凡爾賽文學是指生活得高貴、奢華,且想通過一些反向的表述,來不經意地透露出自己的優越生活,一般用來調侃。換句話說就是聽上去在抱怨生活,實際上都是在炫耀。舉一個比較標準的例子:老公竟然送了我一輛紅色的蘭博基尼,這顏色選的也太直男了吧。怎么跟他說我不喜歡這個顏色呢?

A.讓我胖回來吧,吃不下飯真難受!
B.最近吃太多了,都胖了!
C.最近健身很努力,又瘦了10斤!
這道題的標準答案是B,因為這個答案滿足了凡爾賽文學中反諷和炫耀兩個要素。總結一下,凡爾賽文學包含了三要素“先抑后揚,明貶暗褒”、“自問自答”以及“靈活運用第三人稱視角”。
凡爾賽文學來源于一部講述18世紀末法國凡爾賽宮貴族生活的日本漫畫《凡爾賽玫瑰》。這漫畫里提到了大量奢侈的生活。后來通過網絡紅人們逐步把“凡爾賽文學”話題推上了大眾視野,據說網友們還成立了凡爾賽學習小組。

凡爾賽文學最大的特征是在公共媒體上建立一種你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形象。雖然你一直在抱怨,但你生活得特別幸福。甚至最近還有一位博主塑造了這樣的一個人設——她有一個有錢又聽話的,只要她需要十五分鐘就能趕到她身邊來的完美老公,這讓大家都非?!傲w慕“她的幸福生活。
凡爾賽文學中也有好幾類人群。
01
凡爾賽而不自知
我也是對照了一下凡爾賽文學的特征,發現自己很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屬于凡爾賽指數較高的人群,所以我特別想和大家分享這個話題。
比如我經常在朋友圈里抱怨我家商先生的各種問題,但朋友圈下面一連串的評論都說我在秀恩愛。其實有時我都不知道為什么大家這么說,因為明明我在和他吵架啊。朋友和我說,你們倆吵架斗嘴都顯得那么的好玩。這就是秀恩愛的一種方式。
很多時候在日常生活中真的存在這種“凡爾賽而不自知”的現象。最經典的例子,對錢無感數馬云,北大還行撒貝寧。

就拿我家兩個孩子來舉例子,每次考完試老大都覺得考得很不好,很崩潰。而老二考試,只要卷子填滿了他就對自己很滿意。
到了出成績的時候,老大就告訴我自己考得真的和預期一樣很糟糕。結果名次出來一看,前三名!老二每次都對自己特別滿意,但名次已經不知道排到哪里了。老二經常跟老大講,你明明已經很好了,為什么還要說自己不好?可是老大覺得自己考得不好是真心的。因為每次沒考到第一名老大就一定很沮喪。
02
凡爾賽古已有之
我看到“凡爾賽“的時候腦海中馬上就想起了古代的很多人。比如說我國最早的凡爾賽體“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你看中狀元這么困難的一件事,在講述者嘴里就很輕松。還有,李白寫的“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你說誰家能經??吹桨子癖P?
在酒桌上、在很多的男性文化里,很早就有凡爾賽體?!澳銊e看TA很厲害,那是我小兄弟,一通電話他就能聽我安排?!痹谳p描淡寫的講述中就體現了自己和某個很厲害的人物關系很好,或者在輕描淡寫中表達了自己對國家大事的了解程度。

為什么我會說到這個男性的酒桌文化?因為當凡爾賽文學“紅“了之后,經常有人嘲笑女性就愛做白日夢。

03
制造虛擬人設
凡爾賽文化的創始人,或者把這個文化發揚光大的幾位博主他們在網絡上設立了一個所謂的人設。而對陌生人來講這個人設是無法跟TA真實的生活區分的。
這種方式會讓有人覺得這是一種欺騙。在2009年的時候我就發表了一篇學術論文《賽博空間的主體技術與性/性別政治》,目的就是為了討論在互聯網空間里面真實和虛擬之間的關系,技術打破了人們感受和日常經驗的連接。這個話題放到現在變得更為重要了。

在網絡上,她四十多歲的男性身份特別容易被崇拜,被尊敬,她的發聲就特別容易被“聽到“??僧斔鳛槎鄽q女性的時候,她的發聲是沒有被”聽到“的。所以她會選擇在互聯網中尋求現實生活中達不到的體驗。

除此之外,網上現在流傳很多贅婿的視頻,大致內容就是入贅的女婿本來被壓迫得多么厲害。最后發現這個女婿原來有很顯赫的背景,大家馬上就對他言聽計從。現實生活中是不太會發生這種事情的。

但是反過來講,我一直說要對這樣的現象寬容點。這個寬容不是意味著鼓勵大家這么做,也不是鼓勵大家向他們學習。而是因為在我以前做研究中發現這個群體有很強烈的被看見、被關注的需求。
當TA屬于社會比較弱勢的群體時,我們可能“聽不到“TA的聲音、”看不見“TA的形象。所以這類人會給互聯網上的自己營造一個大眾都很羨慕,我很有錢的生活很好的形象。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獲取大家的關注。

在女性想象的幸福生活里,能炫耀的東西好像就剩下了有錢的老公,完全聽我話的丈夫。而在男性的想象中,趾高氣昂辦事,隨時隨地可以打壓人是值得被炫耀的。難道這就是我們想象的幸福生活嗎?這一點才是最讓我擔心的。
當我看到這樣的凡爾賽文化以及贅婿的視頻時,更多是關注年輕人現在的需求到底在哪里?他們有什么樣的聲音是很想被關注、被聽到的。

當然,如果有些人真的把這些“文化“看作是真實的,要學習這個文化。那這個就不是凡爾賽文學的問題了,是我們整個教育怎么提高智商的問題。
所以我們還是更寬容一點對待這個群體,但完全沒有必要把它塑造成為一個成功的人物。在整篇文章里我沒有把這些博主的名字打出來。因為這是一個小眾的娛樂,那讓它娛樂娛樂就好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