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人收購17噸黃金虛開46億元增值稅專用發票,被批捕
披著“國企”外衣,打著“加工黃金”旗號,一年內,三人向上游黃金企業收購黃金約17噸,采用票貨分離的方式取得進項增值稅專用發票,為十余家下游企業虛開發票,價稅合計46億余元。
11月17日,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從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檢察院獲悉,近日,該院以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對周某、謝某、黃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批準逮捕。
閔行區檢察院介紹,2018年,犯罪嫌疑人周某的表哥找到他,說是替朋友侯某(另案處理)詢問其有沒有國企的資源,希望可以借助國企的招牌合作黃金加工成“合金電解銅”的業務。周某想起來自己之前在北京做生意時,曾結識某國企領導,遂向該領導介紹了此業務。
該領導進一步了解相關事宜后,覺得這個業務有利可圖,并提出希望周某能出面具體負責這塊業務。2019年2月,在該領導的授意下,周某來到該公司擔任副總經理的職務,負責黃金“加工”成“合金電解銅”的業務。
其間,購買黃金的資金由侯某背后的團伙負責解決,侯某找好上下游相關企業后,會在微信上聯系周某,并讓周某將公司公章交到侯某團伙所在公司簽單。
在組織上下游企業簽約運作的同時,侯某承諾開完發票后,將給周某共計23萬元的好處費。在利益的驅使下,周某決定鋌而走險,接受侯某所介紹的業務模式。
在侯某及背后團伙的組織介紹下,周某利用該公司國企的身份,先后向上游企業購買黃金近15噸(價稅合計42億余元)及電解銅約133噸,采用票貨分離的方式取得進項增值稅專用發票,后通過虛構委托加工合同、出入庫單的方式,制造出黃金和電解銅經“加工”成為“合金電解銅”的假象。
最后,在無真實業務、交易的情況下,為十余家下游企業虛開品名為“合金電解銅”的銷項增值稅專用發票,價稅合計42億余元,其中稅額5億余元。被虛開的銷項增值稅專用發票最終經下游企業再次洗票,被虛開為品名“電解銅”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被次下游的幾十家企業購買、認證。
2019年6月,經手了數十億元合同的周某害怕卷入更多禍端,決定辭職回老家。但該公司“虛開巨額發票”之路仍然在繼續。同年12月,由中間人黃某介紹,該公司的法律顧問謝某如法炮制,以該公司的名義陸續采購黃金近2噸,在無實際貨物交易的情況下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價稅合計4億余元。
2020年6月,閔行區經偵支隊結合稅務異常數據和樓宇排查后發現,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間,位于閔行區的某國企公司主營業務由糧食購銷新增為銷售“電解銅”“合金電解銅”等金屬產品,累計銷售金額40億余元,且購銷、委托加工業務均在外地,真實性無法核實,有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嫌疑。閔行公安分局對該公司立案偵查,由此案發。
近日,閔行區檢察院對3名犯罪嫌疑人批準逮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