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了戀愛課,學了“PUA”,就真能脫單嗎?
原創 她姐
最近,她姐被熱搜上的一條新聞吸引了。
新聞配圖是熟悉的大學教室。整個教室里擠滿了人,連過道都被占領了。
一開始,她姐還以為是某位學者名人去學校里開講座。
仔細看了新聞才發現,一切都是因為一門課。
“戀愛課”。

“戀愛課”進校園其實不是什么新鮮事。
2013年左右,華東師范大學就開設了一門名為《婚姻與愛情》的選修課。此后,包括天津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學校也先后從不同角度在課堂里談愛。
她姐不禁好奇,為什么大學紛紛開始設置戀愛課?
上了戀愛課,能幫助成功脫單么?
戀愛課成為剛需?
別管大家對于戀愛課是怎么看的,看那張擠滿人的教室圖就知道,至少戀愛課在學生們中間是很受歡迎的。

這樣的學生不是少數。
不久前,有媒體面向全國1000余名大學生發起了一項“你支持開設戀愛課嗎”的問卷調查。其中有近90%的大學生表示支持。
從這組數據來看,戀愛課對于大學生們來說甚至稱得上是一種“剛需”。
但好像也確實,不是所有人都點亮了談戀愛這個“技能”的。
22歲的@皮卡皮說她至今沒能好好談過一次戀愛。大學的時候,也不是沒有遇見過有共同興趣和話題的男生,但她從來沒有想過,兩個人能夠從普通朋友變成男女朋友。
直到那個男生在朋友圈里宣布談戀愛了,她才突然意識到,好像錯過了一段戀情。
她自嘲,“是不是我的戀愛信號接收系統出了什么bug?”

25歲的@太陽小姐也曾經距離脫單只有一小步。
她在留言中說,認識的一位師兄對她非常友好、體貼,個人能力也沒得挑,幾乎完美契合了她對于另一半的想象。
然而,甜蜜愛情并沒有來,等來的卻是漫長而煎熬的曖昧時光。最終,太陽小姐還是下定決心從那段若即若離的關系里跳脫了出來。
還有的人,把愛情看的很重。于是,每每想起自己身上的那些小缺點,總會不自主地害怕,怕對方會失望,然后離開自己。所以面對愛情總是畏首畏尾。
她們并不是不期待愛情,而是不知道該怎么走進愛情,和對方以及其中的曖昧、甜蜜、酸痛相處。

不過,也有專家對于這樣的戀愛課提出了自己的顧慮。因為戀愛并不是簡單地涉及兩性心理、社交禮儀等某一方面的內容,它背后牽扯到的知識和學科門類其實非常的廣泛。
換句話說,僅僅通過一門課就想完整了解戀愛、學會談戀愛,并不太可能。
當大學課程無法提供所謂的戀愛解決方案時,有的學生會轉而向社會尋求答案。
比起校園里的引導為主,在信息紛雜的社會上,她們接觸到的答案可能更加駁雜。
好一些的,說要衣著得體,待人真誠。
還有一些更加簡單粗暴,甚至極端,比如X步戀愛陷阱法。
或許大家更熟悉它們的另一個名字——PUA課。

當談戀愛有了“技巧”
PUA,pick up artist,字面意思是“搭訕藝術家”。
原本是指男性或女性通過學習和實踐,去接近自己喜歡的人。
慢慢地,這種課程里被人為的添加進來很多不良因素,演變成一種情感操控術。
它的市場廣大,也正說明了很多人正在為愛迷茫和求而不得。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的PUA學員數量已經有200萬人左右。

訪談節目《和陌生人說話》就曾經采訪了一位原PUA課程的學員@林晨。
“PUA就是騙。”林晨在采訪中坦言。
在他看來,戀愛是一場游戲,而PUA能讓他在這場游戲里面,玩到最強王者。
他學習的是所謂的五步陷阱法,通過打造虛擬人設,廣撒網,隨后讓對方認為兩人在戀愛,之后果斷分手。

他提到,甚至有PUA學員真的會執行到最后一步——誘導另一方自殘或自殺。
林晨也差點因為自己的言行,面臨無法挽回的境況。
“她當時說,你敢跟我分手,我現在就出去被車撞死。就硬要往外面跑,我趕快把她抱住。”
“我感覺我這種比什么渣男都渣,真的。”林晨說。

最終,他轉向反PUA組織,去尋求幫助,進行自我的救贖。
加害者去求救了,那些PUA的受害者們呢?
她們又該如何自處呢?
26歲的@吳茗大學期間曾經有一段“美好”的戀情。一次意外,讓她突然發現,原來自己的貼心男友,是一位PUA學員。
“我當時一下子就癱坐在地上,哭了。”

“新認識一些男生,如果是那種情商比較高的,我就會不自覺地聯想,他們是不是在PUA。”
“有一些對我好的,我也很抗拒,我不想跟他們有太親近的關系。”
即便如今成為了反PUA組織的一名志愿者,但曾經受到的傷害,仍然如同附骨之蛆,未能隨著時間流逝而消解。
還有的受害者,沒能和吳茗一樣“逃出來”。

這背后隱藏著一種思維邏輯,我們相信戀愛可以“學”。
而對于PUA里的加害者們來說,戀愛甚至是可以通過所謂的“練習、嘗試”,而最終完全掌握的某種技能。
可我們有時卻忘了,戀愛中最重要的可能不是“練”,而是“愛”。
我們需要的從不是戀愛課
有人說,中國人最缺三種教育:性教育、死亡教育和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不單單和表達愛有關,更和感知愛、理解愛、學會愛有關。
回看一下我們的人生時間線,愛情,最初是在哪里萌芽呢?
大部分人的初戀發生在校園,它常常和一些詞并肩出現——青春期、早戀。

如今,早戀被污名化的愈發嚴重。
青春期懵懂的愛意,未經溝通和引導,往往不假思索地因為一句“學習為重”被扼殺在搖籃里。
我們暫且不去談論這樣究竟是對還是錯。
但的確,大部分人“愛的初體驗”就這樣被斬斷了。
進入到大學,我們終于擺脫了早戀的桎梏,可以嘗試著去戀愛。
可當一些人還沒有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一段什么樣的戀愛,如何面對戀愛中的親密關系,如何在戀愛中保持自我、自尊和自愛時,就又被一股力量推著往前走了。
“班上有喜歡的人嗎?上大學可以談戀愛了。”
每到放假,父母或親戚們總要拐彎抹角地來問上一句。
恨不得我們一畢業立刻完成找工作、結婚、生子三級跳。
出了社會,我們感知愛的機會就更少了,覺得自己不會愛,遇不到愛,對愛迷茫的大有人在。
甚至無形中,我們可能就變成了相親市場上一個待價而沽的商品。

這些冰冷而現實的指標幫助我們在快節奏的生活里迅速地分辨,挑選“合適”的那個人。
好像隨著年紀增長,工作越來越忙,經歷越來越豐富,愛的能力反而在不斷減弱。
如果我們不再對愛避而不談,讓我們有機會從幼年時期一點點的感知學習愛情,我們面對它時的困惑、我們從中受到的傷害是不是會少一點?
對它的害怕,對失戀后傷心的恐懼是不是會少一點?
我們面對那些冰冷指標的機會是不是也會少一點?
她姐不敢給這個問題下定論。
不過至少,大學里的戀愛課,讓一些人邁出了感知愛情的第一步。
我們或許可以從戀愛課的初衷出發,去再次探索愛的教育。
原標題:《上了戀愛課,學了“PUA”,就真能脫單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