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麗水市委書記用6個小故事講述全面小康:讓發展更有人民溫度

發布會現場 澎湃新聞記者 姚似璐 圖
“前不久,景寧畬族自治縣澄照鄉下泥山村村民雷玉平一家,隨全村38戶119名畬族同胞一起搬遷下山,住進了縣里新建的安置小區景寧民族創業園,喜遷新居過上了新生活。在搬遷的前一天,村民們敲鑼打鼓自發組織了一場特殊的慶祝儀式,大家興高采烈齊聚一堂,在村頭掛起‘黨的大搬快聚富民安居政策好’的橫幅,集體合影留念,從臉上都洋溢著幸福滿意的笑容。”
11月19日,在浙江高水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主題系列發布會(麗水專場)上,麗水市委書記胡海峰用6個小故事從生態優美、發展提速、改革圖強、開放賦能、精神富足、成果共享六個方面介紹了當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的工作成效。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從發布會現場獲悉,這6個小故事,分別是“一方江南秘境的自覺堅守”“一家跨國企業的戰略選擇”“一個深山村莊的精彩蝶變”“一紅酒中心的無中生有”“一臺鄉村村晚的文化濃情”和“一戶畬鄉人家的幸福生活”,從不同側面介紹了麗水生態環境保護、浙江最美大花園核心園建設、以生態賦能經濟發展、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加快發展“開放經濟”、文化服務提升、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麗水是浙江的生態屏障,是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首批國家生態保護和建設示范區、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2019年全市實現GDP1476.61億元,在浙江11個設區市中排名第10位。
“‘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是麗水的一項艱巨任務。”在講述“一戶畬鄉人家的幸福生活”故事時,胡海峰表示,為此麗水大力實施精準扶貧、政策兜底、民生改善三個工程,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農村家庭年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集體經濟薄弱村“消薄”的“三個清零”,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連續11年居浙江第一。
“全面小康最核心之處是以人為本、發展為民。增收是老百姓最關注、最看中的民生問題,直接影響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只有百姓腰包鼓起來、生活富起來,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小康。”胡海峰說,為實現精準脫貧和人民增收,麗水針對本地特有的、突出的問題,對高山、深山、遠山地區的群眾,全面組織實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以徹底擺脫貧困、徹底遠離危險、徹底恢復生態來推進“大搬”,以提高基礎設施供給率 、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獲得率 、提高常駐人口城鎮化率推進“快聚”,目前已有近5.7萬人搬出大山融入城鎮,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富民安居。
作為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試點市,在介紹麗水“改革圖強”時,胡海峰以當地陳家鋪村轉變思路、創新方法辦民宿、開書店、搞旅游、做電商為例講述了“一個深山村莊的精彩蝶變”的故事。
據介紹,在試點過程中,麗水聯合中科院、國科大等開展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率先制定和發布生態產品價值評估核算的“麗水標準”,構建形成包括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評估、質量認證、市場交易以及生態信用等內容的一整套科學制度體系。目前,全國第一個鄉級和村級GEP核算、第一筆以GEP增量為依據的生態獎勵基金、第一宗包含GEP增值的土地出讓等都已在麗水實現。
“今天的麗水,改革圖強已成為創新拓展’兩山’轉化通道的關鍵一招。成果共享讓發展更有人民溫度、讓幸福更有民生質感。”胡海峰表示,麗水將在今后五年乃至更長時間,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階段的各項基本任務給予進一步高度關注、深入推進和鞏固完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