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為什么明明你有理,卻總是說不過人家?
那些愛講歪理的人,最喜歡用這招給你挖坑!
選自:《基本演繹法》
作者:劉洪波、李媛媛、劉瀲
出品:酷威文化
相殺法也是人們在論辯中喜歡運用的一種方法。
某小偷在作案時被反扒民警當場抓獲。小偷憤怒地一邊掙扎,一邊大聲地叫:“放開我、放開我,你們憑什么抓我?”民警冷笑道:“憑什么抓你?你偷人錢包被當場逮住,你說憑什么抓你?”小偷對著周圍看熱鬧的人道:“大家來評評理,這世界上的小偷又不是只有我一個,為什么警察不去抓他們而專門抓我,這是偏見,不公平。”

小偷的狡辯就是相殺法,用“要抓就要抓所有的小偷”來追求所謂“公平”。我們都知道,任何警察都不可能同時抓住所有的小偷,以“只抓我,不抓別的小偷”來回避自己的犯罪行為是荒謬的辯解。
在學生時代,我們在課堂上有時會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于是許多同學常常會委屈地想:為什么老師會問我,不問別的同學?其實,這也是相殺法。老師總會叫一位同學起來回答問題的,至于叫到誰卻不確定。有時,老師的提問是有針對性的,如當某個同學精力不集中時,老師會借提問的方式提醒該同學;有時,老師的提問則是隨機的,僅僅是為了告訴同學們,這個知識點比較重要而已。這時,被點到的同學心平氣和地回答問題就行了,沒必要糾結于“為什么是我”。
老胡乘公共汽車去上班,早高峰時公共汽車上人非常多。突然,老胡覺得腳被人踩了,低頭一看,發現一只穿著高跟鞋的腳踩在自己的右腳上。
“美女,對不起。”老胡輕輕地拍了一下前面女孩的肩。女孩回頭看著老胡:“干什么?”老胡指了指腳下:“硌著你的腳了。”老胡覺得自己非常有紳士風度。然而,女孩把自己的腳移開道:“喲,嫌擠?嫌擠就不要來乘公共汽車。”老胡不高興了:“美女,怎么說話呢?你踩著我了我都沒有說你,你還有理了。”女孩道:“你沒說我,那你拍我肩膀干嗎?”老胡道:“我是提醒你,你踩著我了。”女孩振振有詞地說道:“哦,踩著你了你就不高興了,車上這么多人,誰踩誰一下不是很正常嗎?我踩著你你就不高興了,剛才我還被人踩了一下,你為什么不站出來說說他,當我好欺負是不是?”老胡只好搖搖頭道:“好,我被踩了我很高興,行了吧?”女孩這才轉過頭去:“真是的,買輛轎車坐多舒服,要擠公共汽車就要有被人踩的覺悟。”老胡聞言非常無奈。

這女孩的話術也是相殺法——她的腳被人踩了一下沒指責對方,那么她踩了老胡一下,老胡也不應該指責她;既然她踩了老胡,老胡要找她理論,那么她被人踩了,老胡也應該找踩她的人理論理論。
有個小孩課間到學校門口買了一個面包,這種面包平常是兩元一個。小孩從面包店老板手里接過后,感覺這面包比平常賣的要小,便道:“老板,你不覺得這面包比以往的都要小嗎?”“是嗎?沒關系。”老板覺得小孩比較好糊弄,“小一些好啊,你拿起來輕便些。”“哦,知道了。”小孩點了點頭,放了一塊錢在柜臺上,拿著面包就走。老板連忙叫道:“喂,等等,你還差一塊錢呢。”“嗯,沒關系。”小孩非常有禮貌地說,“錢是少一些,你這樣數起來方便。”
這個故事中,小孩用的是以牙還牙的論辯手法。這種方法與相殺法非常相似,也是以另一個角度追求“公平”,所以,也有人將這樣的方法歸入相殺法。因此,相殺法不僅僅是一種詭辯,也是一種論辯技巧。
一個窮人站在一個賣烤肉的攤子前,貪婪地聞著烤肉的香味。許久,窮人摸了摸自己空空如也的衣袋,嘆了口氣準備離開。
“等等。”烤肉攤老板叫住窮人,“你聞了這么久就準備這樣走啦?”窮人一頭霧水:“你要干什么?”烤肉攤老板道:“付錢。我也不多要你的,付二十塊錢,你走人。”窮人不服:“我又沒有吃你的東西,就聞一下烤肉的香味就要付錢?”烤肉攤老板道:“我烤了多少串肉才出來這么多香味,買肉不要錢呀?”于是,兩人爭執了起來。
圍觀的人都為窮人抱不平,紛紛指責烤肉攤老板欺人太甚。烤肉攤老板振振有詞地對指責他的人道:“看過電影沒?電影里面吃的、喝的你也沒有嘗一口,電影里面的美女你也不認識,里面的高樓大廈你也沒住過,你也就看看,但不付錢、不買電影票能看嗎?”

話音剛落,人群中走出來一位中年人對老板道:“你說的非常有道理,但是你看他就是一個窮人,哪有錢給你,我能不能替他付錢?”烤肉攤老板高興地說:“看看、看看,這世上還是有明事理的人。這位大哥,你這么好心,我也不能小氣不是,如果你幫他付錢,我減半,十塊錢就可以了。”中年人從錢夾里抽出一張十元鈔票在老板眼前晃了晃:“這是不是十塊錢,看清楚了沒?”烤肉攤老板道:“是十塊,看清楚了。”于是,中年人把錢放回錢夾,對窮人說:“現在,你可以走了。”烤肉攤老板急了:“喂,大哥,錢沒給我呀。”中年人笑道:“他聞到了你烤肉的香味,你也看到了錢,兩清了,這不是很公平嗎?”圍觀的人群中爆發出一片掌聲。
中年人同樣采用了相殺法,用“看到”對“聞到”的公平原則,堵住了貪婪的烤肉攤老板的嘴。

【編輯推薦】
邏輯專家專為國人定制的科普讀物,眾多權威人士聯袂推薦。
本書是由中國法律邏輯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劉洪波、貴州警察學院副教授李媛媛、學院講師劉瀲三人合著。是一本針對中國人普遍存在的邏輯問題創作的邏輯推理科普讀物。有趣易懂、簡潔實用。南開大學張曉芒教授作序推薦、西南政法大學金承光副教授等眾多專業學者聯袂推薦!
學會演繹法,解決說話辦事時“邏輯有問題”的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聽到,甚至自己發出這樣的感嘆:為什么我有理說不清,別人沒理卻能辯三分?為什么覺得他說得不對,卻無力反駁?為什么同樣一件事,人家一二三說的頭頭是道,做的有板有眼。自己明明方向也對的,卻走了彎路……這些,可能是因為你沒有用好“邏輯”這個法寶。
邏輯到底是什么?它不是簡單的因果關系,而是一種理性的、清晰的思考方式,是人們學習、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懂邏輯的人,說話條理清晰,能夠避開“邏輯陷阱”。做事有前瞻性,能夠演繹出最佳行動方案。
那演繹法又是什么呢?演繹法是兩種最基本的邏輯學方法之一,它能從一般性原則推論出特定的結果。非常適合作為了解邏輯學的基礎入門。
這本書的邏輯就是“邏輯不但很有用,還很有趣”!
老婆和老媽同時落水先救誰?你以為這是愛情問題?不,這是邏輯問題!《基本演繹法》一書,包含6個章節,通過70個即常見又好玩的例子,教你如何分析其背后隱藏的邏輯真相。從基礎到技巧,從一般到特殊,從已知到未知,全面激發讀者閱讀興趣,掌握改變思維的基本演繹法,最終讓工作與生活真正受益。
【內容簡介】
你知道什么是邏輯嗎?
是電視劇中神探長達1分鐘的分析?還是辯論賽中抽絲剝繭的反擊?是日常做事時主次、先后的順序?還是強調“因為”“所以”條理分明的說話方式?
邏輯并非高不可攀,恰恰相反,它遍布于我們的生活,隨處可見。但大多數人對它卻沒有清晰的認知。更別說發揮它的優勢了。而那些掌握邏輯秘訣的人,往往輕易就能獲得“說的有理”“做的沒錯”的贊許。
《基本演繹法》是一本專為中國人打造的邏輯科普書。從邏輯學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演繹法入手,通過70個有趣案例,將演繹法的原理、推導、論證、應用全過程展現無余。讓你看清演繹思維的規律,識破現實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偽邏輯”,成為概念明確、判斷精準、說話無懈可擊,辦事滴水不漏的邏輯達人。
【作者簡介】
劉洪波,中國法律邏輯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貴州省邏輯學會副會長,貴州省偵查學會理事,貴州省法醫學會常務理事,貴州警察學院編輯部主任。研究偵查思維理論與實務30余年,著有《偵查推理與案件真相》《偵查思維謀略》等。
李媛媛,貴州警察學院副教授,中國法律邏輯專業委員會理事,貴州省邏輯學會理事。
劉瀲,貴州省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團委副書記。
【精彩點評】
演繹法是兩種最基本的邏輯學方法之一,它從一般性原則推論出特定的結果。這本書借助我們身邊的通俗故事和事例,介紹演繹法的奧秘與技巧,同時告訴我們,邏輯思維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西南政法大學 金承光副教授
要是讓你趣味十足地讀完一本邏輯學教材,可能是件困難的事情;要是讓你興趣盎然地看完這本書,則是件輕松愉快的事情了。看著邏輯教科書里那些符號,你會感覺冷颼颼的;看著這本書中的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你會感覺暖融融的。
——廣東培正學院 王仁法教授
該書徑直從生活世界出發,娓娓道來,能夠引導讀者興趣盎然地走進邏輯世界深處,久久為功,進而提升邏輯思維水平,養成理性操作習慣,為成人成己提供必備條件。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陳偉功副教授
作者講故事、說道理時,娓娓道來,蘊藏其間的演繹法便如泉水般汩汩涌出,打開思路,啟迪智慧。
——山東警察學院 劉鴻利教授
這是一本邏輯學普及讀物。邏輯原理的闡述既清楚,又通俗易懂。較為系統地介紹了邏輯學的基本知識。
——遼寧大學法學院 郝建設教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