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大社會學院教授計迎春,如何看待馬賽克中國式親密關系,問我吧!
最近《我的姐姐》和《你好,李煥英》的大熱,讓人重新開始審視家庭和親情的關系。我們和父母相處,總是告訴自己要克制,但最后依舊沒忍住吵到歇斯底里;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卻又受不了催婚式的勸說;親情是心靈的港灣還是道德的綁架?中國家庭的種種錯位感與違和感在我們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中反映,如同馬賽克般交織雜糅。
新時代年輕人和父母的關系究竟怎么樣?面對職場、生活的種種難題,該順從父母的勸說還是堅持個人內心的選擇?我是上海大學社會學院教授計迎春,主要致力于家庭、性別、人口轉型研究。關于當下個人和家庭、傳統和現代的沖突與和解,歡迎和我一起討論!
新時代年輕人和父母的關系究竟怎么樣?面對職場、生活的種種難題,該順從父母的勸說還是堅持個人內心的選擇?我是上海大學社會學院教授計迎春,主要致力于家庭、性別、人口轉型研究。關于當下個人和家庭、傳統和現代的沖突與和解,歡迎和我一起討論!

提問
熱門最新共0個提問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