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察|俄在蘇丹建軍事基地,“北極熊”全球基地布局逐步復蘇
俄羅斯政府近期此頒布了一項關于計劃在蘇丹建立海軍后勤保障中心的決議,目前該決議已獲得俄總統普京的認可。
按照決議的內容,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將在蘇丹建立一座可容納4艘艦艇和300名人員的海軍基地,并具備部署核動力艦船的能力。協議規定,俄羅斯將被允許通過基地轉移所需的“任何軍事裝備、彈藥、設備與材料”。該港口將在俄羅斯管轄下運營25年,并可續期10年。
俄羅斯海軍將在蘇丹建立軍事基地,這也讓其近年來全球軍事基地布局成為外界關心的一個話題。

??繑⒗麃喫枅D斯港口的俄羅斯登陸艦。
蘇聯時代“遍地開花”
一直以來,俄羅斯對于尋找合適的海外軍事基地都非常熱衷。俄羅斯巨大的國土限制了其軍事力量的向外投射,尤其在海軍領域,由于出海口數量極為有限,且距離也很遠,再加上冬季海水凍結等問題,使得俄軍幾個重要艦隊之間的配合極為困難,一旦戰事爆發,容易被敵方各個擊破,這個缺點在克里米亞戰爭和日俄戰爭中表現得十分明顯。為了改善這種地緣政治困境,在他國“暖水港口”設立海軍基地便成為俄羅斯的優化選項之一。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蘇聯開始加強對第三世界國家軍事經濟的援助,大力發展海軍,尋求建立海外軍事基地,甚至直接干預一些地區的軍事沖突。蘇聯海軍在鼎盛時期,海外軍事基地曾分布于世界各地,僅僅海外海軍港口就擁有31個,遍布越南、老撾、柬埔寨、也門、伊拉克、敘利亞、埃塞俄比亞、索馬里、莫桑比克、利比亞、埃及、古巴、尼加拉瓜、秘魯等地。
但是隨著1991年蘇聯解體,經濟低迷的俄羅斯已無力維持龐大的海外軍事基地。無奈之下,大部分海外軍事基地都被放棄,只保留了少數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海外軍事設施,如駐白俄羅斯和駐阿塞拜疆的雷達基地,而駐敘利亞塔爾圖斯港海軍基地則縮編為“物資技術保障站”。

蘇聯鼎盛時期在全球建立了不少軍事基地。圖為蘇聯在越南金蘭灣的軍事基地繪畫。
俄羅斯時期“有的放矢”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迫于北約東擴壓力,俄羅斯開始在獨聯體國家范圍內,如在東歐的白俄羅斯、烏克蘭,高加索地區的阿塞拜疆、亞美尼亞等國重新設立軍事基地和軍事設施。2000年普京上臺后,獨聯體國家更是成為俄羅斯外交發展的優先方向,俄逐漸在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恢復和重設軍事基地。從目前的趨勢看,隨著國力逐步恢復,俄羅斯戰略收縮已經基本結束,在全球布局上變得更加積極主動。
與蘇聯時期的“遍地開花”不同,除周邊地區外,俄羅斯現在將主要精力集中于北極和地中海兩大熱點地區。當代由于氣候轉暖,冰層退縮,北冰洋能夠通航的時間在延長、區域在擴大,北極蘊藏資源的開發難度也在降低,這使得北冰洋的戰略地位越來越重要。而俄羅斯與北極地區接壤最多,所以下手最快,動作也最大。從相關設施建設來看,在2014年俄羅斯完成了北極“三葉草”軍事基地的建設工作。該基地位于地球最北端,能起降包括遠程戰略轟炸機在內多種戰機,也是俄羅斯在北極的最大軍事基地。從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大規模翻新擴建北極地區的機場和軍事基地,并計劃重啟蘇聯時期的13個航空基地。截至目前,俄羅斯已在北極的新地群島、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北地群島和新西伯利亞群島建設了400多座軍事基礎設施。
而地中海對于俄羅斯同樣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地中海地處歐洲、亞洲和非洲三大洲的結合處,自遠古以來就是進行廣泛經濟、政治和文化交流的舞臺。俄羅斯幾百年來對于地中海都有著濃厚的情結,由于黑海是一個近乎于封閉的海區,僅有一條黑海海峽和地中海聯通,戰時極易遭到他國封鎖,沙皇時期就希望能獲得海峽附近的陸地,以保障通道的安全。1960年美國第一艘戰略導彈核潛艇——喬治·華盛頓號下水服役,更是讓蘇聯人如芒在背。因為華盛頓號核潛艇所載的“北極星A1”戰略導彈從地中海就可以直接打擊莫斯科。因此蘇聯必須要在地中海上部署自己的海軍力量,才能有效驅逐美國的戰略導彈核潛艇,確保首都安全。在上世紀70年代,蘇聯海軍專門組建了海軍第五地中海分艦隊(于1992年12月31日被解散),依托敘利亞塔爾圖斯港對分艦隊進行物資技術補給,以加強對地中海地區的控制。

近年來,俄羅斯對敘利亞塔爾圖斯港口進行了改造,方便??慷砹_斯海軍艦艇。
目前,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港是俄羅斯在地中海地區唯一的落腳點,該基地位于地中海東岸,又處在中東的中心位置,地緣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擁有塔爾圖斯港將極大擴展俄海軍在地中海的行動范圍,不僅突破了美國第六艦隊在地中海北岸地區對俄黑海艦隊的圍堵和封鎖,而且有助于俄干預中東地區事務。2010年至2012年,俄羅斯在塔爾圖斯大興土木,目的是將其升格為可停泊巡洋艦與航母等大型戰艦的現代化基地,2013應敘利亞局勢俄又重組了地中海分艦隊。2015年敘利亞政府發出邀請后,俄軍隨即大舉開進敘利亞,協助敘利亞政府軍作戰,這一方面是為了支持盟友,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住塔爾圖斯港基地。因為俄羅斯很清楚,一旦失去塔爾圖斯港,那么俄軍只能被困在黑海內。
除了塔爾圖斯外,俄羅斯近年來與埃及的軍事合作也在迅猛發展,特別是在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戰爭之后,兩國重拾冷戰時期的蘇埃友誼傳統,軍事技術和安全合作持續升溫。在2017年11月,俄方發布文件顯示總理德米特里·梅德韋杰夫已經批準一份與埃及簽訂的軍事協定草案。協定正式簽訂后,俄埃兩國軍機可“互用”空軍基地。而在今年年初,埃及內閣表示將在該國東部邊界建立新的軍事基地,以保護蘇伊士運河。但是美國方面認為這個軍事基地是埃及提供給俄羅斯海軍地中海艦隊使用的,目的是讓俄羅斯海軍向利比亞輸送武器和軍火更加順利。
此次俄羅斯準備建立海軍后勤保障中心的蘇丹,位于非洲東北部、紅海沿岸、撒哈拉沙漠東端,是非洲面積第三大的國家。按照俄羅斯黑海艦隊前司令弗拉基米爾·科莫葉多夫海軍上將的說法,蘇丹位于重要的紅海地區,在蘇丹為俄羅斯海軍開設后勤保障點將強化俄羅斯在北非和中東的存在,幫助船只執行紅海中的軍事和經濟任務。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年來非洲在國際社會中戰略地位的大幅提升,因此俄羅斯正在努力“重返非洲”。2019年10月23日至24日首屆俄羅斯與非洲國家峰會在俄羅斯索契舉行。普京和54位非洲國家領導人及非洲國際組織代表出席峰會,討論俄非合作問題。當時普京在峰會全體會議上稱,俄非合作具有戰略性和長期性,發展與非洲國家及其地區組織的關系是俄羅斯外交的一個優先事項。不難看出的是,俄海軍在蘇丹獲得落腳點是其在非洲布局的重要一環,也有助于其推進俄非未來的合作。
(作者系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