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疫情下的美國華人無奈囤防彈衣,一萬多一套,武漢生產
敘利亞大馬士革,杜馬鎮。剛睡下沒多久的顧勇(化名),突然聽到一陣巨大的噪音,飛快地由遠及近。同一個營房的其他幾個外國伙伴已經翻身而起。
“直升機!空襲!”有人大喊。
顧勇抓起手邊的防彈衣往身上一套,飛速沖出營房。一束強光射得他無法睜眼,但他依然能感覺到半空中盤旋的那架武裝直升機。
直升機開火了。子彈“嗒嗒嗒”地從他頭頂、身邊掠過,擊中了身后的鐵皮營房,他聽到有人慘叫著倒地,擋在他面前的那個德國人,連中數彈,后仰著飛了出去。還沒等他反應過來,他的胸口遭到重重一擊,整個人被撞得騰空而起,失去知覺前的那一刻,顧勇腦子里只剩一個念頭:完了。
顧勇僥幸撿回一條命,馬甲里的防彈鋼板幫他擋下了一槍。
但其他人就沒那么幸運,在那一晚的空襲當中,一共有5個外國伙伴遇難。
劫后余生的顧勇,第一時間在網上找到了身在國內的宋帆,正是宋帆賣給他的那幾塊防彈鋼板,救了他一命。
“我賣給他的是最高等級的防彈鋼板,確實可以擋住武裝直升機的機槍子彈。”宋帆說。

防彈鋼板很賺錢
武漢人宋帆,與鋼材打交道至今14個年頭。
從2006年開始,他一直在武漢的丹水池市場,做鋼材批發生意,一年能做到5000萬的營業額,生意最火的時候,一個月能做到800萬。不過,鋼材生意雖然量大,但是利潤卻不高,大概只有1-2%,做得好的也不過5%左右。
5000萬的營業額,毛利在100-150萬,去掉銀行貸款利息25萬,工人工資30萬,租金15萬,還有其他七七八八的業務費用,最后賺的也不過50萬左右。
到2015-2017年,鋼材生意一落千丈。一個月的營業額只有一百多萬,實際利潤也就1萬左右。
很多同行入不敷出,紛紛轉行。

到2018年,宋帆的鋼材生意也開始虧本,他打算轉行,加盟連鎖便利店。但是實地考察后,又開始猶豫,正在這時,武漢鋼鐵公司的一個領導找到他,問他想不想賣防彈鋼板。
因為跟武鋼有長達十幾年的合作,宋帆沒有多想,就接了這個活。不過,見了整張整張的防彈鋼板,宋帆傻眼了,這東西怎么賣?想了半天,他決定把鋼板分切,做成防彈衣用的防彈插板,“我都不認為有人會買。”
鋼板加工他是專家,但切割完成的防彈插板,去哪兒賣,他一點經驗都沒有。他隨手掛在網上賣,卻不想一上架就有人買,賣得還挺好。于是,他趁熱打鐵開了線上店鋪。
2019年5月,宋帆月銷首次達到5萬,他那個激動啊,喊上家人一塊兒出去吃了一頓燒烤,他沒有透露具體的利潤率,只是說:“在網上賣防彈鋼板,比傳統鋼材賺多了。”
五花八門的購買理由
他在網上的客戶五花八門,有正規組織,也有軍迷和散兵游勇。
某地公安局就找他定做過一批防護裝備,不過,對方只提供了一個手畫的草圖,尺寸不精確,等宋帆做出成品,發過去后,不是這里寬了,就是哪里不對,反復改。一百多塊鋼板,每塊3公斤重,順豐空運就來回了3次,往返快遞費都比利潤要高。

宋帆對軍迷的記憶更深一些,而且這個群體非常大,“沒有這些人,我哪有這么大的銷量。”
對普通人來說,防彈裝備根本用不上。不過,這些“裝備黨”,不論是頭盔、防彈衣的內膽,還是防彈插板,都要追求最高級別的,能防狙擊步槍。
“其實根本用不到,但他們會攀比。”
最高防狙擊步槍的防彈級別,和最低的2級防彈,也就是防老式的54手槍,兩者的差價可以達到2500元,“很多人就是買最貴的。”
有人花了一萬多塊錢,配齊了全套頭盔、面罩、背心、插板,一套就是十幾公斤重,買回去也用不上,就放在那兒看個高興。
宋帆無意中還發現,百度貼吧有一個“生存狂吧”,里面有不少活躍分子,“天天想著怎么末日生存。”
云南有一個年輕人,在農村蓋了一棟房子,用的鋼材都是最好的,通常住房的墻壁都是20-30厘米厚,但他做成了70-80厘米厚,還要扎最粗的鋼筋澆筑混凝土。“這做完,哪一天碰上拆遷,我相信別人是拆不動的,除非炸了。”
他就潛伏在貼吧里,做宣傳,讓他們買自己的裝備,不知不覺也發展了不少客戶,“他們會在家屯著,以備不時之需。”
也有讓人啼笑皆非的客戶。有人把防彈插板買回去,當鼠標墊用,有人把防彈內膽拿去墊屁股,當升降椅的椅墊,“說是為了防止升降椅爆炸時炸傷屁股。”
前幾天,有人買了一套防爆服,一問身份,是個大學生,宋帆就問他用來干什么,對方告訴他,為了防止有一天怪物入侵地球,他要提前做好防護。

有人買回家穿了過過癮
把防彈裝備賣到全球
2019年上半年,宋帆的網店加入了國際賣家,很快就有了馬來西亞的訂單。一個馬來西亞當地的保安,花了159塊錢,買了一件防刺服。緊接著,他又接到一個大訂單,20件防彈衣出口到馬來西亞。
他在東南亞地區很快有了知名度。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建了一個旅游靶場,里面需要槍靶,當地華人就通過國內的朋友,向宋帆的店里訂了幾萬塊錢的貨。宋帆只要把貨發到廣州,對方會自己辦理運輸和出口的手續。
最大的一個訂單來自東南亞某國的政府部門,對方委托中國國內的一個貿易公司,訂了一大批防彈插板,“一單42萬,利潤比賣300萬的鋼材還高。”
南美洲的委內瑞拉治安崩盤,當地有一個被稱為“華人之光”的華裔商人,從全球采購物資,每個月都會從宋帆手里采購一批盾牌、頭盔和防彈衣。當地有些特警防彈車的鋼板和防彈玻璃,也是宋帆供應。

防彈車里的鋼板
宋帆的客戶很快就遍布全球。
中東和北非,有不少中國的企業在海外的分支,因為當地社會治安欠佳,雇傭當地人做安保并不靠譜,“隨時會反水,里應外合搶劫。”
于是,國內就有一批退伍軍人會去負責安保工作。宋帆認識一個全軍射擊冠軍,在軍運會上拿過獎牌,當著宋帆的面,用狙擊步槍連開3槍,命中100米外同一個彈孔。“他們是一個30人的隊伍,在中東為國企執行安保任務,保衛企業的資產,免得被當地人搶劫。”
他們的安保器材,就是宋帆提供的。
在北非,宋帆的客戶成立了一個安保公司,為當地的中資企業和政府服務,“類似于美國黑水那種。”有一次,為了打通當地政府關系,安保公司將宋帆店里的一款防彈背包作為禮物,送給當地內政部長,“對方很高興,給他們提供了一些方便。”
防護生意做久了,宋帆免不了會想,只要穿上一套自己的防護裝備,就能后顧無憂。直到疫情突襲武漢,他才意識到,在病毒面前,再強大的防彈衣也無濟于事。他的家離華南海鮮市場不到7公里,說不怕是不可能的。那幾個月,他被隔離在家,一家三口分別關在三個房間,吃飯都得輪流出來吃。
在病毒面前,一個小小的口罩,比十幾公斤的防護裝備,更能保護他的家人。
但他沒想到,幾個月后,大洋彼岸的抗疫當中,華人們不僅需要口罩,竟然還不得不用上了防彈衣和頭盔。
因為有人趁亂打砸,甚至沖擊華人社區,洛杉磯爾灣華人社區的華人組織了安保隊,自發買槍自衛,然后從淘寶上買防彈衣和頭盔,聯手保衛社區安全。

宋帆想了想說:“其實再好的裝備也不可能做到萬無一失,真正的最高級別的防護,是人心齊,是團結一致。”
“武漢戰勝了疫情,美國的華人社區也再沒傳來受沖擊的報道。”
如今,宋帆的店,一個月賣30萬的貨,在同行中屬于佼佼者,他的客戶早已遍布全球。海外客戶有時候也會咨詢有沒有軍火賣,“他們也認為網店是萬能的,但我只賣防護,軍火我當然不可能賣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